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里古城:世界文化遗产的困局
马里杰内古城是联合国科教文组织认定的世界文化遗产,照理说,杰内人该以此为傲,但当地民众却对这一身份有着矛盾的感觉。由于被列入世遗保护名录,当地人似乎也成了博物馆的展品,他们的生活一直得不到发展,维持着古城的原貌,这让渴望过上现代生活的杰内人痛苦不堪。如今杰内人最大的希望,就是早日这个脱离“文化牢笼”。
被“冰封”的世遗城民
退休船长阿巴·马伊卡站在自家院子的泥地上,一边抽烟一边看着自己的家,这是一座具有150年历史的泥砖房,具有很高的文化价值,但也正因为如此,他必须保持原样,不能翻新,到了如今这个年代,他家里居然没有瓷砖,也没有淋浴设施。
马伊卡说:“谁想住在这样的房子里啊?里面的地面还是泥地呢。 ”
整个城市到处是锥形的草垛,连排水系统都是木制的,这番古老景象自它存在以来就一直是如此,似乎超越了时间的发展。这也能解释,为什么这座古城会成为世界文化遗产。
但是根据联合国科教文组织的规定,一旦被选入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当地的原貌就不能出现大变动。
马伊卡说:“被列入世遗名录就意味着不能有任何改变。但我们想要发展,想住得宽敞点,想要新的电器,想要更加现代化的东西。所以我们现在很愤怒。 ”
其实,这并不单单是杰内面临的困局,也是全非洲乃至全球世界文化遗产名城遇到的难题。联合国科教文组织非洲分支的负责人拉扎尔·埃隆多·阿索墨、列举了一些面临类似难题的世界文化遗产城市,如塞内加尔的圣路易斯岛、肯尼亚的拉姆岛、和远在欧洲的法国里昂等。保留文化遗址的原貌有利于发展旅游业,但当地居民却抱怨自己“被冰封在时光里”,好像博物馆里的展品,为了让游客们能一饱眼福,他们牺牲了自己的生活。
世界最大的泥砖清真寺
杰内古城之所以能入选世界文化遗产,主要是因为那里著名的大清真寺是世界上最大的泥砖建筑,它像一座沙堡赫然耸立在广场中央,好像从其他星球降落到地球的庞然大物。
据称,杰内大清真寺建造时没有用一砖一石,而是用一种特殊的黏土和棕榈树枝为骨架建造而成的,建筑面积达3025平方米。 100根粗大的泥柱支撑着祈祷大厅的屋顶,屋顶上排列着104个直径10厘米的气洞,高大宽阔的寺门非常壮观。寺院的主墙是由3座塔楼构成的,塔楼在5根泥柱的连结下成为一体。而嵌入墙内的棕榈木板成了永久的“脚手架”,每年二月,当地人都会爬上去,为清真寺重新敷泥,这已经成为全城的一个仪式。(责任编辑:admin)
- “扫一扫”关注融合网微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