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融合网首页 > 广电 > 双向网改 >

NGB接入网工作组,花开四朵,各表一枝

来源:中广互联独家 作者:刘兰兰 责任编辑:admin 发表时间:2012-04-13 23:14 
核心提示:2007年,HINOC正式纳入863计划,明确是要建立国内同轴电缆接入标准。北大李红滨教授担任NGB接入网专题组组长,而接入网组四大方向之一的HiNOC标准化工作正是由北大负责。

“过去有网络改造的技术有十多种,自从总局科技司出台推荐意见后,现在网络改造的技术已经明显收敛了”,武汉长光的技术总监胡保民在CCBN2012系列论坛的“网络建设与双向网络改造分论坛”(以下简称“CCBN2012网改论坛”)上如是表示。

胡保民所谈到的“推进意见”,指的是广电总局科技司在2010年8月6日发出的“有线电视网络三网融合试点总体技术要求和框架”文档,其中明示“低频段EoC系统技术方案推荐采用HomePlug AV技术”,“高频段建设预留给自主创新的HINoC技术”。

CCBN2012网改论坛设置了3月22日下午和3月23日上午两个半天的议程。火爆的会场中,不止有广电运营商、技术专家、相关厂商,更有为数不少的资本市场的从业者。在2011年末的广电投融资论坛上,几位投资机构老总一致看好广电设备领域投资机会,有言云,“毕竟广电是一个网络,需要建设“管道”,网络改造是建设“管道”所必需的,这对很多企业都是机会,就好比说“卖铁锹的都会赚钱”。

笔者有幸全程主持了这两个分论坛,也由此更有机会深入学习发言人的演讲。很有意思的是,总时长为期一天的论坛一路听下来,结合之前了解的一些信息,正好可以一窥当前我国有线电视网络改造技术和产业化进展的概貌。笔者拟用2篇文章进行综述,本篇主要反映NGB接入网的四个技术方向的进展。

2010年7月,广电总局科技司发出《广电总局科技司关于成立中国下一代广播电视网(NGB)工作组的通知》,工作组由总指挥、总工程师、办公室和16个专题组组成。去年4月,NGB工作组在北京召开专题组成立大会暨第一次工作会议,会议信息显示,16个专题组将“在业务与网络、前端系统与终端设备、安全管控与运营支撑及相关软硬件技术等方面并行研发,以全面、快速地推进NGB工作”。

NGB接入网专题组即为16个NGB专题组之一。

去年7月,在太原举行的第二届广播电视接入网技术研讨会上,笔者首次听到广电总局规划院有线所秦龑龙所长对NGB接入网专题组的情况介绍——“NGB接入专题组重点做四方面工作:第一是HomePlugAV的优化,主要由东方有线负责;第二是C-DOCSIS的标准化,主要由天威负责;第三是HiNOC的标准化工作,主要由北大负责;第四是PON和xPON的相关研究工作。广电总局规划院会与运营商一同做相关测试、验证和标准化工作。”

负责HomePlugAV优化的东方有线是上海地区的有线网络运营商,于2010年初启动中心城区有线电视数字化整体转换暨NGB建设,到2011年中,已基本完成市中心城区250万有线电视用户的数字化整体转换以及100万户NGB示范网建设目标,并完成了郊区县有线电视网络的整合,实现“一城一网、全程全网”。根据东方有线的规划,要在三到五年时间内,完成全市500多万有线电视用户的NGB改造。

从雷科通公司研发总监李克民在CCBN2012网改论坛中所提供的市场数据来看,2011年的EoC市场份额中,HomePlugAV占63%,WiFi降频占25%,MoCA占12%。广电总局科技司在2008年8月发出的低频段EoC推荐HomePlugAV技术方案的建议对市场的导向作用,以及东方有线进行的NGB示范网建设本身的规模效应,也许可以解释HomePlugAV在去年EoC市场份额占据超过半数份额的原因。

需要注意的是,同样是低频段EoC方案的WiFi降频和MoCA虽然未获得推荐,仍占据了不低的市场份额。广电总局规划院有线所秦龑龙所长在去年曾表态,“虽然总局建议低频采用HomePlugAV方案,但并不意味着其它方案就不能采用。”这说明,总局科技司的推荐性标准非强制标准,该推荐对EoC技术的收敛作用明显,但最终EoC技术的选择还是由市场需求来决定的。

