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生亲述:不敢死 在困境中独立而坚强
“出国后,我最怕自己出意外,不然的话,我父母该伤心死的。”
“我是被爸妈“忽悠”出国的,出来后才发现,这一切和想象的都不一样”
“即便度过了无数个不知所措的夜晚,第二天早上都要强打起精神去认真上课,就放佛什么困难都不存在一样。”
“我们的征途,是星辰大海”,大家亢奋地喊出这句话。每年有几十万名留学生从我国启程,去世界各地求学。
离了家还好吗?
记者在半个月内采访了15位不同阶段不同背景的留学生,从学业、生活、工作、情感等角落,讲述其中6位真实的故事。
恬恬:初三出国
“爸妈对我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你要不要试试”
“我拿到了UT的offer”。前途已定的她,如今在威斯康星州一所学校读高四。
2017年,这位温州姑娘竖起flag:“即便摔个大跤肿个大包痛到钻心难过到死掉,也能两脚一蹬嘴角一咧站起来说:it’s alright”。沿海靠山赋予温州人开放、冒险的精神,他们眷恋故乡但不迷恋故土,许多人走出温州,而恬恬,走到了美国。
说起出国,她现在也有些不可思议:“我是被忽悠出来的。爸妈被人洗脑了”,她开着玩笑:“之后又给我洗脑了好一阵子”。而更让人意外的是:现实推着自己往前走。半年后非常顺利就申请到了,“直到我站在国外的土地上,才反应过来,真的出来了”。
留学的同伴不在少数,“洗脑”的就是她从小学就认识了很多年的同班同学。父母从小为女儿做两手打算,希望不论在哪个阶段,一定要留学深造。“深造并不是因为我成绩差”,她有点自豪:“我初中各方面都挺好的,还是学校学生会的副主席”。深造进程提前,缘由发生在她的初三,那位同学回来了。“她初二就出了国。我们两家关系特别好”。
出国这一决定如此突然,当时所有的朋友,包括闺蜜都很诧异。答应出国的她,其实也很懵,因为“从来没有出去过,不知国外是什么样子”。关于美国的一切,全都是从同学一家人那听来的,没有太大概念。
爸妈先心动了:“本来说要大学阶段出国,后来想,既然已经决定留学,那为何不高中提前出去?还可以更好地适应国外的生活。”对读初三的女儿,爸妈没有一手包办,而是几次征求意见并说服她:“爸妈认为我更适合国外的学习生活。”
真正戳心窝子的,是爸妈为她设身处地打算。“他们永远给我提到一点:我性格活泼,爱好很广,喜欢组织活动,不大适合完全静下心来迎战高考”——她以为,这是很多父母都考虑的一点。
还原几年前那个下午:爸妈坐在沙发上,跟女儿分析:“我们来假设,从头到尾你很努力,考上我们市最好的高中,然后三十万里拿前两千,考进浙大。你的人生可能是很平凡的一条路。”
她的妈妈,是一位数学老师。“我妈妈很清楚目前的高中教育模式:容易把学生模式化,扼杀学生很多潜能,为了高考这一终极目标而放弃很多爱好与机会,发展也受限制;在美国,你可以有更多培养业余爱好的时间。”
然后,父母问她“你想不想试试和人家走不一样的路?”
