您现在的位置:融合网首页 > 物联网 > 标准 >

物联网产业快速发展核心技术仍受制于人(2)

来源:经济参考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admin 发表时间:2012-11-27 10:23 
核心提示:射频标签产业面临多重问题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我国射频标签产业虽快速发展,但仍面临多重问题。 首先,芯片和读写器核心模块严重依赖进口。业内人士告诉记者,以最便宜的超高频无源射频标签为例,为了实用,标签

射频标签产业面临多重问题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我国射频标签产业虽快速发展,但仍面临多重问题。

首先,芯片和读写器核心模块严重依赖进口。业内人士告诉记者,以最便宜的超高频无源射频标签为例,为了实用,标签要做得像纸一样薄,芯片的直径非常小。以我国目前的技术和工艺,几乎生产不了这么小的芯片,即使生产出来,性能也与国外产品有较大差距。读写器的核心模块也同样依赖进口。

采访中,从事射频标签生产的天津永创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北京慧感嘉联科技有限公司均表示,国内从事射频标签生产的企业大多都是进口国外的芯片,然后根据市场需求修改读写器的上层软件,使设备更适合国内市场,起到的只是系统集成的作用,并没有真正掌握芯片级的核心技术。

其次,射频标签自主技术标准缺位。吴功宜告诉记者,目前世界上有ISO/IEC国际标准、美国主导的EPC标准和日本主导的UID标准等三大射频标签编码标准。目前EPC和UID分别专注于不同频段的应用与标准的研究。由于ISO/IEC在标准制定中的特殊地位,EPC和UID都希望将自己的标准纳入ISO/IEC标准体系中,ISO/IEC制定的标准也大量涵盖了EPC与UID的编码标准。

据了解,国内市面上的超高频射频标签几乎都是遵从美国主导的EPC-C1-G2标准。射频标签的专利被讯宝、ABI、易腾迈等十多家技术企业持有,国内在相关领域的专利布局仍十分薄弱。

再次,市场因素制约射频标签规模化推广。郑侃认为,物联网的特性决定了每个行业甚至每个企业对射频标签的要求都不相同,射频标签的开发者要根据不同的需求制定特色化的解决方案,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射频标签的规模化生产。

董立勇告诉记者,美国沃尔玛公司要求供货商在商品货箱上使用射频标签,运用这一技术,沃尔玛搭建了高效的物流体系。但这种技术运用在超市的每个商品上却很不现实:一张条码标签的成本只有几分钱,而无源射频标签最便宜的也要两块钱,这个成本比很多商品的利润还要高。

市场的制约令许多射频标签产品停留在样品设计上。业界曾开发出可以监控病人体温、位置的有源射频标签,但动辄单价上千的成本往往使医院难以接受。

第四,民营企业处于竞争劣势,风险投资态度谨慎。业内人士指出,一张普通的无源射频标签只有几元钱,而一个读写器至少需要数千元。如果使用量不大的话,使用射频标签其实并不划算。因此射频标签行业里只有大项目,很少有小项目。而在大项目的招标中,一些民营企业虽然在经验、技术上都有优势,但在资质、资金等方面往往无法与大型国企竞争。国企在招标成功后,再把项目转包给民营企业已经成为行业惯例,民营物联网企业在很多时候只能充当大国企打工仔的角色。

艾媒咨询CEO张毅告诉记者,物联网在近几年的发展中出现了一个现象:有资源、能拿到政府项目的企业都发展得很好,拿不到大项目的民营物联网企业连生存都难以保证。2009年以来物联网非常火,曾经出现一个投资高潮,但如今物联网早已不是风投关注的对象,一些有海外背景的风投在原则上不投资物联网企业,从风投角度讲,物联网的吸引力已经回到了原点。

安全问题需提前准备

吴功宜认为,物联网行业需要大量的射频标签,在相关的技术标准上,已经形成了美国、日本两大技术与利益集团。目前我国在射频标签底层专利上并无主导权,相关的专利数量远远低于美国和日本。另外,由于芯片无法自主,国内的射频标签产业几乎全部使用美国主导的技术标准,如此不仅要付出专利费等经济代价,还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我国应该在核心技术上加强布局,增强专利储备;促进精密芯片研发,使我国日益壮大的射频标签产业用上“中国芯”。另外,在技术标准上也应有所作为,加强自主技术标准的研发,以免受制于人。

郑侃认为,尽管近年来超高频无源射频标签的价格下降很快,但是读写器、电子标签、天线以及应用开发、系统维护的整体成本依然较高,只有加强相关技术的研发,切实降低成本,才能真正促进射频标签的大规模推广。

吴功宜表示,在大力发展射频标签的同时,必须提前应对射频标签带来的更复杂的信息安全问题。由于标签的成本所限,限制了射频标签集成电路的复杂度,不可能采用很复杂的数据交互认证协议。在海关、安检、机场、物流等领域应用的射频标签系统中,为了交易的安全,标签与读写器之间的数据传输是加密的,即使这样,系统仍有遭到攻击的可能。另外,由于射频标签使用的是无线通信信道,攻击者可以通过技术手段截获通信数据,或通过发射干扰信号来堵塞通信链路。攻击者甚至可以仿造一个读写器,直接读写射频标签,获取或修改标签内所存数据。

业内人士认为,在促进射频标签产业发展的同时,相关的安全防护工作也应该同步展开,一方面在技术上加强研发,加强系统保密能力,另一方面,也要促进相关立法的展开,打击通过射频标签技术窃取信息的行为。

(责任编辑:admin)
  • “扫一扫”关注融合网微信号

免责声明:我方仅为合法的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所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融合网不对其发布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不保证内容满足您的要求,不保证融合网的服务不会中断。因网络状况、通讯线路、第三方网站或管理部门的要求等任何原因而导致您不能正常使用融合网,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发布的内容(包含但不限于融合网目前各产品功能里的内容)仅表明其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的立场和观点,并不代表融合网的立场或观点。相关各方及作者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分享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更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各方及作者在我方平台上发表、发布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其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交易等方面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并承担相应风险。

根据相关协议内容,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已知悉自身作为内容的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负责,因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等所引发的一切纠纷均由该内容的发布者(即,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相关栏目上所发布的涉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经相关版权方、权利方等提供初步证据,融合网有权先行予以删除,并保留移交司法机关查处的权利。参照相应司法机关的查处结果,融合网对于第三方企业用户所发布内容的处置具有最终决定权。

个人或单位如认为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上发布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存在侵犯自身合法权益的,应准备好具有法律效应的证明材料,及时与融合网取得联系,以便融合网及时协调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并迅速做出相应处理工作。

融合网联系方式:(一)、电话:(010)57722280;(二)、电子邮箱:2029555353@qq.com dwrh@dwrh.net

对免责声明的解释、修改及更新权均属于融合网所有。

关于我们 - 融合文化 - 媒体报道 - 在线咨询 - 网站地图 - TAG标签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0-2020 融合网|DWRH.net 版权所有 联系邮箱:dwrh@dwrh.net 京公网安备 11011202002094号 京ICP备110145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