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工业的未来核心技术—物联网(2)
在世界金融危机和全球性经济衰退的大背景下,中国电力工业所面临的问题并非常规意义上的供求失衡所导致的周期性波动,而是长期积累下来的重大结构性问题。
“因而不能沿着以往均衡、失衡、均衡的轨迹收敛到原点,重复和延续过去的发展路径,必须以资源和环境为前提,在新的约束条件下重新平衡各种变量关系,确立科学发展的新方向。否则,增长将是不可持续的。”赵小宁说。
2009年5月21日,国家电网公司正式公布了“建设坚强智能电网”的研究报告,首次向社会公开了“中国智能电网”的发展计划,总投资将超过4万亿元。
智能电网建设将是中国电网未来十年发展的主要方向,这是继新能源汽车之后,又一重量级新兴产业规划。国家电网公司将分三个阶段推进坚强智能电网的建设。
研究显示,到2020年,通过使用智能电网可减少10亿余吨二氧化碳排放量。智能电网是将可再生电力能源集成入网,并成为保证太阳能及风能发电稳定性的关键。
汽车工业与智能革命
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汽车工业开始起步发展,发展的模式也由最早的封闭生产转向通过引进技术、合资等方式,不断提高自己的技术创新能力。1980年代中期,中国汽车工业将发展的重点倾向于重型、轻型载货车,引进了大量的生产技术以及关键汽车零部件生产技术。在上世纪80年代后期至20世纪末,轻重型工具车的重心被逐渐转移到了轻型轿车生产技术上。
通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的汽车工业通过先进技术的引进、消化和吸收,逐步缩短了同世界汽车工业的差距。
尽管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汽车工业上的投入不断增加,规模也在日渐加大,但是占销售收入的比重却始终徘徊于一个状态,汽车工业的研发强度仅相当于发达国家的一半。
在最近公布的《中国工业蓝皮书》中显示,中国目前汽车产品的电子化程度仍然较低。在汽车产品中,电装产品 (电气+电子)成本所占比重约为1%,而发达国家约为3%到5%。
目前,在零部件方面,大部分零部件能够由国内厂商提供,但是一些关键零部件,如发动机、齿轮箱等,国内仅有少数产品接近国际中等水平,至于凝聚尖端电子技术的零部件产品,国内企业的技术水平还难以达到。
对中国汽车而言,红旗轿车是中国汽车寻求技术合作的代表。1978年11月中国批准了汽车可以选择合资的方式发展,但并没有放弃技术合作的方式。
2008年2月,我国第一款自主研发的V型12缸发动机,在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技术中心成功点火。有业内人士称,这次成功具有里程碑意义,这意味着中国初步掌握了顶级轿车发动机的研发技术,这时距离汽车工业首次获得合资批准,已经过去了整整30年。
随着汽车工业的飞速发展,汽车驾驶自动化和智能化越来越成为汽车发展的趋势。
这同时刺激着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中国工业蓝皮书》曾对中国的汽车产业有着这样的概述:“如果综合考虑基本指标和辅助指标的指数,中国汽车工业的现代化水平还非常低下,量化判断后是不具备国际竞争能力的,发展水平只相当于工业现代化国家的10%。”
随着GPS、3G技术的普及,这些新生的现代化技术将被应用于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这些新的技术生产力对各个行业产生深远的影响,新技术在汽车工业上的应用正在趋于普及。
其实,早在2000年底特律“北美国际汽车展览会”上,美国通用公司就推出了一套安全及导航系统。该系统结合卫星定位系统GPS与手机,可提供智能性的理想服务。这在当时还被人们视作概念技术的应用,如今已经十分普遍。(责任编辑:admin)
- “扫一扫”关注融合网微信号
免责声明:我方仅为合法的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所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融合网不对其发布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不保证内容满足您的要求,不保证融合网的服务不会中断。因网络状况、通讯线路、第三方网站或管理部门的要求等任何原因而导致您不能正常使用融合网,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发布的内容(包含但不限于融合网目前各产品功能里的内容)仅表明其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的立场和观点,并不代表融合网的立场或观点。相关各方及作者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分享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更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各方及作者在我方平台上发表、发布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其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交易等方面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并承担相应风险。
根据相关协议内容,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已知悉自身作为内容的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负责,因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等所引发的一切纠纷均由该内容的发布者(即,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相关栏目上所发布的涉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经相关版权方、权利方等提供初步证据,融合网有权先行予以删除,并保留移交司法机关查处的权利。参照相应司法机关的查处结果,融合网对于第三方企业用户所发布内容的处置具有最终决定权。
个人或单位如认为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上发布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存在侵犯自身合法权益的,应准备好具有法律效应的证明材料,及时与融合网取得联系,以便融合网及时协调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并迅速做出相应处理工作。
融合网联系方式:(一)、电话:(010)57722280;(二)、电子邮箱:2029555353@qq.com dwrh@dwrh.net
对免责声明的解释、修改及更新权均属于融合网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