“我当然想”。
她得到的,不光是选择的自由,更是独立成长的空间:“第一次去美国,当时只有15岁。我爸跟我说,送你也可以,但我们希望给你一个人走的机会”。毕竟是第一次,最锻炼处理问题的能力,父母希望她有应付一切的能力。
“他还是说,你想不想自己试一试?于是,我一个人出国了。”
Tiffany:大三以交换生身份出国
“我告诉自己别回头,万事抛在身后,可还是忍不住哭了”
她来自盛产名茶的徽州,平和地坐在我对面,却就着一杯茉莉龙毫把往事掀起一角。
2012年8月,原计划大学毕业去英国TOP10名校读研究生的她,站在机场内心五味杂陈。而反复游说才松了口的爸爸一怒之下说出:“我不送了,你自己走”的话,远远走开。
那时,她大三出国,要去美国中部的一所学校。“事情变故的源头是,突然出现的交换生项目”。狭路相逢期末考,她抱着试试的心态递交gpa 、各项活动的材料。“那时,雅思已经拿了7分,专业课成绩一直是第一”,她不但通过了初筛,更在跟校长的面试中拿了第一的成绩。
更大的惊喜在于,她拿了全额奖学金。“原先放弃美国读研,部分原因就是美国学费很贵。有奖学金,这样一来,基本上除了生活费,其他不用自己出钱”——显然是个难得的机会,显然与原计划背道而驰。
分歧之下,全家开会:“我决定出国,妈妈支持,可我爸担心女生在国外不安全。他觉得国外到处充斥着酒精、PARTY、性开放;况且,要留学毕业可以直接去,没必要做交换生。”
此时,姑姑劝他听听女儿想法,“我想读什么专业,未来有怎样的规划,交换完了下一步怎么办”,用比较清晰的计划,她说服了爸爸。于是,尽管长辈都是高学历出身,可是她,成了家里出国留学的头一个。
启程那天,她跟同伴到了机场,比起飞时间提前三个小时。当时,刚刚跟男友分手,动了一次手术,整个暑假愁云惨雾。
爸妈给她推着行李箱,站在空旷明亮的大厅,她心里更复杂:“我不舍得爸妈,并且是第一次离家出远门,居然是美国,对未知的东西有恐惧,对新生活也并没有充满憧憬。有同学以为经成竹在胸或者运筹帷幄?其实根本就没有。甚至还背负了重大使命跟期望,好像过去一定要做成什么事”。
这时因为行李超重,她跟爸爸吵了起来。“我知道他担心伊斯坦布尔转机,我自己拎不动。可他只是埋怨:大家都是轻装上阵,你倒好。带什么多东西干什么?早告诉你不要带就是不听”。
父母都在大学任职,爸爸更是军人出身。这位饱受儒学教育的父亲性格内敛,不善言辞。外表是徽州一片的白墙黑瓦,朴素无华,而推开一扇大门,内心是琳琅满目。
“他当时很暴躁。我却知道,他只是舍不得,可他放不下面子或者作为父亲的尊严,心情也很复杂,急需一个宣泄口”。说到这,她微微叹了口气:“可是,当时我们真的没法互相安慰”。
安检后,父母不能再陪着,同伴已经进去,她跟妈妈道别。妈妈哭着一遍遍嘱咐:“注意身体,照顾自己,有什么话都跟家里说”。她平时觉得絮絮叨叨有些烦,这时每多听一遍,都像扎在自己心里。“当时很不轻松,甚至听了更难过。”
这时,她再回头,原先放话“不送了”的爸爸,正站在柱子后面看她,“他明明不放心,所以是偷偷的,以为我没发现”。穿着长裙的她,最后昂着头走了进去,“我告诉自己别回头,万事抛在身后”。
飞机起飞了。
Kara:研究生出国
“一开学我就得了抑郁症。当初没自杀,更多是因为听到我妈的声音就安心了”
古都洛阳现在正经历一场牡丹盛会,“还在盛花期呢,欢迎去玩”,她一如中原百姓热情朴实。谁能看出,她留学时得过中度抑郁症?她笑着说自己是射手座,“面上肯定看不出,人前我都好好的”。
研究生出国,她去了迈阿密。抑郁症从开学就缠上了她。“现在去看,有些事不算什么大事,可当时我真的太煎熬了。”爆发点看似是一门选修课:“一位比利时老师,用英语教法语,我必须用两种语言去切换它,压力很大“。
在大学,她是风云人物,成绩始终优异,参加活动基本拔得头筹。她习惯了这种模式,被大家捧在手心,一直以来给自己贴的标签也是:你是这个level,所以无论什么事,都必须做得足够好。
但“几次小测都刚刚及格,落差太大,达不到对自己的要求”。她很崩溃,也不想跟别人说,让他们产生自己居然做不好这种看法。
不断反思为什么会这样,抑郁症暗暗爆发了,她对自己认知不明确,不知自己是什么状态,是什么水平。最后妄自菲薄,甚至患得患失,陷入“越做不好就越怕,越怕就越做不好”的恶性循环。此外,感情同样让她心力交瘁。
