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融合网首页 > 广电 > 有线 >

《中国广电有线网络技术年度发展报告(2021)》即将公开发布

来源:融合网|dwrh.net 作者:张华 责任编辑:方向 发表时间:2022-04-22 15:30 
核心提示:《中国广电有线网络技术年度发展报告(2021)》继报送国家广电总局及相关职能部门、直属事业单位参阅之后,将于2022年5月在“第30届中国数字广播电视与网络发展年会暨第25届国际广播电视技术讨论会(CCNS&ISBT2022 )”上首次向社会全文公开发布。中国电子学

《中国广电有线网络技术年度发展报告(2021)》(以下简称《年度发展报告》)继报送国家广电总局及相关职能部门、直属事业单位参阅之后,将于2022年5月在“第30届中国数字广播电视与网络发展年会暨第25届国际广播电视技术讨论会(CCNS&ISBT2022 )”上首次向社会全文公开发布。

中国电子学会有线电视综合信息技术分会与国家广电总局科技委员会秘书处连续八年组织专家在调研的基础上,编写《中国广电有线网络技术年度发展报告》。

最新的《年度发展报告》包括六部分内容:广电有线网络技术与工程建设重要进展、新技术新应用创新发展亮点、面临的困难和挑战、相关行业发展概况、未来网络演进的主要趋势和发展建议。其内容摘要如下:

CCNS&ISBT2022将于2022年5月26-28日在安徽合肥举办,会议主题是“新技术 新应用 新发展”,拟邀请国家广电总局相关职能司局和直属单位的领导、行业内的知名专家围绕智慧广电、超高清电视、高新视频、广电5G、融媒体、人工智能、云计算及大数据等新技术、新应用作报告,并组织互动交流。

据悉,CCNS&ISBT2022的论文征集(咨询热线010-86091341)和参会报名工作(咨询热线010-86093784)正在进行之中。

附:中国广电有线网络技术年度发展报告(2021)内容摘要

一、广电有线网络技术与工程建设重要进展

全国一网整合稳步推进,广电5G建设进入实质性阶段,智慧广电工程深入推进,数据中心建设方兴未艾,频率迁移进入工程实施阶段,骨干网节点设备均已支持IPv6,重大规划引领行业发展, 5G高新视频等技术标准体系持续完善,高新视频承载能力不断提升。

二、新技术新应用创新发展亮点

融合业务推陈出新,媒体融合亮点频频,集客业务深入推进,5G深度赋能行业发展,5G+8K助力北京冬奥。广电网络公司综合利用云计算、大数据等先进技术,完善云平台建设,部署边缘云,建设融合媒体传播平台,并向垂直行业输出服务能力,赋能多行业云服务应用。

三、面临的困难和挑战

1、有线电视用户连续多年流失,而IPTV用户继续稳定增长,短视频抢占用户收视时间,竞争形势更加严峻。

2、B2C业务表现平平,宽带业务呈下降态势,融合业务市场价值尚未凸显,在网用户APRU值偏低。

3、集客业务形式相对单一,广电网络公司在开拓更多行业的服务领域方面参与度不够。

4、广电有线网络基础薄弱,网络和终端技术标准不统一,网络设施承载能力不够,新业务支撑平台有待升级,网络建设资金匮乏。

5、全国一网整合还未完成,尚未实现预期的规模效益。

四、相关行业发展概况

1、互联网相关服务业

(1)互联网业务收入保持较快增长,同比增长21.2%;营业成本明显上升,而营业利润增速保持两位数;研发费用增速比上年回落1个百分点。

(2)我国网络视频(含短视频)用户规模已超过9.44亿;长、短视频平台的竞争,使中视频成为文娱产业发展风口;长视频平台加快影视工业化进程;短视频与直播、电商相互加成;短视频侵权问题引发社会关注。

(3)我国网络直播用户规模已超过6.38亿,同比增长7539万,占网民整体的63.1%。

2、通信行业

(1)行业保持稳中向好运行态势:电信业务收入稳步提升,电信业务总量增长较快;数据及互联网业务收入平稳增长;新兴业务收入快速增长;语音业务收入持续下滑,占比不断缩小。

(2)新型基础设施用户规模迅速扩大:移动电话用户规模小幅增长,5G用户数快速增加;百兆及以上宽带接入用户占比持续攀升,千兆用户加快发展;农村宽带用户增速保持两位数;蜂窝物联网用户和IPTV规模持续扩大。

