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融合网首页 > 文 化 > 体产 >

三网融合后围棋将极具优势

来源:体坛网 作者:万强 责任编辑:融合网 发表时间:2011-05-26 17:24 阅读:
核心提示:连日来,网络上所谓聂卫平炮轰央视的报道连篇累牍。情绪化和大众化是网络时代的特色,但与其上网发泄,莫如退而静思。应《体坛周报》之约,笔者谨从一个棋迷和电视人的角度,谈一谈个人对于围棋电视节目的思考。 1、围棋项目与电视节目的悖论 (1)平淡与精

连日来,网络上所谓“聂卫平炮轰央视”的报道连篇累牍。情绪化和大众化是网络时代的特色,但与其上网发泄,莫如退而静思。应《体坛周报》之约,笔者谨从一个棋迷和电视人的角度,谈一谈个人对于围棋电视节目的思考。

1、围棋项目与电视节目的悖论

(1)平淡与精彩的的悖论

在电视体育日渐娱乐化的今天,围棋项目因其沉静优雅的传统形式和千年延续的文化特质而愈发显得平淡。

相对于“足球宝贝”、“美女啦啦队”,围棋的电视画面单调而枯燥。

上世纪九十年代,曾有韩国记者给李昌镐九段拍过一整卷的对局照,结果竟

是同一个表情,围棋画面之单调可见一斑。

然而,围棋平淡的只是外表,其内在的魅力却无与伦比。

一局围棋比赛动辄七、八个小时,一名真正的棋迷,却可以如痴如醉地守望

在棋局旁,自始至终,心无旁骛。

他眼中所见,是竞技的胜负;内心的感悟,却是弃与取的彷徨、进与退的犹豫、实与虚的徘徊,甚至是生存与死亡的莫测、贪婪与恐惧的两难——这正是围棋的魅力,也是艺术的魅力,更是生命的魅力。

形式上的平淡,决定了围棋几乎永远无法让观众“不会看的看热闹”,但丰富的内涵却绝对是“会看的看门道”。

(2)忠诚度与收视率的悖论

前央视体育频道总监马国力曾在一次CCTV杯中国围棋电视快棋赛的开幕式上这样说过:只有足球和围棋的直播时间是不敢擅改的,因为肯定有球迷和棋迷的电话骂上门来。(大意如此)

这段话的实质,说的便是观众的忠诚度。事实上,从未踢过球的球迷大有人在,从未下过棋的棋迷却绝无仅有——因为,有些东西只会让人痴迷一时,而围棋值得钟爱一生。

据一家媒体2003年的问卷调查,中国当时的围棋棋迷已经高达4千万人,并以每年100万人的速度增长。如今,每年围棋定段赛竞争的激烈程度10倍于高考。这些数据表明,围棋有着庞大的爱好者群体,而他们也是电视的潜在观众。

但是,这一切与近年央视围棋节目极低的收视率相比,却是一个悖论。

究其原因,棋迷的“忠诚度”其实是一柄双刃剑。因为所谓“忠诚”,从另一个角度看,就是围棋节目具有极强的“指向性’: 想看的看不到;不想看的,却一秒钟都不会停留。

(3)表现手法的悖论

在围棋节目的表现手法上,具有声画同步和蒙太奇优势的电视反倒不如简单直观再现棋局进程的网络。如果回到黑白电视时代,相信最不受影响的便是围棋节目,但我们身处的是一个不可逆转的“声色”时代。

在电视节目的制作中,笔者也一直为围棋节目的风格而苦恼,向娱乐化靠拢?围棋的沉静与优雅曲高和寡。向网络化靠拢?电视的特色和优势又难以体现。这是围棋在表现手法上与电视节目的又一个悖论。

2、 围棋电视节目的发展方向

笔者以为,电视与体育的关系大致可以分成三个阶段:一是电视的“载体阶段”:你怎么玩,我就怎么播。二是电视的“影响阶段”:你想玩得好,得靠我播得好。三是电视的“主导阶段”:我怎么播,你就怎么玩。

从发挥传统电视优势的角度看,围棋自有其先天不足,但从未来数字化与专业频道化的电视节目制作与播出,尤其是“三网合一”的传媒整合与发展趋势来看,围棋却有着其他体育项目无可媲美的“天生丽质”。这是围棋独有的文化与竞技的双重特质所决定。

虽然“那黄澄澄的东西”“可以让黑的变成白的,让丑的变成美的。”(莎士比亚语),也可以让乒乓球从小的变成大的,甚至让围棋从国粹变成“鸡肋”,但在不远的将来,当电视、手机和互联网“三网合一”之后,几乎可以肯定的是,随着“遥控器”的人性化回归,“被动看热闹”的观众会剧减,而“主动看门道”的观众将倍增。彼时,前述所有围棋与电视的悖论亦将不复存在。围棋庞大的潜在观众将浮出水面,而引导他们的,正是围棋本身所独有的“高度的忠诚度”和“强烈的指向性”,这些围棋在传统电视传播时代的劣势将转化为数字和网络时代的优势。(责任编辑:融合网)

新闻关注排行榜

热门推荐 最新推荐

热门关键字

关于我们 - 融合文化 - 媒体报道 - 在线咨询 - 网站地图 - TAG标签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0-2011 融合网|DWRH.net 版权所有 联系邮箱:dwrh@dwrh.net 京公网安备1101055274号 京ICP备11014553号
网站性能监测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