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手记:四川地震灾区体育重建创下“三个最”
新华网成都5月9日电(记者 史春东)五月,春光明媚。
临近“5.12”汶川地震三周年,记者前往北川、绵竹、什邡、都江堰等地,探访地震后的体育设施重建工作及当地百姓的体育生活。
三年前,这里的家园被毁,体育场馆满目疮痍。在灾区,一位体育人曾叹息,体育场馆的重建至少也要五、六年时间。但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灾区体育设施重建创下奇迹,三年建设目标提前完成,重建过程创下投入最大、建设速度最快、基层受益最广的纪录。新的体育场馆不仅成为靓丽的新风景,更为当地百姓的生活创造了福祉。
中国体育史上最大的援助资金投给灾区
汶川地震发生后,北川中学修建的全县第一个标准体育场和塑胶跑道,还没有来得及验收,就被倒塌的山体淹没。在北川,青川、茂县、都江堰等地的体育场馆完全被损毁。
短暂的地震,破坏力惊人。四川体育场馆损毁面积达到135万平方米,相当于近200个足球场大小,经济损失17.38亿元。
当余震还在发生,体育救灾计划工作便已经开始行动。2008年5月29日国家体育总局成立体育灾后重建规划小组,负责制订公共体育设施恢复重建规划,9月19日国务院批准《汶川地震灾后公共体育设施恢复重建规划》,此时距离地震发生仅四个月时间。
四川灾区体育恢复重建项目120个、总投资26亿元,中国体育史上最大的援助资金投在了四川地震灾区。
建设速度创奇迹:三年完成99%以上的体育建设项目
绵竹是我国著名的年画之乡,也是地震重灾区。记者踏入新落成的绵竹体育中心,体育场正在准备纪念地震三周年感恩晚会。这个能容纳万人的体育场,现代、气派,体育场大门主体墙是年画特色的艺术造型,参观的人无不为精美的建筑和设计叫好。这个体育中心仅用了10个月的时间就奇迹般完成。这个江苏省单体规模最大,投入资金最多的援建项目,成为绵竹的标志性建筑。
江苏援建负责人刘指挥长介绍说,为建设这个项目,苏州市一建、二建、五建入川,选出了最好的师傅,工作三班倒,工地24小时不间断施工,为了抢速度,建设单位边出图纸边施工,设计出图后让人坐飞机送到现场。今晚出图,明晚上就送到施工现场。
2010年5月12日,由黑龙江省对口援建的广元市剑阁县体育馆正式落成,作为汶川特大地震之后四川灾区建成的首座大型公共体育场馆,该馆的建成仅用了190天时间。
截止2011年3月,除芦山县游泳馆外,四川灾区的体育场馆均已开工建设;有90个项目竣工交付使用,其余项目均已进入竣工验收和交付使用阶段。
举国之力,120个建设项目完成99%以上,三年任务二年完成,创下全国体育设施建设速度最快的纪录。
体育重建受益千万人
地震无情,人有情。在党和政府的关心下,在各援建单位无私的支援下,体育灾后重建硕果累累,造福当地百姓。据统计,受灾之地的39个县区,完成120个体育项目重建,受益群众上千万人,体育场馆建设让如此多的百姓享受体育重建的成果,这在中国体育史上也是第一次。
四川省体育局局长朱玲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灾后重建让四川体育硬件设施建设提速了二、三十年。场馆就在自己家门口,让百姓享受到了重建的成果,这对四川群众体育工作有巨大的推进。
灾后重建让四川基础体育设施产生历史性巨变,现在除个别边远地市外,都可以举行全省性运动会。专家点评说,北川体育中心完全可以举行全国性的单项比赛。大师杯中国乒乓球2010年度总决赛、四川省、绵阳市的多项大型比赛现落户北川县。
一个美好的心愿在四川人民心中升起,今年1月四川正式向国家体育总局提出申请,希望承办2017年第十三届全运会,四川希望与全国人民一起分享体育灾后重建的成果。
四川灾后体育重建让人看到了党和政府的关心、关怀,看到了举国之力的力量,灾区体育设施沐浴着大爱的光芒。
(责任编辑:谢东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