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融合网首页 > 物联网 >

刘玉廷:全面推进我国物联网快速健康发展(2)

来源:财政部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admin 发表时间:2011-09-06 18:47 
核心提示:我国物联网的发展状况 我国物联网与世界其他国家一样,同处于初期发展阶段,既面临同样的困难,也面临同样的发展机遇。从总体看,我国物联网发展已初步具备了一定的技术、产业和应用基础,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我国物联网的发展状况

我国物联网与世界其他国家一样,同处于初期发展阶段,既面临同样的困难,也面临同样的发展机遇。从总体看,我国物联网发展已初步具备了一定的技术、产业和应用基础,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产业发展初具基础。截至2010年,我国物联网保持快速增长态势,市场规模达到1933亿元,增长率达61.1%。低频和高频RFID产业相对成熟,市场规模105.3亿元;敏感元件与传感器产业初步建立,全国有1688家企事业单位从事传感器的研制、生产和应用,在生物传感器、化学传感器、红外传感器、图像传感器、工业传感器等领域有较强的专利实力和竞争优势,年产量达24亿只,涉及10大类、6000多个品种,市场规模达905亿元,其中微机电(MEMS)传感器市场规模150.6亿元;拥有全球最大、技术先进的公共通信网和互联网,通信设备制造业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移动M2M终端数量接近1000万个,已成为全球最大的移动M2M市场之一。

——技术领域已有突破。早在10多年前,我国就开始了物联网相关领域的研究,技术和标准与国际基本同步,在芯片、通信协议、网络管理、协同处理、智能计算等领域进行了技术攻关,并取得初步成果。在超高频RFID、通讯技术以及各类新型传感器等领域取得核心技术的突破性进展。2009年,西安优势微电子公司成功研制出中国第一颗物联网的2.4G超低功耗芯片“唐芯一号”,可以满足各种条件下无线传感网、无线个域网、有源RFID等物联网应用的特殊需要,2010年,福建新大陆(000997)公司发布了全球首颗二维码解码芯片,研发了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光纤传感器,自主研发的激光测距传感器(LTE)也已通过全球20多个国家或地区的验证。

——标准研制取得进展。近年来,我国在传感器网络接口、标识、安全、传感器网络与通信网融合发展、泛在网体系架构等相关技术标准的研究方面均有进展,已具备攻坚物联网国际标准的能力,是传感器网络国际标准化工作组(WG7)的主导国之一。仪器仪表行业标准共有1472项,其中30%为传感器标准或与传感器标准直接相关的技术标准,2010年3月,由无锡物联网产业研究院提出的第一项传感网国际标准《智能传感器网络协同信息处理支撑服务和接口》在国际传感网标准化组织(ISO/IECJTC1)正式立项,这是在国际传感网标准中首个由我国牵头立项的项目。随着各地物联网示范工程的建设,一大批地方应用标准正在形成。

——应用推广初见成效。目前,我国物联网应用尚处于培育阶段,应用性质以示范性质居多,应用行业日趋广泛,已经扩展到电力、交通、环保、安防、物流、医疗、家居等领域,新的应用模式正日趋成熟。在安防领域,防入侵、视频监控以及智能家居等方面的物联网应用取得良好的效果;在电力行业,无线电表的远程抄表、对配电变压器的运行状态进行实时监测、用电检查、电能质量监测、负荷管理、线损管理、需求管理等应用正在逐步拓展;在交通领域,通过在出租车及公交车上安装无线终端设备,实现了对车辆的管理和调度;在物流领域,食品、药品等物品仓储、运输、监测等多个环节都不断释放出对物联网的需求;在医疗领域,面向病房、手术室、保健室等应用场景的物联网产品及解决方案正在日趋成熟。除此之外,物联网在智能楼宇、路灯监控、动物溯源、环境监测等方面也开展了广泛的应用。

