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融合网首页 > 广电 > 其他 >

中国电视覆盖及收视状况调查结果出炉(2)

来源:中国广告网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admin 发表时间:2012-12-06 14:52 
核心提示:(二)卫视累计覆盖人口增势不减,省级地面频道覆盖稳步提升 2012年全国卫星电视频道累计覆盖人口再创新高,达到462.3亿人次,较去年增加33.4亿人次;1999-2012十四年间保持高速增长,年均增长率达11.2%。其中,中央电

(二)卫视累计覆盖人口增势不减,省级地面频道覆盖稳步提升

2012年全国卫星电视频道累计覆盖人口再创新高,达到462.3亿人次,较去年增加33.4亿人次;1999-2012十四年间保持高速增长,年均增长率达11.2%。其中,中央电视台16家频道、中国教育电视台2家频道的全国累计覆盖人口共计178.9亿人次,十四年年均增长率为9.3%;45家省/副省/市级卫视频道的全国累计覆盖人口共计283.4亿人次,十四年年均增长率为12.7%。16个中央电视台频道中,中央一套、中央二套、中央七套等11个频道的全国覆盖人口均超过10亿;中国教育电视台第一套节目的全国覆盖人口超过9亿。45家省/副省/市级卫视频道中,浙江卫视、山东卫视、江苏卫视、东方卫视、湖南卫视、四川卫视的全国覆盖人口均突破9亿;安徽卫视、贵州卫视、天津卫视等9家卫视频道的全国覆盖人口均达8亿以上;兵团卫视与江西卫视的全国覆盖人口增长量均达1亿以上。

自“十一五”起,我国先后出台了逾70个区域规划及相关政策文件,近期国务院又批复了《广州南沙新区发展规划》,区域差异化发展成为国家优化经济结构、促进科学发展的重要举措。随着区域消费需求与市场空间逐步增长,广告主和广告公司的营销也在不断下沉,承载着区域独特文化的省级地面频道成为协助企业开疆拓土的好帮手。省级地面频道发展虽受制于地域局限,但一直以来不断寻求本省区域性最大覆盖,致力于频道覆盖价值的提升和区域影响力的打造。数据显示,2004-2012年省级地面频道覆盖水平连续九年稳定提升,2012年全国231家省级地面频道在本省的平均覆盖率达到67.1%,再次刷新历史。

(三)电视购物频道覆盖优势凸显,数字电视产业规模渐成

近年来,房地产热炒及通货膨胀等多重因素导致实体销售终端的店铺成本逐年递增,加之物流、支付、法制等环节日趋完善,无店铺销售将成为未来销售的主旋律。与此同时,不断崛起的电视购物频道正在摒弃电视直销广告模式,向着专业家庭购物频道的模式发展壮大,专业化及规范化程度不断提升,电视购物有望成为继百货业、超级市场业之后的第三次销售革命。调查显示,截至2012年8月,由中央、省、市等各级电视台申办的购物频道共计42家,在全国及区域的累计覆盖人口达19.7亿人次;其中,优购物、家有购物与快乐购物3家购物频道的全国覆盖人口均达2.5亿以上,中视购物、好享购与央广购物3家购物频道的全国覆盖人口均达1亿以上,逐渐形成全国及区域传播优势,对于电视购物频道精准定位、部署发展及推动受众消费变革等奠定了基础。

近年来我国有线电视数字化加速推进,数字付费电视业受到政府与市场双重推进获得较快发展,数字(付费)频道数量不断增长,成为最新崛起且亟需关注的一种电视频道类型。调查显示,除42家电视购物频道外,2012年我国数字(付费)频道数量达177家,全国累计覆盖人口达80.8亿人次,全国平均覆盖人口接近4300万,较去年增长1000余万。其中,电视指南与中国气象2家数字(付费)频道的全国覆盖人口均达2亿以上,法治天地、魅力音乐与靓妆频道3家数字(付费)频道的全国覆盖人口均达1.4亿以上。

有线数字电视传输方式的大力推进与电视购物频道、数字(付费)频道等频道群专业化运营的探索与实践,从技术与内容两个方面共同推动了我国数字电视产业格局的形成及数字电视产业链的完善。数字电视的全面发展带来了全新的业务形态和服务模式,也引发了广告行业投放方式变革及投放策略调整,企业主、广告公司及网络运营商等相关利益方需要对数字电视的广告投放方式及广告传播价值等方面进行重新评估和衡量。调查显示,当前几种主要的数字电视广告形态中,“开机广告”表现最为活跃,25.4%的有线数字电视观众过去一个月看过;其次是“菜单主页广告”,12.2%的有线数字电视观众过去一个月看过;此外,9.5%的有线数字电视观众过去一个月看过“换台导航条广告”。与此同时,就过去一个月看过数字电视广告的有线数字电视观众而言,对“开机广告”印象深刻的比例达51.6%,超过半数;对“菜单主页广告”、“换台导航条广告”印象深刻的比例分别为18.8%与14.7%。整体而言,“开机广告”、“菜单主页广告”、“换台导航条广告”在有线数字电视观众中的触及程度及印象存留颇为显著。(责任编辑:admin)

  • “扫一扫”关注融合网微信号

免责声明:我方仅为合法的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所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融合网不对其发布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不保证内容满足您的要求,不保证融合网的服务不会中断。因网络状况、通讯线路、第三方网站或管理部门的要求等任何原因而导致您不能正常使用融合网,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发布的内容(包含但不限于融合网目前各产品功能里的内容)仅表明其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的立场和观点,并不代表融合网的立场或观点。相关各方及作者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分享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更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各方及作者在我方平台上发表、发布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其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交易等方面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并承担相应风险。

根据相关协议内容,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已知悉自身作为内容的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负责,因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等所引发的一切纠纷均由该内容的发布者(即,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相关栏目上所发布的涉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经相关版权方、权利方等提供初步证据,融合网有权先行予以删除,并保留移交司法机关查处的权利。参照相应司法机关的查处结果,融合网对于第三方企业用户所发布内容的处置具有最终决定权。

个人或单位如认为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上发布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存在侵犯自身合法权益的,应准备好具有法律效应的证明材料,及时与融合网取得联系,以便融合网及时协调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并迅速做出相应处理工作。

融合网联系方式:(一)、电话:(010)57722280;(二)、电子邮箱:2029555353@qq.com dwrh@dwrh.net

对免责声明的解释、修改及更新权均属于融合网所有。

新闻关注排行榜

热门推荐 最新推荐

热门关键字

关于我们 - 融合文化 - 媒体报道 - 在线咨询 - 网站地图 - TAG标签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0-2020 融合网|DWRH.net 版权所有 联系邮箱:dwrh@dwrh.net 京公网安备 11011202002094号 京ICP备110145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