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融合网首页 > 物联网 >

物联网等新兴产业跃进:5年翻一番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作者:RFID世界网收录 责任编辑:admin 发表时间:2012-07-24 20:02 
核心提示:“生物产业稍微差一些,技术成熟度最好的是节能环保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度也很好,重要还是在应用上,高端装备制造像工业机器人、数控,都是比较成熟的行业。”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部长冯飞表示。

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张晓强公开表示,今年上半年,在和部分省区市发改委进行座谈时,这些省区市发改委的同志普遍反映,这些地区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增长势头非常好,比传统产业的增速要高10%到15%。

据张晓强介绍,根据近日公布的《“十二五 ”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战略新兴产业占GDP比重将从2010年的不到4%,发展到2015年占8%,2020年争取达到15%。

目前确定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七大领域,包括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和新能源汽车,其中又细分24个重点方向。

其中前四个领域将发展成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后三个领域定位为先导产业。

产业目录公布在即

对于支柱产业和先导产业的差异,张晓强表示,主要还是看市场前景,科技进步水平和对整个的经济社会的带动程度。

从经济规模来看,按照规划的目标,到2015年的这七大领域占GDP比例要达到15%,四类支柱产业在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例超过12%,三类先导产业达到3%。

以先导产业新能源汽车为例,从长远来看意义不容忽视。但现实情况是,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和纯电动式汽车,去年国内的销售量是1.2万辆,与整个汽车销售量1840万辆相比,微乎其微。

即使今年上半年,我国新能源的汽车销售量仅有5200辆。

“在发展上要把握不同领域的不同特点,不应平均使用这力量。”张晓强说。

此外就是产业成熟度上,四个支柱产业技术上相对成熟,规模可以比较快的提高。

“生物产业稍微差一些,技术成熟度最好的是节能环保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度也很好,重要还是在应用上,高端装备制造像工业机器人、数控,都是比较成熟的行业。”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部长冯飞表示。

作为现有产业的演进,新兴战略产业并不是完全脱离现有产业的纯粹新产业。比如互联网延伸出物联网,普通手机向智能移动终端演进,普通机床向智能加工中心演进。

如何划分新兴产业和传统产业,重新定义乃至标准化,相关的产业目录正在制定当中。

对于战略新兴产业的24个重点方向,国家统计局和发改委正在研究制定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分类目录。

“2015年战略新兴产业要达到占GDP8%,2020年要占15%,我们现在走到哪了并不太清楚,有了这个目录,结合2011年数据,对新兴产业发展才算心中有数。”一位接近工信部人士表示。

除此之外,发改委还同有关部门制定了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产品和服务的指导目录。

据介绍,这个目录的意义在于,明确下一步去扶植、培育哪些重点领域和产品,包括如何实现产学研结合,有具体产品的服务内容。

目前这个目录已经形成了初稿,正在征求各有关部门意见,下一步将向社会广泛征求意见。本报记者获悉,与战略新兴产业规划目标相配套的各项政策,包括财政、投资以及金融支持方面的政策也即将陆续出台。

大项目带动

国家针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中面临的突出问题,制定实施了一系列鼓励扶持政策,其中就包括一批重大的工程、项目,将会相继实施。

“新兴产业最后落实可能要变成一些大工程,一些大项目来带动具体项目落实,政策已经就绪,很快会有相关政策出台。”上述接近工信部人士表示。

根据我国光伏发电发展目标,到2015年中国累计光伏发电的装机容量要达到2100万千瓦,在出口市场萎缩、其他替代能源大幅增长的双重挤压下,光伏产业过剩严重。

“中国的产能问题比其他国家要多,而其他国家没有单纯强调规模的审批制度,本来企业想做几百吨的产能,现在设了门槛,逼着大家想做的话都只能做三千吨,一下子把产能提起来。”冯飞表示。

另外就是形成典型的公共汽车效应,比如经济形势不好的时候加快审批,尽管大家认为市场还有风险,但是由于这一轮审批放松,错过的话下一班就有可能上不去,对投资者形成扭曲的管制。

“日本在产业政策的反思,认为有很多产业政策应是与防止重复建设为主的,但恰恰是产业政策反而加大了重复建设,这是日本的评价。”冯飞告诉记者。

张晓强也表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和其他产业发展一样,动员各方面的力量,除了国家的资金投入外,更加重视通过国家的财税相关政策和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调动各方各面的积极性。

张晓强介绍,这几年利用财政专项资金设立的产业创投资金,中央资金和地方政府资金只占30%左右,其余70%是吸引社会资金。

国内对战略型新兴产业的形成规律、特征认识还没有完全达成共识,一些地方急于求成、盲目跟风导致产业雷同的现象十分普遍。

“中央在新兴产业上是比较综合的想法,各个地方可以把你的想法和中央对接,对接上的就集聚力量一起发展,不一致的,地方可以自己发展,中央对这块可能就不会给予支持。”前述人士表示。

(责任编辑:admin)
    • “扫一扫”关注融合网微信号

    免责声明:我方仅为合法的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所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融合网不对其发布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不保证内容满足您的要求,不保证融合网的服务不会中断。因网络状况、通讯线路、第三方网站或管理部门的要求等任何原因而导致您不能正常使用融合网,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发布的内容(包含但不限于融合网目前各产品功能里的内容)仅表明其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的立场和观点,并不代表融合网的立场或观点。相关各方及作者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分享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更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各方及作者在我方平台上发表、发布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其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交易等方面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并承担相应风险。

    根据相关协议内容,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已知悉自身作为内容的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负责,因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等所引发的一切纠纷均由该内容的发布者(即,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相关栏目上所发布的涉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经相关版权方、权利方等提供初步证据,融合网有权先行予以删除,并保留移交司法机关查处的权利。参照相应司法机关的查处结果,融合网对于第三方企业用户所发布内容的处置具有最终决定权。

    个人或单位如认为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上发布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存在侵犯自身合法权益的,应准备好具有法律效应的证明材料,及时与融合网取得联系,以便融合网及时协调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并迅速做出相应处理工作。

    融合网联系方式:(一)、电话:(010)57722280;(二)、电子邮箱:2029555353@qq.com dwrh@dwrh.net

    对免责声明的解释、修改及更新权均属于融合网所有。

    今日头条

    更多>>

    热门关键字

    关于我们 - 融合文化 - 媒体报道 - 在线咨询 - 网站地图 - TAG标签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0-2020 融合网|DWRH.net 版权所有 联系邮箱:dwrh@dwrh.net 京公网安备 11011202002094号 京ICP备110145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