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融合网首页 > 工信 > 其他 >

智能穿戴的未来在哪里(2)

来源:懂懂笔记 作者:懂懂笔记 责任编辑:方向 发表时间:2017-03-15 10:38 
核心提示:IDC认为小米在可穿戴设备市场的迅速崛起,源自于该公司的低价策略在中国市场取得良好的收效。小米推出了带有如心率监控器等先进功能的健康手环,相对于竞争对手的产品,小米产品的售价更易被消费者接受。但是小米公

IDC认为小米在可穿戴设备市场的迅速崛起,源自于该公司的低价策略在中国市场取得良好的收效。小米推出了带有如心率监控器等先进功能的健康手环,相对于竞争对手的产品,小米产品的售价更易被消费者接受。但是小米公司缺乏足够的专业知识和品牌认知度,难以拓展国际市场。

面对整个低迷的市场,很多巨头们也逐渐放慢了自己的脚步。据了解,微软方面暂停了智能腕带的销售;英特尔则会收缩可穿戴设备业务,三星也一度宣布退出智能手表领域,Moto也宣布暂停新款智能手表的研发。苹果算是这些国际巨头中对智能穿戴设备最看重的一个了,不过Apple Watch的表现似乎也没有达到苹果的预期。

改变“然并卵”才是重中之重

面对整个市场的不景气,厂商们也在不断寻求获得突破的方法,降价也成了厂商们最简单粗暴也是最无奈的选择。

去年11月份,Fitbit把刚刚上市不久的运动手环Fitbit Flex 2在北美的售价由99美元降至59美元。另外,一向以保值著称的苹果也将拉低了新款Apple Watch 2系列的入门价格。

只不过,降价虽然可以能为可穿戴设备带来一些新的转机,降低用户的消费门槛,但是这却不能解决可穿戴设备自身的定位缺陷:市场调查机构Gartner在去年末的调查报告中表示,消费者最初被可穿戴设备的新奇功能和华丽外表所吸引而购买,但是往往在使用一段时间后因无聊而弃用,其中智能手表弃用率为29%,健身类可穿戴设备弃用率为30%。

以智能手表和智能手环为代表的智能穿戴设备市场,除了苹果,市场占有率前几位的厂商几乎都是以相对廉价的智能手环作为销售的主力。在功能相对趋同的情况下,更多的人愿意花费更少的钱去购买智能手环,而不是价格要高很多,但是功能方面却没有创新的智能手表。

相比起手环,手表多出来的那一块小屏幕,实在是显得有些鸡肋。这块屏幕实在是太小了,根本不利于手指操作,往往使得用户的试用体验非常不好。而且多出来的这一块屏幕往往要用户多付出2000-3000元的代价,与此同时还要以牺牲续航为代价。显然,在功能趋于相同的情况下,以Apple Watch为首的一众智能手表给用户留下了“然并卵”的印象。

虽然,整个市场表现的非常低迷、冷淡,但是还是有新的企业选择加入到这个行业中来,比如华为的健身智能手表Fit、小米生态链企业华米AMAZFIT、以及前不久魅族刚刚推出的魅族手环。从目前的市场表现来看,这些产品依旧属于小众市场,并没有获得大众市场的青睐。

厂商面对整个行业的寒冬,仅仅靠降价来打动消费者肯定不是长久之计,如何能在外观设计上取得突破,进一步完善功能以及优化用户体验、提升续航等等,这一系列才是用户们迫切需要的。能够真正解决用户的刚需,摆脱“然并卵”的固有印象,使得用户重新对智能穿戴设备燃起兴趣,才是当务之急。

作者简介:懂懂笔记,多位IT/财经类媒体老中青记者,每天为“懂事长”们送上ICT行业最新最有趣的报道,一起看懂这个时代。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融合网立场。如对本文有异议,请及时与融合网值班编辑联系与沟通。)

(责任编辑:方向)
  • “扫一扫”关注融合网微信号

免责声明:我方仅为合法的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所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融合网不对其发布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不保证内容满足您的要求,不保证融合网的服务不会中断。因网络状况、通讯线路、第三方网站或管理部门的要求等任何原因而导致您不能正常使用融合网,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发布的内容(包含但不限于融合网目前各产品功能里的内容)仅表明其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的立场和观点,并不代表融合网的立场或观点。相关各方及作者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分享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更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各方及作者在我方平台上发表、发布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其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交易等方面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并承担相应风险。

根据相关协议内容,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已知悉自身作为内容的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负责,因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等所引发的一切纠纷均由该内容的发布者(即,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相关栏目上所发布的涉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经相关版权方、权利方等提供初步证据,融合网有权先行予以删除,并保留移交司法机关查处的权利。参照相应司法机关的查处结果,融合网对于第三方企业用户所发布内容的处置具有最终决定权。

个人或单位如认为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上发布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存在侵犯自身合法权益的,应准备好具有法律效应的证明材料,及时与融合网取得联系,以便融合网及时协调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并迅速做出相应处理工作。

融合网联系方式:(一)、电话:(010)57722280;(二)、电子邮箱:2029555353@qq.com dwrh@dwrh.net

对免责声明的解释、修改及更新权均属于融合网所有。

相关新闻>>

    新闻关注排行榜

    热门推荐 最新推荐

    热门关键字

    关于我们 - 融合文化 - 媒体报道 - 在线咨询 - 网站地图 - TAG标签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0-2020 融合网|DWRH.net 版权所有 联系邮箱:dwrh@dwrh.net 京公网安备 11011202002094号 京ICP备110145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