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融合网首页 > 文 化 > 旅游 >

重庆酉阳发GPS手机监管官员行踪遭质疑(2)

来源:正义网络传媒研究院 作者:谢东樱 责任编辑:谢东樱 发表时间:2011-04-28 16:14 阅读:
核心提示:据酉阳县督察巡查办公室介绍,从去年使用GPS手机以来,除两次开启手机定位功能为官员找寻丢失的手机外,其他时间尚未使用过这一功能。对于网上出现的手机定位官员系统打开的图片,母勇表示,当时该办工作人员未按规

据酉阳县督察巡查办公室介绍,从去年使用GPS手机以来,除两次开启手机定位功能为官员找寻丢失的手机外,其他时间尚未使用过这一功能。对于网上出现的“手机定位官员系统”打开的图片,母勇表示,当时该办工作人员未按规定上报,私自给前来的媒体记者打开展示,属违规行为,现该名工作人员已被处分。

中央民族大学法学院教授张步峰表示,手机定位监督官员有侵犯人身自由和隐私权之嫌疑,容易造成公有权力的滥用,必须严格制定规则。比如要对涉嫌违法违纪的官员进行监控调查,需要有初步证据证明,才能开启此类功能,否则是对人身权利的严重侵犯,“不太赞同这种方式”。

【媒体评论】

支持:干部难作假不妨一试

4月11日,《北京晨报》刊发评论认为,腐败多发生在“八小时之外”,如果没人举报纪检部门很难发现。因此用GPS监控,随时抽查干部行踪,虽然有打击面过大之嫌,但作为对干部有效监管措施的探索不妨一试。如果没有定位跟踪,对于何时在何地的追问,干部们可以轻易编造个事由搪塞。由于查无实据,监督部门很难查实追究。通过GPS跟踪,是否说假话,一看便知。可有效防止领导干部去不该去的地方,比如赌场或娱乐场所等,还能及时发现和有效控制干部“假外出”的现象,借助外力监督,干部也会有更多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工作中。

反对:权力越界会产生不良后果

4月12日,《新京报》刊发评论认为,应当看到,即便是出于监管官员的良善目的,权力对私人领域的过度干预也是危险的,它既有悖正当的法治原则,也有违合理的人性需求,而且极易制造冤假错案。比如,酉阳的持机官员8小时外与亲朋好友到娱乐场所相聚,是否也会陷入“说不清”的麻烦呢?更应当看到,权力的越界或滥用往往具有某种传递性和示范性,难以想象,隐私权等个人空间受到不当干预的当地官员,能够善待普通百姓的合法权利;同样难以想象,人性需求被压抑的当地官员,能够思虑普罗大众的人性需求。

警惕:监督官员须防“技术依赖症”

4月12日,《青年时报》刊发评论指出,先进的技术手段可以用来辅助反腐败工作,反腐败却不能对技术手段过多依赖。首先,有GPS功能的手机,只能监控机主所在方位,并不能判断他们在从事什么行为。比如,行贿者到官员家中行贿。这时监控到官员在自己家里,又有多大实际意义呢?再有,且不说一个月两次的抽查是挂一漏万,就算通过GPS能够监控到官员的不正常行为,也未必就能反腐败。毕竟再先进的仪器也是要人操作的,发现有违规违纪行为,是否进行处理、进行何种处理,是由人来决定的。操作设备的工作人员,敢不敢监控自己的上司?如果县领导自己也是腐败分子,会不会庇护手下的一些官员?这些问题都需要反思。

建议:由内部监督转向外部监督

4月12日,《新京报》刊发评论《群众眼睛比GPS管用》认为,其实,成本低、效果好的监督官员手段并不缺乏,比如动员公民力量通过举报等渠道进行社会监督,并认真对待公众举报,查实一个处理一个。都说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难道群众的眼睛还比不上一个没有生命力的GPS?倘若能真正下决心用好群众监督,对官员的内部监督也能转向更具公正性的外部监督,又何必绕着弯儿去添置那些劳民伤财的GPS手机呢?同日,《 广州日报》的评论文章也提出建议:一方面要加强制度建设,明确领导干部道德、操守等方面的行为规范,严格划清“公”“私”界限,防止权力寻租,以权谋私。同时,更重要的是要充分发挥群众监督的作用,把组织监督、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有机结合起来,构建起监督的立体网络。

【网民观点】(责任编辑:谢东樱)

相关新闻>>

    新闻关注排行榜

    热门推荐 最新推荐

    热门关键字

    关于我们 - 融合文化 - 媒体报道 - 在线咨询 - 网站地图 - TAG标签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0-2011 融合网|DWRH.net 版权所有 联系邮箱:dwrh@dwrh.net 京公网安备1101055274号 京ICP备11014553号
    网站性能监测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