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的共识:机器的电子商务(2)
商业模式也是2009年到2010年业界最为关注的重要命题,但是这一问题在2010年内并没有得到解决。
即使是到了现在,各地各行业的大部分物联网应用还都是由政府买单。事实上,从市场的角度来讲,任何商业模式的确立都需要参与主体的主动性,在传感网和物联网领域亦如是。
从这些角度来看,物联网最热的2009到2010年,物联网产业似乎充满了泡沫;但硬币的另一面是,支持中国物联网产业发展的那些基石,已经在这两年默默扎下了根。
专注挤泡沫
在传感网标准领域,经过数年的准备,一些先期开始制定的标准陆续出台。例如,近日国家传感器网络标准工作组发布了传感网六项国家标准征求意见稿,这些意见稿都属于顶层架构部分,对物联网未来有序发展至关重要。这六项标准分别是:《传感器网络第一部分:总则》、《传感器网络第二部分:术语》、《传感器网络通信与信息交互第一部分低速无线传感器网络网络层和应用支持子层技术规范》、《传感器网络接口信号接口规范》、《传感器网络信息安全通用技术规范》、《传感器网络标识传感节点编码规范》。
在产业化方面,经过前两年浮躁期,各地政府已经逐步了解到,仅仅盲目启动示范工程,而不对产业进行有效整合,对物联网产业的发展,意义并不大。传感网国家标准工作组一位人士向记者透露,他接触到了一些已经推广了示范应用的地方政府开始反思,示范工程对物联网产业的发展,意义到底在哪里。
事实上,那些短期内能看到示范效果的领域得到了各地政府的青睐,例如各地启动的物联网项目主要集中在交通、电力、能源、农业等行业。
电信运营商也在这两年内完成了战略调整,此前主要由安全需求组成的物联网应用产品线,开始变革。运营商们开始更多尝试多样化应用,挺进各类物联网领域,例如中国电信推出了翼机通,中国联通力推智能汽车,中国移动在各地推进无线城市建设。
各方专注于应用的物联网发展战略,有效挤掉了产业初期因浮躁而产生的“泡沫”。据邢涛分析,两年来,物联网发展所取得的最重要的成就大都集中在应用领域,这些物联网应用包括:太湖污染的监控、机场防入侵的监控、智能电网和地质灾害的监控等。同时,卫生部在智能医疗领域,住建部在智能楼宇领域,公安部在平安城市视频监控,以及智能交通、智能车辆管理领域,在今年都启动了新一轮的物联网应用的示范和推广。
运营商的选择
正如上文所述,各自为政和应用先行,阻碍了物联网规模商用,也使得物联网格局呈现出多元化发展趋势。不管运营商愿意不愿意,应用和市场都分散到了各个领域。
这时,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市场很大,也很小。“物联网业务应用广泛,能满足不同行业客户的多种需要;但同时每个特定需求的最终用户和收入规模有限,单独产品无法跟大众产品比较。”中移动一位人士说道。
可以预料的是,在这些分散的领域,物联网产业链建立的周期都将会非常漫长,在一段时间内,在不同的行业,物联网将呈现出完全不同的特点。PC时代或互联网时代,一家十分庞大的企业通吃市场的现象,在物联网时代短期内将不再上演。
运营商需要尽快做出取舍,是在未来专心做所有物联网运营商的管道服务商,还是在此基础上,更进一步成为某些领域内的物联网信息服务商。事实上,未来,物联网管道服务商带给运营商的收益将非常少。碎片化的物联网市场使得收入减少的的同时,也使得运营商争取“最后一公里”的成本提升,。
因此,运营商必须加速布局。
那么,有必要重新审视一下物联网的概念。物联网到底是什么?抛开传统的感知层、传输层、信息处理层的技术认识,抛开一些玄而又玄的表述,诸如物联网世界在信息世界的投影等等。
回头再看物联网,其实物联网应用不过就是现实物理世界在网络连接后的、广泛意义上的电子商务。这些现实物理世界,同时也是一个个细分领域和市场。
广泛意义上的电子商务,需要信息流和货币流来支撑。运营商M2M平台的建设可以看作是对信息流的掌控,运营商在物联网领域最关键的还是要打通货币流。
相比行业领域,公众领域的物联网应用对于运营商来说挑战更小,运营商开始转向公众。运营商面向公众提供物联网服务有着先天优势。首先,运营商占有大量的客户资源;其次,运营商拥有现成的可直接将传感网接入大网(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的通道;第三,运营商拥有面向个人的终端,终端使得用户可通过手机或PC为平台随时随地获取物联网信息。
硬币的另一面是,到目前为止,运营商还是依靠传统的手段在物联网领域赚取通道收入,这也是其一直以来擅长的向用户提供信息和服务,用户付通信费的模式,即将成本都核算到通信费用里来收取收入,真正面向业务的收费模式需要尽快建立。
(责任编辑:admin)- “扫一扫”关注融合网微信号
免责声明:我方仅为合法的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所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融合网不对其发布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不保证内容满足您的要求,不保证融合网的服务不会中断。因网络状况、通讯线路、第三方网站或管理部门的要求等任何原因而导致您不能正常使用融合网,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发布的内容(包含但不限于融合网目前各产品功能里的内容)仅表明其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的立场和观点,并不代表融合网的立场或观点。相关各方及作者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分享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更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各方及作者在我方平台上发表、发布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其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交易等方面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并承担相应风险。
根据相关协议内容,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已知悉自身作为内容的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负责,因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等所引发的一切纠纷均由该内容的发布者(即,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相关栏目上所发布的涉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经相关版权方、权利方等提供初步证据,融合网有权先行予以删除,并保留移交司法机关查处的权利。参照相应司法机关的查处结果,融合网对于第三方企业用户所发布内容的处置具有最终决定权。
个人或单位如认为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上发布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存在侵犯自身合法权益的,应准备好具有法律效应的证明材料,及时与融合网取得联系,以便融合网及时协调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并迅速做出相应处理工作。
融合网联系方式:(一)、电话:(010)57722280;(二)、电子邮箱:2029555353@qq.com dwrh@dwrh.net
对免责声明的解释、修改及更新权均属于融合网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