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打造智能农业提高效率转变发展方式(2)
中国电信智能农业应用结合3G技术和物联网的应用,使农业种植中的监控管理不再受到时空局限,根据大棚或其他种植区微传感器采集的详实数据,点击手机屏幕便可以有针对性的遥控节水灌溉、施肥、二氧化碳、水泵、风机等田间设施。此外,中国电信还通过3G技术和网络实现了对节水灌溉及圩区排涝实时远程监控。
总而言之,实现土壤墒情的连续在线监测,农田节水灌溉的自动化控制,既提高灌溉用水利用率,缓解我国水资源日趋紧张的矛盾,也能为作物生长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
根据规划,中国电信智能农业应用中的管理平台分为精准农业生产管理系统、农产品质量溯源系统、农业专家服务系统、农产品网上交易平台、农业信息推送系统、农业信息共享系统、农产品物流配送系统七大系统。未来,围绕系统建立起来的“绿色产业链”将让现代农业朝着绿色可持续的方向迈进。
传统农业转型的催化剂
2010年,我国人口总数达到13.9亿左右,其中半数左右的人口居住在农村地区,对信息化尤其是智能农业应用的需求巨大。
工信部电信研究院专家表示,通过智能农业的应用,可缩小城市与农村、发达与发展地区间的差异,有利于国家社会和经济的均衡化发展。同时,还可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的转变、有效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提高农业产业化程度。
与此同时,网上农技站的建立,使当地农民足不出户,就能通过互联网获取相关的农业咨询、农产品交易、生产资料交易、专家咨询、农村用工、农民娱乐等服务。农户不但可以就关心的问题进行在线咨询,及时获取专家和其他企业的回答,还可以依托新视通、网络视讯、电话收音机以及宽带、短信等载体进行直播收听及收看,随时随地得到专家的远程指导和诊断。
此外,中国电信大力发展农村通信,改善基础设施环境,减小和消除信息鸿沟,有效促进了地区之间和城乡之间的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在满足农村基本语音业务通信需求的同时,中国电信致力于持续、全面提升农村信息化的水平,开展“千乡万村”信息示范工程,率先全面启动信息化新农村建设,使信息技术进步的成果真正惠及广大农村。
中国电信推出的“信息田园”业务,依托中国电信遍布乡村的农村服务支局点,整合与新农村建设有关的科技、教育、市场等信息资源,用语音、短信息、电话收音机、宽带网络等方式,搭建促农致富的“科技金桥”。
总体而言,从早年的“村通工程”,到后来的信息下乡,再到当下各地方兴未艾的“物联网”下乡,一直以来,运营商都是发展农业信息化的先锋和主力军。智能农业应用解决方案是中国电信“物联网”下乡的具体体现。虽然目前农业物联网的规模发展还需要克服许多技术和产业化难题,但是中国电信已经迈出了可贵的一步。相应地,农业物联网的巨大需求也为运营商的物联网规模商用指明了方向。
(责任编辑:admin)- “扫一扫”关注融合网微信号
免责声明:我方仅为合法的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所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融合网不对其发布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不保证内容满足您的要求,不保证融合网的服务不会中断。因网络状况、通讯线路、第三方网站或管理部门的要求等任何原因而导致您不能正常使用融合网,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发布的内容(包含但不限于融合网目前各产品功能里的内容)仅表明其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的立场和观点,并不代表融合网的立场或观点。相关各方及作者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分享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更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各方及作者在我方平台上发表、发布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其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交易等方面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并承担相应风险。
根据相关协议内容,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已知悉自身作为内容的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负责,因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等所引发的一切纠纷均由该内容的发布者(即,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相关栏目上所发布的涉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经相关版权方、权利方等提供初步证据,融合网有权先行予以删除,并保留移交司法机关查处的权利。参照相应司法机关的查处结果,融合网对于第三方企业用户所发布内容的处置具有最终决定权。
个人或单位如认为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上发布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存在侵犯自身合法权益的,应准备好具有法律效应的证明材料,及时与融合网取得联系,以便融合网及时协调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并迅速做出相应处理工作。
融合网联系方式:(一)、电话:(010)57722280;(二)、电子邮箱:2029555353@qq.com dwrh@dwrh.net
对免责声明的解释、修改及更新权均属于融合网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