虽然我国物联网发展具备了一定的基础,但要实现大规模产业化仍面临许多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需要引起我们高度重视。一是关键技术和高端产品受制于人,特别是在智能传感器、RFID、智能仪器仪表与测量控制、嵌入式软件等方面,研发水平相对落后,集成电路芯片80%以上依靠进口,在海量数据处理、数据挖掘、核心芯片、中间件等方面缺乏核心技术。二是产业规模小、分布散,产业链不完整,缺乏拥有系统集成能力和整体解决技术方案提供能力的龙头骨干企业及大型服务商。三是标准制订相对滞后,标准体系尚未建立,尤其缺乏具有世界冲击力和影响力的物联网关键标准,制约了我国物联网的大规模应用和推广。四是信息安全隐患依然存在,如在安全问题尚未较好解决的情况下大规模推广应用物联网,必将面临潜在的信息和经济安全威胁。

财政政策力促我国物联网发展

在前两次信息化浪潮中,我国落后在西方发达国家的起跑线上,致使到今天还处于被动地位,追赶的路程艰辛而漫长。表现在核心技术上,我们错过了创新的机遇期,致使长期受制于国外标准及知识产权的牵制;表现在产业上,虽然我们也有联想、百度、腾讯、阿里巴巴、浪潮这样一批大型企业,但与IBM、In鄄tel、微软、谷歌这样的国际巨头相比差距甚远。为弥补核心技术和关键产品的缺失,我们付出了巨大的代价。鉴于此,要充分吸取前两次信息化浪潮落后的教训,紧紧抓住新一轮信息化浪潮的战略机遇期,保障我国物联网在新一轮国际竞争中赶上或超过西方发达国家水平,已成为当前我们面临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重大战略任务,必须高度重视并采取更加有力的财政政策措施,全面推进我国物联网快速健康发展。

一是充分认识财政政策对推进物联网发展的重要作用。财政是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和政府履行职能的物质基础、体制保障、政策工具和监管手段,其本质特征是要满足社会公共需要,引导市场机制发挥作用,弥补市场失灵或失效。2010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明确提出,要加大财税政策扶持力度,设立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建立稳定的财政投入增长机制,制定完善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税收支持政策。针对我国物联网尚处于发展的起步阶段,产业基础和核心技术十分薄弱,标准体系尚未建立,以及市场机制尚未完全建立起来等实际情况,迫切需要充分发挥财政的职能作用,一方面加大财政投入,支持物联网核心技术研发、标准制订、公共服务,全面提升我国物联网的核心竞争力;另一方面要发挥财政的杠杆调节作用,引导和带动社会资本向物联网产业集聚,逐步形成市场牵引物联网产业发展的良性机制。通过财政政策与市场机制共同发挥作用,全面推进我国物联网的快速健康发展,既是党中央、国务院的战略要求,也是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手段,更是财政部门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要充分认识推进我国物联网发展的重大战略意义,充分发挥财政职能作用,全面推进我国物联网发展。

二是加快建立健全推进我国物联网发展的财政政策体系。我国目前与物联网相关的财政政策主要有促进软件与集成电路发展的增值税和营业税减免、研发投入加计扣除等税收优惠政策、科技重大专项、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基金、产业技术研发资金等,对发展物联网而言,这些政策不仅比较零散,而且针对性不强,也未能形成支持物联网的政策合力。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精神,全面推进我国物联网发展,中央财政从今年起设立了物联网发展专项资金,突出强调要贯彻国家技术创新战略,体现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原则,重点从技术研发与产业化、标准研究与制订、应用示范与推广、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等四大方面对我国物联网发展给予重点支持。同时,针对政策设计比较零散、支持合力不足等突出问题,我们将加强现有财政政策间的协调配合,不断优化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合理配置政策资源,建立持续稳定增长的财政投入机制,同时研究相关税收优惠政策,发挥政府采购引导市场需求的突出作用,加快形成以物联网发展专项资金为主导的财政政策体系,营造全面推进我国物联网发展的良好政策环境。

