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融合网首页 > 文 化 > 体产 >

人民日报:中国体育用品市场谁主沉浮(2)

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谢东樱 责任编辑:融合网 发表时间:2011-04-06 13:03 阅读:
核心提示:价格之争 品牌搏杀的战国时代,谁能突围而出? 郑轶:有消息称,耐克欲调整战略,推出低价鞋进军二、三线市� M保承┕谥硕放埔苍谏系魇奂郏叨似放朴氪笾谄放频募鄹癫钏坪跽谒跣 6谌⑺南哒笥

价格之争

品牌搏杀的“战国时代”,谁能突围而出?

郑轶:有消息称,耐克欲调整战略,推出低价鞋进军二、三线市场。同时,某些国内知名运动品牌也在上调售价,高端品牌与大众品牌的价格差似乎正在缩小。而在三、四线阵营中,地域运动品牌抢占市场份额的竞争也愈演愈烈。在这种形势下,体育用品企业如何才能突围而出?

张涛:本土运动品牌目前取得的成绩主要得益于超高的性价比,未来竞争中,品牌溢价能力将成为主要的竞争手段。当前,企业的竞争实质上就是品牌的竞争,拥有强势品牌就意味着拥有了高附加值、高利润和高市场占有率。这就需要更专业的划分,挖掘品牌本身更深层次的体育内涵,通过准确的专业品牌定位及强大的体育营销能力,形成品牌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

易剑东:有远见的体育品牌应该提升在体育领域的科技创新能力,强化其在文化传播、制度变革中的地位,而不仅依靠明星代言,一方面应该巩固国内市场,另一方面应寻求现有国际体育品牌的空白点,力争取得出奇制胜的效果。

产业升级

卖产品与卖技术的差距,如何真正改变?

郑轶:数据显示:目前世界体育用品的70%是由中国内地企业加工生产的,仅福建体育用品总产值就超过900亿元。但在各类体育用品展会上,国内体育用品企业一般是推出各种系列的产品,而国外企业大多是介绍最新研发的技术。这种差别说明了什么?中国体育用品业未来的核心竞争力在哪里?

张涛:我国体育用品行业挣的大多是“辛苦钱”。比如广东有2000多家运动鞋企业,绝大部分以对外加工为主,虽然易上马、见效快,但净创汇能力很低。由于科技研发能力跟不上,企业没有自己的拳头产品,大量的超额利润和无形资产附加值被国外品牌赚走。保住并扩大现有市场份额是我国体育用品企业的愿望,但仅靠目前的生产方式,将面临众多阻力。科技创新是体育用品企业未来的核心竞争力,决定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以安踏为例,2005年率先成立了国内第一间运动科学实验室,至今已贡献超过40项国家专利,在研发方面的投入,也从1991年的200万元到现在的2个多亿。目前中国国家队中,对技术要求最高、难度最大的冰雪项目、水上项目的竞赛服装都出自安踏之手。由此说明,建立科学发展的观念,以科技创新为要素推动品牌建设是我国体育用品企业发展的必经之路。

易剑东:产业链和价值链的高端是行业标准和专业技术,产品是低端链条的一环,话语权最弱。目前世界范围内体育用品企业的多数专利不在中国,中国不少体育用品企业追求大而全的产品类型,而不是一两种顶尖产品的核心技术的突破,以数量而不是质量求效益。中国体育用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于符合中国市场和国情的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理念创新。要实现产业升级,必须加大对于技术研发的投入,创新企业盈利模式。中国运动品牌需要通过各种方式干预和影响国际体育事务,参与甚至引领全球体育新产品和新技术研发。

未来发展

中国体育的强大,怎样助推体育产业成长?

郑轶:体育产业的迅猛发展,离不开体育的强大和繁荣。后奥运时代,中国体育将给体育用品业带来哪些机遇?而体育用品业又将给中国体育带来怎样的助推?

张涛:北京奥运会不仅为中国体育带来发展的良机,更成为中国体育用品品牌发展的转折点。一直以来,国内消费者都更认可西方的运动品牌。但在北京奥运会后,几乎所有的热门体育活动都能看到国产运动品牌的身影,越来越多的外国运动员代言和装备了中国运动品牌。可以说,在后奥运时代,中国体育品牌已经全面登上历史舞台,并开始赶超洋品牌,依托中国广大的市场,在中国市场乃至世界竞争中,进一步取得领跑的优势。(责任编辑:融合网)

新闻关注排行榜

热门推荐 最新推荐

热门关键字

关于我们 - 融合文化 - 媒体报道 - 在线咨询 - 网站地图 - TAG标签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0-2011 融合网|DWRH.net 版权所有 联系邮箱:dwrh@dwrh.net 京公网安备1101055274号 京ICP备11014553号
网站性能监测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