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约时报:硅谷掀起收购人才大战
导语:美国《纽约时报》网络版今天撰文称,随着人才大战愈演愈烈,硅谷科技企业逐渐开始通过收购的方式网罗人才。虽然这种方式也存在很多缺点,但在当前的环境下,收购方并没有太多其他选择。
以下为文章全文:
人才收购
山姆·莱辛(Sam Lessin)去年将他的网络创业企业作价数百万美元出售给Facebook,但Facebook很快就关闭了这项服务,他们的目标只是莱辛。
这就是泡沫四起的硅谷所遭遇的现状。Facebook、谷歌和Zynga等公司都在如饥似渴地网罗着优秀人才,他们收购创业企业的目的就是为了获得这些公司的创始人和工程师——然后抛弃这些企业原先的产品。
部分科技博客将这种行为称作是“收购式招聘”(acqhired)。开展这类收购的企业则将其称作是人才收购,而且通常都会以人数定价。
“工程师的价值已经达到50万至100万美元。”Facebook企业发展总监沃恩·史密斯(Vaughan Smith)说。在Facebook去年展开的4起人才收购中,很多目标公司的员工都在20人左右,多数谈判他都有参与。收购资金通常以股票形式支付,主要被分配给创业企业的创始人、员工和投资者。被收购的员工将会获得高薪,多数情况下还能拿到更多股票期权。对于那些有创业精神的工程师而言,现在的确是大好时光。
莱辛今年27岁,他很愿意放弃成为下一个互联网超级明星的梦想,转而在Facebook谋求一个重要职位。“这里的影响很大,令人叹为观止。”莱辛说,他此前创办的公司名叫Drop.io。
担忧犹存
但这样的交易未必对所有人都有好处。部分硅谷元老担心,这种人才获取成本过高,而且部分被收购的员工很快就会暴露出缺点,或许是因为他们对于在大型企业中的工作环境感到不适。而对于渴望高额利润的风险投资家而言,也只能勉强认可这种行为。
“作为投资者而言,这并非我们的目标。我们希望打造庞大而持续的企业。”美国风险投资基金500 Startups创始人戴夫·麦克卢尔(Dave McClure)说。
不过,麦克卢尔和其他投资者表示,如果创业企业增长迅猛,收益平平的人才收购总比没人收购强。而且,尽管几百万美元的收购资金对于他们的基金而言不值一提,但对刚刚走出大学校园的工程师来说,却是一笔可观的收入。
“我们算老几?凭什么要阻止年轻企业家赚取他们人生的第一个100万,”已经投资数百家创业企业的美国知名孵化器Y Combinator合伙人保罗·格拉汉姆(Paul Graham)说。
竞争激烈
这些人才收购反映出十多年来对计算机人才的激烈竞争。无论是谷歌这样的大型公司还是小型创业企业,都抱怨无法找到足够优秀的人才。他们用尽各种措施来吸引人才,从免费的iPad到商学院的课程,可谓无所不尽其能。
(责任编辑:admin)
- “扫一扫”关注融合网微信号
免责声明:我方仅为合法的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所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融合网不对其发布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不保证内容满足您的要求,不保证融合网的服务不会中断。因网络状况、通讯线路、第三方网站或管理部门的要求等任何原因而导致您不能正常使用融合网,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发布的内容(包含但不限于融合网目前各产品功能里的内容)仅表明其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的立场和观点,并不代表融合网的立场或观点。相关各方及作者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分享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更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各方及作者在我方平台上发表、发布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其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交易等方面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并承担相应风险。
根据相关协议内容,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已知悉自身作为内容的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负责,因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等所引发的一切纠纷均由该内容的发布者(即,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相关栏目上所发布的涉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经相关版权方、权利方等提供初步证据,融合网有权先行予以删除,并保留移交司法机关查处的权利。参照相应司法机关的查处结果,融合网对于第三方企业用户所发布内容的处置具有最终决定权。
个人或单位如认为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上发布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存在侵犯自身合法权益的,应准备好具有法律效应的证明材料,及时与融合网取得联系,以便融合网及时协调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并迅速做出相应处理工作。
融合网联系方式:(一)、电话:(010)57722280;(二)、电子邮箱:2029555353@qq.com dwrh@dwrh.net
对免责声明的解释、修改及更新权均属于融合网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