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里古城:世界文化遗产的困局(2)
杰内是马里另一座古城廷巴克图的姐妹城市,虽不如后者有名,但保存得更完好。这两座城市都是撒哈拉沙漠贸易之路上的要塞,黄金、象牙和奴隶贸易都必须通过那儿。杰内也是伊斯兰教在该地区传播的中心。 1300年,杰内国王皈依了伊斯兰教,推翻原来的王宫,建立了清真寺。从此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公元15世纪和16世纪是杰内的繁荣发展时期。 16世纪末,该帝国在外敌的不断入侵下衰败。
修缮计划引发不满
由于是泥砖结构,大清真寺需要长期维护。 1907年,清真寺曾在法国殖民者的统治下重建。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还是渐渐破败,甚至面临坍塌的危险。后来,美国阿加汗基金会投入了90万美元,对此进行再一次修复。
由于当地人每年都会为清真寺敷上新的泥灰,其墙体的厚度已经是原来的两倍多,屋顶也越来越重,几乎超出柱子的负荷。
2006年,当有关方面就再次修缮清真寺一事向当地人征求意见时,杰内古城发出了反对声。抗议者们甚至对城内其他建筑进行了攻击。
这显然是当地1.2万名城民不满情绪的集中爆发,特别是年轻人,他们觉得自己被迫生活在这个悲惨的世界,只有少数显赫家族享受到了旅游业带来的利润。
虽然大清真寺是整个马里的骄傲,但当地人却比其他地方的马里人更讨厌旅游业。他们经常对游客怒目相向。虽然他们不会向游客要钱,但对方想给他们拍照,他们也不会给像其他旅游城市的人一样跳当地的舞蹈。
其实,杰内人承认,入选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名录让这座城市享誉全球,但是这些好处看不见摸不着,也不能当饭吃,而他们付出的代价却是实实在在的。
垃圾满城 房屋易塌
如今,大清真寺的修复工程已经快要接近尾声,这座城市却开始关注起其他重要的问题——污水处理和近2000座民宅的修葺。
当地政府此前曾铺设了输水管道,算是为民众提供点便利,但污水处理系统却跟不上,结果搞得街道上污水横流,泥泞不堪。此外,当地的河岸居然是用垃圾做成的,而且垃圾还被用来做砖头,很多房屋的墙上还看得到黑色的塑料袋,院子里长期飘着一股让人晕眩的腐臭味,让游客抱怨不止。据杰内文化部主任费恩·雅默萨透露,2008年,联合国科教文组织曾警告杰内,必须采取措施改善这种状况,否则可能被踢出世遗名录。
而当地房屋也面临坍塌威胁。不久前,四场暴风雨冲走了大清真寺去年刚新敷的灰泥,露出了里面的泥柱。但是用于增强外墙防水性的材料,如谷皮和树浆,却越来越贵了,导致手工制作的泥砖几乎已经绝迹。(责任编辑:admin)
- “扫一扫”关注融合网微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