三是明确财政政策支持我国物联网发展的原则和重点。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财政政策必须坚持公正性、公平性、公益性,始终把贯彻落实国家发展战略重点放在财政工作的重要位置。在财政政策的设计上,必须体现统筹兼顾与突出重点,必须注重自主创新和国际合作。要充分发挥财政公共政策定点调控的优势和作用,提高财政政策的针对性、灵活性和有效性,着力支持物联网全面发展。在当前情况下,要充分考虑我国物联网尚处于发展初期这个特点,财政政策必须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地对我国物联网发展给予全面支持,既要注重培育龙头骨干企业,又要注重发展中小企业;既要发挥核心技术创新驱动作用,又要发挥示范带动和应用牵引作用;既要支持东部发达地区,又要兼顾中西部欠发达地区。要牢牢把握物联网发展的内在规律和本质特征,密切关注物联网发展态势,一手抓核心技术研发带标准化,一手抓示范应用促产业化,同时还要支持物联网信息安全体系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尽快形成我国物联网发展的技术创新体系和产业发展态势。

四是调动社会资本向物联网产业集聚。物联网是一个跨学科、跨领域、跨行业的综合系统工程,技术领域复杂,创新性强,产业链条长,单纯依靠财政投入,显然是不可能的,也是不现实的,迫切需要创新财政支持方式,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我国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资本市场,社会资本充裕,为我们充分利用资本市场推进物联网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这是前两次信息化浪潮所不具备的。因此,必须充分发挥财政政策的杠杆作用,鼓励和引导市场机制更好地发挥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调动各类社会资本持续加大对物联网的投入。财政资金安排要充分体现国家战略意图和政策取向,为各类社会资本支持物联网发展树立信心。同时,支持物联网企业借助资本市场,多渠道、多层次地鼓励产业投资基金、创业风险投资基金、私募基金等各类社会资本向物联网集聚。对于一些大型产业化项目,鼓励物联网企业引入战略投资者,走现代产融结合的道路。

五是强化财政政策与战略规划和产业政策间的协调配合。目前,国家有关部门正在研究制定《无锡国家传感网创新示范区规划》、《促进我国物联网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家物联网“十二五”发展规划》等政策文件,这些政策文件的制定将进一步明确我国物联网发展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重点方向和政策措施。财政部将加强与有关部门的沟通协调,强化财政政策与战略规划、产业政策的衔接配合,做好财政政策的顶层设计与总体规划,尽快形成财政政策与战略规划、产业政策密切配合、良性互动、共同推进我国物联网发展的政策机制。各地财政部门要结合本地实际,加强与本地区相关产业政策的互动研究,因地制宜,研究制定推进本地区物联网发展的财政政策。要按照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理念和要求,加强财政资金管理,保障财政资金的安全、规范和有效使用。

(责任编辑:admin)
  • “扫一扫”关注融合网微信号

免责声明:我方仅为合法的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所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融合网不对其发布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不保证内容满足您的要求,不保证融合网的服务不会中断。因网络状况、通讯线路、第三方网站或管理部门的要求等任何原因而导致您不能正常使用融合网,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发布的内容(包含但不限于融合网目前各产品功能里的内容)仅表明其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的立场和观点,并不代表融合网的立场或观点。相关各方及作者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分享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更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各方及作者在我方平台上发表、发布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其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交易等方面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并承担相应风险。

根据相关协议内容,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已知悉自身作为内容的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负责,因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等所引发的一切纠纷均由该内容的发布者(即,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相关栏目上所发布的涉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经相关版权方、权利方等提供初步证据,融合网有权先行予以删除,并保留移交司法机关查处的权利。参照相应司法机关的查处结果,融合网对于第三方企业用户所发布内容的处置具有最终决定权。

个人或单位如认为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上发布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存在侵犯自身合法权益的,应准备好具有法律效应的证明材料,及时与融合网取得联系,以便融合网及时协调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并迅速做出相应处理工作。

融合网联系方式:(一)、电话:(010)57722280;(二)、电子邮箱:2029555353@qq.com dwrh@dwrh.net

对免责声明的解释、修改及更新权均属于融合网所有。

今日头条

更多>>

热门关键字

关于我们 - 融合文化 - 媒体报道 - 在线咨询 - 网站地图 - TAG标签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0-2020 融合网|DWRH.net 版权所有 联系邮箱:dwrh@dwrh.net 京公网安备 11011202002094号 京ICP备110145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