这是个漂亮大方的姑娘,一进学校就受到一个富二代猛烈追求,“他在当地关系网很大,我不想跟他打交道,放在国内,我肯定直接拒绝,可是在国外,我一个女孩形单影只,很怕遭到他报复。”
一开始还能违心地跟他聊天,后来不肯跟他约会,他就一直发微信打电话,在宿舍楼下、课堂外面堵着她;偶然跟男生单独出现,一转脸就收到短信质问二人的关系,“感觉自己被监视、被威胁,真的很害怕”。
这样一来,她的抑郁症更严重。不知怎么求助,脑子空白,感觉什么都没有意义,后来她甚至一周有三四天不去上课。“根本不敢去公众场合,下了课,迎面而来要上课的一群人,就特别怕,手心猛地出汗,并且有严重的强迫症”。
那段时间,她就待在宿舍,什么都不干,手机关机,最后痛苦地得出“前男友跟我分手是因为我不够好,别人对我追求,都不是真心实意“的结论。
接下来,一封教授写给学校的邮件更击垮了她:“他很担心我,不知我发生了什么,这封信更让我崩溃,因为没想到有一天自己居然成了这个样子,对自己更失望”。那时她疯狂地折磨自己,在感情上也不觉得自己是受害者,而正是自己懦弱无能,才搞砸一切。
过得顺的时候不会想家,过得不顺会更想家。
抑郁严重时,她大把大把掉头发,每天跟家人通电话,其中,“我跟我爸的联系非常少。一般都是我妈问要不要跟爸爸说两句,可一两句话之后,父女俩就剩下尴尬,他就说,还是把电话给你妈吧”。
“我是报喜不报忧,只敢挑无关痛痒的说,实在太难受才提一下”。电话那头,她非常着急,干着急,即便母女关系处得像朋友,可她还是不清楚怎么开导女儿。
“她觉得好多情况是我想多了。就经常说些你可以做到的,妈妈相信你可以的话,可实际上,这话听起来更累,让我压力更大”,每次交流完,情况都没有起色。于是,对家人她不再多说,“话到嘴边,却觉得说了也没用。父母非常愿意帮你,可不知道怎么做。”
万幸,这段日子终于熬过去了。原本打算定居美国的她,因为家人出了变故在电话里哭了一夜,半个月后就回了国。
她说:“父母在不远游”。
DAE:大学出国
“21岁我创业,父母知道。但关于赔钱,他们不知道”
这是个刚刚26岁,自己感觉还十八,爸妈觉得她十二的浙江姑娘。
去年是她最重要的一年,迈出之前不敢迈的一步,成了自由设计;以后“画我想画的,吃我想吃的,睡到自然醒。不需要太多,安心做自己就好”。关于那次创业,正在推荐她设计的全套“麻黑”表情包的DAE,漫不经心地笑着说:“我就说没弄好,不弄了。糊弄过去。他们也以为就瞎玩玩”。
过去的事再复盘,很难有当初的感受。“我还清了钱才告诉他们。那会儿是羊年,我的本命年”。
在厨房喜气洋洋准备年夜饭的爸妈以为她是开玩笑。
可回到三年前,坐在客厅,面对堆成山却卖不出去的鞋子时,DAE知道现实有多爱对自己开玩笑。
“2011年我大一转学,去了南洋艺术学院。辅导员说保留我两年学籍,撑不下去就回来。”这个很酷的姑娘,是林俊杰的铁粉,为他第二次申请留学,成功后直奔新加坡。她不敢回头,墨镜挡着脸哭都很酷。
21岁那年,她第一次创业,如今半开玩笑:“所有电影都要慎学”。当时她看了一部泰国电影,叫《海苔少年》。讲的是知名品牌“小老板海苔”的创始人的经历,“他21岁就有自己的一片天。我马上22岁了还什么都不是,于是就规划创业”。然而,没有她以为的轻易:“现在想想,其实算个屁创业啊”。
后来,被房东发火大骂的她,坐在满客厅鞋子里一脸绝望:“要补课,要挂科,要上学,要卖鞋子,还要维护我的设计,左右不是人,感觉所有人都离我而去,真气死了。”
这么难熬的关头,每天跟爸妈电话的她也只说些有的没的:“那时候死要面子,暑假都没回国。我一直自我主张,自己解决。再崩溃也不会对他们哭,不然太让人担心了,真是酷到底”。
等摆平一切,挣钱填完窟窿,再云淡风轻说起这一切,已经是三年后。“我告诉他们,他们没反应,还说我是神经病”,她笑了:“我什么都不说,可当他们是我的精神后盾呢,所以才没垮下”。
有些实情,父母不知道,她却知道:留学期间,“大家变得很珍惜对方,变得比以前柔软。远在天边但心却离你很近。”
时间回到2010年新年,那时还没有出录取结果。凌晨,爸爸下去放鞭炮,跟她说:“姐姐不在家,你这次如果考上了出国了。明年过年我们就不热闹了”,后来应验,直被妈妈说他乌鸦嘴。