(3)移动互联网流量保持快速增长,月户均流量(DOU)创新高。

(4)网络基础设施持续演进升级。

(5)东中西部地区协调发展。

3、电视媒体行业

电视媒体行业整体呈现回暖向好的态势,但下行压力依然很大。

五、未来网络演进的主要趋势

1、云网融合

2、服务定制网络

3、IPv6加速部署

4、网络可编程语言

5、区块链技术支撑的可信网络

六、发展建议

1、实施云网端一体化升级,深入推进全国一网运营

广电网络公司应立足云、网、端协同升级改造,推动云、网、端资源要素相互融合和智能配置。一是合理构建全国互联互通云平台体系,二是构建5G、有线、无线、卫星智能融合网络,三是部署智能融合终端。

2、充分发挥700M独特优势,差异化建设运营广电5G网络

广电网络公司应充分发挥频谱资源优势,建设基于5G的融媒云平台,承接更多安全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任务,推动广电“5G+工业互联网”融合创新发展。

3、推动技术迭代与升级重构,加速广电有线网络IP化进程

广电有线网络应通过升级改造网络技术架构、夯实新型IP化制播网络基础、加快广电有线网络IP化转型等举措,着力构建以“云、网、端”为基础的新型网络总体架构,建设有线和5G一体化融合发展的传输网和数据网。

4、加快数据中心基础设施建设,夯实有线网络智慧发展支撑底座

我国数字经济正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数字经济成为中国经济复苏和增长的新引擎。数据的存储、计算、价值挖掘和管理为广电网络公司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广电网络公司应加快建设数据中心基础设施,参与到工业互联网数字化转型中,加速推进“5G+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夯实数字经济发展的数据底座。

5、充分发挥广电有线网络优势,主动参与国家文化大数据体系建设

国家文化大数据体系建设是宣传文化战线的“新基建”。广电有线网络的特性可确保文化数据安全,并为版权保护提供技术保障,是承接国家文化大数据体系云端建设最适合的载体。发挥优势、主动参与,使文化大数据与广电有线网络深度结合,是广电有线网络未来可持续创新发展的重要方向。

【备注:上述相关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字体、数据、观点、排名、奖项等)由中国数字广播电视与网络发展年会暨国际广播电视技术讨论会CCNS&ISBT组委会提供给融合网&呼麦网&​耀旅网&都融网所用。相关权益(包括但不限于,解释权等)等归中国数字广播电视与网络发展年会暨国际广播电视技术讨论会CCNS&ISBT组委会所有。】

(责任编辑:方向)
    • “扫一扫”关注融合网微信号

    免责声明:我方仅为合法的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所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融合网不对其发布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不保证内容满足您的要求,不保证融合网的服务不会中断。因网络状况、通讯线路、第三方网站或管理部门的要求等任何原因而导致您不能正常使用融合网,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发布的内容(包含但不限于融合网目前各产品功能里的内容)仅表明其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的立场和观点,并不代表融合网的立场或观点。相关各方及作者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分享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更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各方及作者在我方平台上发表、发布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其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交易等方面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并承担相应风险。

    根据相关协议内容,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已知悉自身作为内容的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负责,因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等所引发的一切纠纷均由该内容的发布者(即,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相关栏目上所发布的涉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经相关版权方、权利方等提供初步证据,融合网有权先行予以删除,并保留移交司法机关查处的权利。参照相应司法机关的查处结果,融合网对于第三方企业用户所发布内容的处置具有最终决定权。

    个人或单位如认为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上发布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存在侵犯自身合法权益的,应准备好具有法律效应的证明材料,及时与融合网取得联系,以便融合网及时协调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并迅速做出相应处理工作。

    融合网联系方式:(一)、电话:(010)57722280;(二)、电子邮箱:2029555353@qq.com dwrh@dwrh.net

    对免责声明的解释、修改及更新权均属于融合网所有。

    新闻关注排行榜

    热门推荐 最新推荐

    热门关键字

    关于我们 - 融合文化 - 媒体报道 - 在线咨询 - 网站地图 - TAG标签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0年-2022年 融合网|DWRH.net 版权所有 联系邮箱:dwrh@dwrh.net 京公网安备 11011202002094号 京ICP备110145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