C-DOCSIS是以天威视讯为代表的中国运营商提出的接入网方案。根据深圳天威总工徐江山在本届论坛上的介绍,C-DOCSIS标准制定工作于2011年8月正式启动,标准草案已经提交科技司,处于颁布前的意见征集阶段。C-DOCSIS自提出之初,就备受瞩目和争议,既有对其技术方案本身的争议,比如对其省掉CMTS的汇聚路由的不同意见,也有对其芯片供货方被国际芯片巨头博通公司垄断的忧虑。有专家认为,“C-DOCSIS可能更适用于原来应用DOCSIS较好的网络”。不过,徐江山在当日的论坛上介绍,参与C-DOCSIS标准制定的包括芯片厂商、设备提供商、运营商和科研机构,其中芯片厂商除了博通,还有海思;设备提供商包括华为、中兴、数码视讯、摩托罗拉、思科;运营商有天威视讯、歌华有线、杭州华数、南京有线。据介绍,2012年第二季度可以小批量商业部署C-DOCSIS,第四季度可以规模化部署。还有必要关注的一点是,徐江山表示,“C-DOCSIS系统应同时转发IPv4和IPv6数据包”。在3月29日下发的《下一代互联网发展“十二五”建议和意见》中,把2014-2015年设定为在IPv6全面部署阶段,规划要求“广电企业开展的电信业务基本支持IPv6,互动电视业务和电视终端逐步支持IPv6”。根据目前了解到的不完全信息,在接入网方案中明确提出应支持IPv6的仅此一家。

作为NGB接入网组四大方向之一的HiNOC,来头不小。2007年,HINOC正式纳入863计划,明确是要建立国内同轴电缆接入标准。北大李红滨教授担任NGB接入网专题组组长,而接入网组四大方向之一的HiNOC标准化工作正是由北大负责。“总局非常关注HiNOC,该项目本身还得到国家科技部大量项目资金的支持”,几乎可以判断,与其他几个方向相比,HiNOC最为“根红苗正”。深圳赛瑞琪一直跟进HiNOC并研制芯片方案,用参加本届论坛的该公司副总廖明的话来说,“HiNOC是具有国家自主知识产权的标准及方案”,有利于“降低双向网改成本”,维护“信息和文化安全”,应用HiNOC的重大意义之一在于“结束国内在网设备清一色国外的芯片和核心系统,甚至是某一家外国公司掌控的不利的局面”。但是,HiNOC 2.0标准尚在建设中,有业内专家表示,HiNOC 2.0还需要2年以上时间完成标准和产业化,产业链不够完善。

素有“光谷”之称的武汉有相当多的光通信名企,参加本次论坛的长光科技是其中之一。据胡保民介绍,长光科技既提供由广电特色的FTTH的解决方案,也提供PON+EoC解决方案,可算是NGB接入网的PON和xPON方向的代表。在会后接受中广互联的采访时,胡保民认为,“在PON领域,现在广电主要是选EPON,而且也不会再选GPON了,从国际情况来看也是这样”。

从现场的演讲和会后交流来看,HomePlug技术在众多的EoC技术中比较被看好。而同时,“现有的接入技术,各有不同的优劣势,各有其适用的场景,不能一概而论”。对于未来的技术方向,不少专家认为HiNOC技术和EPoC将会是主流,前者有国家和总局的大力支持,而后者是国际国内都比较看好的一个先进技术方向。据中广协会技术专家委员会理事姚永在本届论坛的介绍,IEEE的EPoC标准组缺少中国运营商的声音,他呼吁,“中国是EPoC的主要市场之一,中国应用场景不同于北美,应该参与并力争主导这项标准的制定,反映中国运营商的声音。这是中国成为国际标准主要贡献者的一次机会”。

本文为CCBN2012双向网络改造论坛的综述第一篇。下一篇综述将集中反映论坛演讲中所涉及的EPOC标准进展、广电运营商技术选型建议、统一网管、接入网一体机等双向网络改造领域的热点。

(责任编辑:admin)
    • “扫一扫”关注融合网微信号

    免责声明:我方仅为合法的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所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融合网不对其发布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不保证内容满足您的要求,不保证融合网的服务不会中断。因网络状况、通讯线路、第三方网站或管理部门的要求等任何原因而导致您不能正常使用融合网,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发布的内容(包含但不限于融合网目前各产品功能里的内容)仅表明其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的立场和观点,并不代表融合网的立场或观点。相关各方及作者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分享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更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各方及作者在我方平台上发表、发布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其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交易等方面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并承担相应风险。

    根据相关协议内容,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已知悉自身作为内容的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负责,因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等所引发的一切纠纷均由该内容的发布者(即,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相关栏目上所发布的涉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经相关版权方、权利方等提供初步证据,融合网有权先行予以删除,并保留移交司法机关查处的权利。参照相应司法机关的查处结果,融合网对于第三方企业用户所发布内容的处置具有最终决定权。

    个人或单位如认为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上发布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存在侵犯自身合法权益的,应准备好具有法律效应的证明材料,及时与融合网取得联系,以便融合网及时协调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并迅速做出相应处理工作。

    融合网联系方式:(一)、电话:(010)57722280;(二)、电子邮箱:2029555353@qq.com dwrh@dwrh.net

    对免责声明的解释、修改及更新权均属于融合网所有。

    新闻关注排行榜

    热门推荐 最新推荐

    热门关键字

    关于我们 - 融合文化 - 媒体报道 - 在线咨询 - 网站地图 - TAG标签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0-2020 融合网|DWRH.net 版权所有 联系邮箱:dwrh@dwrh.net 京公网安备 11011202002094号 京ICP备110145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