如今她已经回国,家里不缺的是热闹。“我爱他们。”
Kimi:大学出国
“3.11大地震后,我跟家人的关系更亲密了”
去年的最后一天,kimi发了这样一条动态:“这是最好的2016,也会是最好的2017。感谢主。主为爱他的人所准备的,是眼所未见,耳所未闻,人心所未想到的。”那天,她发现自己有了宝宝。
去ヒロセ买完菜走过春木川,七年前,她独自来到日本的九州。那年,她才17岁。
从6岁开始,一个人坐一个半小时的公车去上舞蹈课。小时候需要零花钱,自己做计划表写出零花钱的用途、金额。
高考和出国只能二选一,按父亲的建议画表格对比二者优缺点,最终决定出国。独立如她,很快适应了在日本的生活。
可是,她遇见了平生罕见的灾难:3月11日,日本东北部海域发生9.0级强震,引发特大海啸。当时是假期,学校没有课,她的城市也发出海啸警告。她居住的地方离地震点有段距离,对她实际影响不大。
大家也没有慌乱。在她的回忆里,就算是在地震的城市也一点没有慌乱,东京人口那么密集,电车停了大家不能回家,所有人就坐在车站的楼梯两边,自发留出中间的通道给人通行。便利店、超市和贩卖机的公司,把所有食品免费拿出来,派给滞留的乘客。开车出城的人也没有加塞,加油站排了很长的队——所有的一切都井然有序。
一对平时很照顾她的学中文的日本夫妻,当时讨论了这场地震,他们说了让她一辈子都不能忘的话:“还好这场地震是发生在日本,如果是在别的国家,真不知后果会怎样”。
即便井然有序,可实际上这场灾难导致超过1.5万人遇难,2000余人失踪,最多曾有47万余名灾民在各地避难。持续攀升的受灾数字、回国机票被抢光的现状,让她觉得事态比自己想象得严重。
“当天家人一看到新闻就给我打电话,刚开始问是否安好,后来国内新闻报道了核电站事件,他们就问我能不能马上飞回国。”kimi没有应对地震的经验,也回不去,那天,她一直跟家人在电话里互相宽慰。“以前每天跟爸妈在一起,可能不会每件事都跟他们说,但到了日本后,就很想在电话里告诉他们最近发生的有趣的事,或分享不愉快的心情”。
那之后,她和家人的关系更亲密了,因为“人只有在失去时,才倍加珍惜。我,包括身边的留学生,也是失去了和家人的相处时间才懂得亲情有多可贵”。他们一家人分散在几个国家,不常团聚。
如今,她的宝宝会在美国出生。无妨,距离虽远,心却很近。
蚊子:大学出国
“那一瞬间很想家,我想着我妈来了肯定也会这样”
她习惯从生活中搜集灵感,爱纹身设计爱吉他爱旅行,张扬仗义又爽快,还有“外面雨超大,天都黑了,连出去开灯的勇气都没有”的娇柔。她笑起来眼睛是弯月牙:“爸妈不在身边,没人盯着管着,精神压力没那么大,就能撒开手去尝试新的东西。”
如今,这位湖南妹子经营着“万事纹身屋”。“做纹身师,家里之前特别反对,但已经拉不住了,后来慢慢支持”。
这种自由,在留学前几乎没有实现过。“家里管得严,除了学习别的事情不让干,打骂是常事,所以一心想往外跑。”
2011年,她“跑出去”,入读南洋艺术学院。刚去新加坡,她简直成了脱缰的野马,一切都很有趣。
那时在一家东北餐馆做了一整个学期的兼职,每天白天上课,晚上去端盘子,在夜里乘11、12点的末班车回家,每天累到死。她不会忘了那年中秋节,新加坡当天不放假,但餐馆的客人特别多。前边只她一个服务员,她如同一条鱼在拥挤的大厅艰难穿梭,可即便这样,“客人骂我催着上菜,后边老板娘也骂我手脚慢”,下班后走在路上,月亮很高了。
往年都在家吃团圆饭,在这儿挨了一天骂的她,突然特别委屈。
当时她住在学生公寓四人间,“三个印尼人,我自己是中国人”,室友平时都拿印尼话交流,她跟他们说话也爱理不理,明显感觉到一种排斥与恶意。
这种日子,她熬了大半个学期,一天,一个室友的妈妈来了。这是一位印尼华人,一口流利的普通话。她眼前是母女情深,“她对室友嘘寒问暖,收拾房间,准备热菜热饭给他们吃,还很热情地叫我一起”,那一瞬间她更想家,“我妈来了肯定也这样,千方百计对自己好”。
靠留学逃离家庭的想法淡了,反过来,她开始想爸妈;再后来,没事就往国内跑。“每年都回家4、5次 ,被嫌弃怎么老回去”。
留学生的征途是星辰大海。
