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信运营商称已找到物联网盈利源代码(2)
走向公众?
那么,在安全之外有没有更多的可能性呢?运营商此后改写了上述第一条规则,但仍旧遵守着第二条原则这或许是物联网到现在,在市场经济运行中仍旧没有规模商用的一个重要原因。市场行为在很多时候都是“短视”的,拥有销路或许也就意味着开拓新增市场动力的不足。
2010年前后,中国经济发展到了一个门槛,如何跨越高能耗的发展模式,成为各方讨论的关键,低碳、节能成为共识,传统的城市运行方式已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城市人口对城市的要求,城市只有更“智慧”才能更好服务于人,因此物联网被重度“发现”了:智能交通、智能医疗、智慧社区、智能楼宇等等一系列物联网解决方案都无一不指向低碳。与此同时,物联网又似乎能带动一系列产业的发展,实现信息化推动城市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因此智慧城市备受各地青睐,全国有20几个城市出台了智慧城市发展规划;上海甚至将智慧城市写入了《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以及《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十二五”规划》。
硬币的另一面是,智慧城市也点燃了整个通信产业的“激情”,包括运营商在内的整个产业链条看到了商机,智慧城市需要建成或制造:全面感知的传感网,高效传送的光网络,无所不在的移动网络,智能分析的云平台,以及海量的数据中心和智能终端设备。
从某种意义上讲,很多智慧城市建设,是在物联网的概念之下,行建网之实,是“圈地”,而非“种地”。那么老问题又来了,已经建成的和即将建成的巨大网络能力如何释放?
电信运营商为智慧城市规划了各种物联网应用,这些原本处于单个行业的物联网应用,将在城市运行系统中整合在一起,构建起一个庞大的物联网体系。在此背后,业界并没有看到的是可行性分析。事实上,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哪个行业,由市场本身产生大规模商用的物联网业务。物联网不可能永远依靠政府买单。
这一次,运营商找对了方向,但还没有找到办法。拥有庞大用户资源的运营商,跨出了陌生的各行各业,在公众领域推广物联网本就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运营商需要的是找到一个用户或广告主或者谁,愿意买单的“杀手应用”。
学习“种地”
将建网比喻为“圈地”,将推广物联网应用比喻为“种地”。前者是运营商擅长的,后者是运营商想做的。在互联网时代运营商没有做成,在物联网时代运营商仍有机会。
首个机会就是“车联网”。2010年,中国联通(600050,股吧)在济南智能交通的成功被业界誉为,电信运营商找到的首个3G行业应用突破口,通过为公交公司提供3G视频监控系统,中国联通的用户中多了数千辆公交车。
这个接近公众客户的行业案例的成功给了运营商启发。虽然,目前物联网业务大多是很小的、碎片化的细分市场,但有一个细分市场却天然拥有规模优势,那就是汽车。车联网,于其说是车的联网,倒不如说是驾车的人的联网。因此,越接近公众客户的行业市场越拥有规模商用物联网的可能。
此后,中国联通与上汽合作推出了荣威350智能汽车,中国联通也确立了在智能汽车领域再造一个新联通的发展目标;同期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也纷纷挺进这一市场。
车的需求其实也就是人的需求,因此在智能汽车领域,电信运营商完全能够从管道运营商,转变成为物联网信息服务提供商,关键在于运营商能不能无限接近用户。
声音
传感网国家标准工作组副秘书长邢涛:物联网将走向泛在网
经过2009年、2010年两年的“狂热”,2011年物联网的热度有所下降,到2012年,物联网的热潮将会退去,物联网的真正大发展,需要参与各方耐得住寂寞。从2012年开始,有关物联网技术的攻关和研究,将会由此前核心的传感网领域逐步扩展到泛在网领域,从短距离互联与传感器网络延伸到无所不在的网络。
联通物联网研究院院长祁晓荔:要勇于尝试
现在大家都在做标准,从感知层到网络层,再到应用层,从各行各业的具体要求再到各种应用场景,各种各样的标准何止千个、万个。等这些标准都明白了,我们的物联网时代和机遇就过去了。例如,汽车是一个移动的群居场所,车载应用的市场非常诱人,对联通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通信业务。
电信上海研究院院长李安民:智能交通前景看好
智能交通是物联网领域具有最高价值的应用之一。通过车联网,社会可以提高交通效率,运营商可以整合信息服务。事实上,智能交通是以公路交通为主进行界定的。公路交通以车为主,连接到网络中,通过信息搜集、处理并共享大量信息,可实现车与车,车与路,车与互联网之间互相连接,形成环保、舒适的驾驶体验。
移动研究院首席科学家许利群:数据经营是关键
在物联网领域作为通道,运营商仍然有很多挑战,首要的就是要解决短程通讯的可靠性问题。硬币的另一面是,运营商仍旧可以主动做一些很有意思的工作,例如,在物联网网络之上的应用层,运营商可以独立开发,也可以合作开发众多应用,将数据进行归档、存储以及开发,变简单的数据传输和数据管道为智能管道,实现运营商自身的转型。
(责任编辑:admin)- “扫一扫”关注融合网微信号
免责声明:我方仅为合法的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所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融合网不对其发布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不保证内容满足您的要求,不保证融合网的服务不会中断。因网络状况、通讯线路、第三方网站或管理部门的要求等任何原因而导致您不能正常使用融合网,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发布的内容(包含但不限于融合网目前各产品功能里的内容)仅表明其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的立场和观点,并不代表融合网的立场或观点。相关各方及作者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分享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更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各方及作者在我方平台上发表、发布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其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交易等方面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并承担相应风险。
根据相关协议内容,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已知悉自身作为内容的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负责,因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等所引发的一切纠纷均由该内容的发布者(即,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相关栏目上所发布的涉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经相关版权方、权利方等提供初步证据,融合网有权先行予以删除,并保留移交司法机关查处的权利。参照相应司法机关的查处结果,融合网对于第三方企业用户所发布内容的处置具有最终决定权。
个人或单位如认为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上发布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存在侵犯自身合法权益的,应准备好具有法律效应的证明材料,及时与融合网取得联系,以便融合网及时协调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并迅速做出相应处理工作。
融合网联系方式:(一)、电话:(010)57722280;(二)、电子邮箱:2029555353@qq.com dwrh@dwrh.net
对免责声明的解释、修改及更新权均属于融合网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