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融合网首页 > 物联网 >

物联网:让生活“聪明”些

来源:北青网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admin 发表时间:2011-08-08 17:14 
核心提示:智能家居,正是离我们生活最近的物联网应用之一。 7月30日,在天津星通联华物联网应用技术研究院揭牌典礼上,我国首部物联网蓝皮书《中国物联网发展报告 (2011)》发布。

多年前,比尔·盖茨花费了7年时间,斥资6000万美金为自己盖了座智能豪宅,“今天我使用的科技是实验性的,但是过了一段时间之后,我所做的一部分将会被人广为接受,同时也会较现在便宜。”他在1996年出版的《拥抱未来》一书中这样评价当时正在兴建中的豪宅所用的智能技术,而今天看来,他的预言实现了。卡西欧等IT企业在2001年,在悉尼建成了一个实验性质的智能建筑。接着,该公司还在美国、英国、法国、瑞士、意大利、奥地利等地建立其一系列以“Ihome”命名的智能家居。智能家居,正是离我们生活最近的物联网应用之一。 7月30日,在天津星通联华物联网应用技术研究院揭牌典礼上,我国首部物联网蓝皮书《中国物联网发展报告 (2011)》发布。报告指出,作为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新的增长点,目前物联网产业链条的雏形已经基本形成。

“物联网”已深入生活

当人们迎来物联网时代后,比尔·盖茨豪宅的功能将变得十分普遍:住宅的气象感知器可以根据情况控制室温;家里所有的电器连接成一个网络;卫生间里的监测器可以实时检测主人的体温、血压、脉搏,一有异常就即刻报警;一旦发生火灾,自动消防系统将根据火势准备供水,第一时间灭火。想想个人电脑的快速普及,这个美好的未来不会只是梦想。物联网是指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GPS)、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概念。我国很早就已提出了“感知中国” 的物联网战略,根据政府报告,我国物联网核心网络建设将于2012年一季度展开,2013年年底完成。在“十二五” 期间,物联网将重点投资智能电网、智能交通、智能物流及智能交通等方面。物联网是在互联网的基础上诞生,将其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任何物品与物品之间。目前我们使用的wifi网络、手机支付、动车车票的二维码、车载GPS等,都属于物联网的服务范畴。上海世博会期间,中国移动和上海世博局曾共同推出过“世博手机门票”。用户只需要使用一种内置RFID的SIM 卡,就可以通过手机购买世博会门票、刷手机入园、刷手机在园区购物、就餐等。此外,使用RFID-SIM卡的手机用户还可以收到多种世博信息,比如区和场馆信息、城市信息、气象信息、交通信息等延伸服务。另外一种最常见的应用,则是智能交通系统(ITS)。每天在公路上奔波的人一定注意到了北京二环、三环上的电子告示牌,它能够实时显示路况,并用红黄绿三种颜色来提醒司机前方是否拥堵。此外,违章的驾驶员也一定想知道自己的车牌号是如何“上网”的吧?这一切都利用了ITS系统。该系统通过通信、计算机、自动控制、传感器技术,实现对交通的实时控制与指挥管理。总的来说,物联网的最大益处是,让身边的一切都变得智能化。不过,中国的物联网还处在初级阶段,还得很长时间才能实现大规模发展,才能让我们享受其全部功能。

现阶段不可过度预期

搜狐董事局主席兼CEO张朝阳,在微博中提到,到目前为止,中国的物联网仍处在纸上谈兵的阶段。此外,他表示自己也没有搞清楚什么是物联网。国家将物联网发展提升到战略高度也两年有余了,但公众显然缺乏对它的认识,很多人对这个名词都不熟悉,更别提知道它能干些什么了。无锡、天津等地都相继建成了物联网研究院,北京科技大学、北京理工大学等也都在计算机院系下设立物联网专业。研究先行的理念虽然没错,但物联网显然不是一种技术的代名词,其中还涉及了服务。物联网蓝皮书指出,按照通用的技术理论家的观点,物联网技术的发展在短期内可能并不能带来产出的快速增长。而且,其发展还面临标准规范、核心技术、统筹规划、商业模式、规范应用等方面的制约。举例来说,如果物联网进入超市,那么人们就不再需要货比三家。那时所有被编入数据库的商品将实现统一标价,仅就这一点来说,对商家就不是个好消息。更别提艰难的“三网融合”了,在利益纠葛不断的情况下,其进展可谓“龟速”。

更多的分析人士则认为,物联网的基础工业不在中国,发展越快,最后越容易给外国投资者准备一个大市场,目前中国物联网发展有些“举国冲动”。对此,中国工程院原副院长邬贺铨指出,物联网可应用的领域很多,但是也很需要创新一种商业模式,简单从投资回报直接产生商业利益来讲,物联网的商用应用不那么容易找,但物联网一开始不是要把商业利益摆在第一位,市场成熟后就能带来巨大效益。物联网比较早的切入点可能是在民生领域。邬贺铨表示,“从我的感觉来讲,我们更多要把物联网作为服务业来看待。”

(责任编辑:admin)
    • “扫一扫”关注融合网微信号

    免责声明:我方仅为合法的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所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融合网不对其发布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不保证内容满足您的要求,不保证融合网的服务不会中断。因网络状况、通讯线路、第三方网站或管理部门的要求等任何原因而导致您不能正常使用融合网,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发布的内容(包含但不限于融合网目前各产品功能里的内容)仅表明其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的立场和观点,并不代表融合网的立场或观点。相关各方及作者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分享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更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各方及作者在我方平台上发表、发布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其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交易等方面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并承担相应风险。

    根据相关协议内容,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已知悉自身作为内容的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负责,因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等所引发的一切纠纷均由该内容的发布者(即,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相关栏目上所发布的涉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经相关版权方、权利方等提供初步证据,融合网有权先行予以删除,并保留移交司法机关查处的权利。参照相应司法机关的查处结果,融合网对于第三方企业用户所发布内容的处置具有最终决定权。

    个人或单位如认为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上发布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存在侵犯自身合法权益的,应准备好具有法律效应的证明材料,及时与融合网取得联系,以便融合网及时协调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并迅速做出相应处理工作。

    融合网联系方式:(一)、电话:(010)57722280;(二)、电子邮箱:2029555353@qq.com dwrh@dwrh.net

    对免责声明的解释、修改及更新权均属于融合网所有。

    今日头条

    更多>>

    热门关键字

    关于我们 - 融合文化 - 媒体报道 - 在线咨询 - 网站地图 - TAG标签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0-2020 融合网|DWRH.net 版权所有 联系邮箱:dwrh@dwrh.net 京公网安备 11011202002094号 京ICP备110145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