在途中,重新发现家人、亲情的含义,并在独立中坚强,这或许也是留学的意义。
作者简介:北美留学生日报,订阅号:CollegeDaily。北美留学生日报创立于2013年底,报道留学生新闻,发掘留学生活故事,分享海外多彩世界。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融合网立场。如对本文有异议,请及时与融合网值班编辑联系与沟通。)
(责任编辑:方向)- “扫一扫”关注融合网微信号
免责声明:我方仅为合法的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所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融合网不对其发布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不保证内容满足您的要求,不保证融合网的服务不会中断。因网络状况、通讯线路、第三方网站或管理部门的要求等任何原因而导致您不能正常使用融合网,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发布的内容(包含但不限于融合网目前各产品功能里的内容)仅表明其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的立场和观点,并不代表融合网的立场或观点。相关各方及作者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分享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更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各方及作者在我方平台上发表、发布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其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交易等方面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并承担相应风险。
根据相关协议内容,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已知悉自身作为内容的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负责,因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等所引发的一切纠纷均由该内容的发布者(即,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相关栏目上所发布的涉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经相关版权方、权利方等提供初步证据,融合网有权先行予以删除,并保留移交司法机关查处的权利。参照相应司法机关的查处结果,融合网对于第三方企业用户所发布内容的处置具有最终决定权。
个人或单位如认为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上发布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存在侵犯自身合法权益的,应准备好具有法律效应的证明材料,及时与融合网取得联系,以便融合网及时协调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并迅速做出相应处理工作。
融合网联系方式:(一)、电话:(010)57722280;(二)、电子邮箱:2029555353@qq.com dwrh@dwrh.net
对免责声明的解释、修改及更新权均属于融合网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