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融合网首页 > 物联网 >

物联网走向高度共享和可行动智能

来源:中国信息产业网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admin 发表时间:2011-09-30 11:33 
核心提示:在感知世界和信息化深度融合工业化的框架下理解物联网,应该回到Internet of Things的本义。即,连接的对象不是传感器,而是客观世界的实体,传感器只是状态采集的器件。

把物联网理解成为一个通过采集、存储和分析传感器信息,提供基于“物体”状态的“单向”应用的信息网络,是技术导向的狭义理解。在感知世界和信息化深度融合工业化的框架下理解物联网,应该回到Internet of Things的本义。即,连接的对象不是传感器,而是客观世界的实体,传感器只是状态采集的器件。

举例来说,汽车是客观世界的实体,道路也是客观世界的实体,驾驶者、乘客和运输的货物,甚至自然环境同样是客观世界的实体。所以,车联网实现的是这些实体,包括状态、行为和实体管理以及它们之间关系的联网。

在许多关于物联网结构的描述中,物联网顶层的应用,通常是脱离被连接的客体独立存在的“管理者”。但是我们必须清楚,应用体也是客观世界的实体。管理只是某些实体的角色。在这个意义上,物联网不是层次化的结构,而是实体之间的网状结构。实体之间的信息流和信息共享都是双向的。

所以,物联网客体之间的交互要比互联网复杂的多。一个简单的例子是,智能手机的人机交互过程通常是不被监控的,而汽车驾驶员观察仪表和显示屏,接受导航信息并操作汽车的过程则被看成是汽车驾驶和操作行为,是必须被纳入闭环的控制过程中的。

物联网的信息共享机制也远远超越互联网。汽车可以通过网络向外界报告车辆、机械、燃料和电子系统的工作状态,报告车辆的位置、速度,甚至局地的道路状况和气象状况,更要接收网络中的地理信息、气象信息和共享的基于车辆报告统计的交通流量和算法产生的诱导信息,以优化行车的过程和路线。

在这个意义上,物联网所连接的客体中的操作系统需要具备全新的特征。而大量的数据采集、存储、传送、处理、分析、共享、分发所需要的计算能力和通信能力,特别是需要在不同时间段和不同地区的能力的弹性,已经远远超越目前互联网网站或企业网应用系统的能力。

物联网的应用,除了第三方“管理”类应用之外,还有大量的涉及联网实体本身的交互应用和过程控制类应用。这些应用的形态显然不同与目前的移动互联网应用形态。这意味着所谓应用开发接口必须是多态的和可扩展的,为不同的客体提供不同的应用接口、为不同的领域提供不同的应用接口。

按照这样的理解,目前大多数物联网应用是基于传感器的面向特定管理者需求的信息采集和信息处理,其本质上是传统行业IT应用的传感器网络扩展。由于行业和部门壁垒的存在,其结果是信息割据和出现信息孤岛。只能满足部门行业的管理需求,而丧失了基于高度信息共享的可行动智能的创新和价值。

其实,从互联网的博客到移动互联网的微博,就是一个从单向的广播系统向主客体统一的信息共享和行为互动的传播体系的变革。在微博中,每个主体既是信息的创建者,也是受众、传播者、评论者,控制者甚至应用开发者或用户。社交网络的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价值就存在于这种基于高度信息共享的可行动智能中。

(责任编辑:admin)
    • “扫一扫”关注融合网微信号

    免责声明:我方仅为合法的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所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融合网不对其发布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不保证内容满足您的要求,不保证融合网的服务不会中断。因网络状况、通讯线路、第三方网站或管理部门的要求等任何原因而导致您不能正常使用融合网,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发布的内容(包含但不限于融合网目前各产品功能里的内容)仅表明其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的立场和观点,并不代表融合网的立场或观点。相关各方及作者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分享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更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各方及作者在我方平台上发表、发布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其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交易等方面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并承担相应风险。

    根据相关协议内容,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已知悉自身作为内容的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负责,因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等所引发的一切纠纷均由该内容的发布者(即,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相关栏目上所发布的涉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经相关版权方、权利方等提供初步证据,融合网有权先行予以删除,并保留移交司法机关查处的权利。参照相应司法机关的查处结果,融合网对于第三方企业用户所发布内容的处置具有最终决定权。

    个人或单位如认为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上发布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存在侵犯自身合法权益的,应准备好具有法律效应的证明材料,及时与融合网取得联系,以便融合网及时协调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并迅速做出相应处理工作。

    融合网联系方式:(一)、电话:(010)57722280;(二)、电子邮箱:2029555353@qq.com dwrh@dwrh.net

    对免责声明的解释、修改及更新权均属于融合网所有。

    今日头条

    更多>>

    热门关键字

    关于我们 - 融合文化 - 媒体报道 - 在线咨询 - 网站地图 - TAG标签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0-2020 融合网|DWRH.net 版权所有 联系邮箱:dwrh@dwrh.net 京公网安备 11011202002094号 京ICP备110145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