飘扬的旗帜 ——江苏省淮安市清浦区法院抓党建促审判纪实(2)
党组关爱干警的行动,温暖着清浦法院这个大家庭:安排早餐、单身汉“周转房”,发放洗衣卡、生日蛋糕券,每年一次的健康体检——干警们心里暖和着;一年安排两次外出参观考察,听专家授课——干警们办案给力了;邀请人大视察、聘请企业座谈,到乡镇走访——法院和群众关系融洽了;案件量化考核、职位优胜劣汰——全院风气正了,干警们有奔头了。说起关怀,法官小杨这样告诉记者:“我们夫妻俩都是外地人,去年正为孩子上学的事情奔波呢。院党组知道了,让我安心工作,院里给出面解决。呵呵,这不是给我解决了难题?!”
在清浦法院,这样为干警排忧解难还很多。“关心干警要体现在细微之处”,院党组就是这样要求党组每一个成员,从关心干警职务和职级入手,切实体现组织关怀。2008年起累计有52名干警走上了中层干部正、副职,实现了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良好竞争格局。
有一种精神让人前行
“因为山在那儿”,这句话被世界登山界视为“圣经”。如今,这句话被清浦法院党组引进党建工作中,提出“以党建促为民司法,因为党的根在人民群众那儿”。清浦法院党组始终要求干警将实干作为检验学习效果的标准,切实解决党员联系群众的感情、能力、方法和成效问题。
模式一:便利群众诉讼,建立党员示范岗。在诉讼服务中心,他们设有党员导诉台、党员调解室,诉讼有人引,材料有人收,案件有人查,电话有人接,咨询有人答,约见有人排,上诉有人办,执行有人促,让群众真正感受到司法的温暖。截至目前,诉前调解纠纷841件,司法确认157件,委托调解124件,完善立案调解与诉讼调解的衔接,将调解工作贯穿办案全过程,案件调解率达73.6%,跃至全市前列。
模式二:强化资源整合,建立党员模范庭:遇难事,支部在;办难案,党员上。在处理某污水处理厂的拆迁纠纷中,行政庭的4名党员集体请缨,成立办案组,立下军令状,保障重点工程推进。小组兵分两组:第一组人员向企业争取增加拆迁补偿款;第二组人员面对的则是农民兄弟观念上的阻力和琐碎的谈心工作。为此,他们组织了十余场次座谈会,不分昼夜地动员农民兄弟在维护好合法的拆迁利益基础上支持城市发展,保障了重点工程的如期开工。
有一种热情让人争先
清浦法院喊出了这样的口号——“人员不足素质补,年龄偏大干劲补,职能不多特色补”,以此激发干警工作热情——我行我能我成功!从前年开始,法院与全区9个街道乡镇和85个社区村委会签署“院社共建”协议。驻社区的43名党员法官接待法律咨询1100多人次,协助基层组织调解纠纷171起,以司法确认的方式化解土地承包、劳动争议、民间借贷等纠纷157件,积极排查社区投诉等不稳定因素,发现并有效钝化邻里纠纷36起。
在深入企业走访调研中,清浦法院干警走访辖区企业41家,集中召开座谈会4场,培训企业员工800多人次,就合同签订、管理考核、劳资发放等问题向有关单位提出司法建议48份,形成《合同纠纷的成因及对策分析》等调查报告12篇。院领导班子挂钩重点项目,联系投资项目14家,协调化解涉法难题,得到园区企业的一致认同。
文化建院让清浦法院庄重中透出丰富的法文化元素,展示了人民法院新时代的精、气、神。在法院广场上数百米的“文化墙”上雕刻着中外法制人物、法的渊源,红色教育基地里有正反面人物的对比和警醒的忏悔书、廉政宣传片,红色教育基地正在向周围群众辐射,成为全区共产党员教育基地,吸引更多的人前来参观学习。
(责任编辑:融合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