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融合网首页 > 工信 > 其他 >

小米的“芯”,绝非让雷军“澎湃”那么简单(2)

来源:影魔飞龙 作者:影魔飞龙 责任编辑:方向 发表时间:2017-03-03 11:38 
核心提示:这种基于互联网思维的无印良品,可以粗浅的称之为新零售的雏形,但能有多少用户买账依然是个未知数,毕竟线上销售、线下体验的模式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而小米以科技界的无印良品做标杆最终能否取胜,还要看小米的

这种基于互联网思维的无印良品,可以粗浅的称之为“新零售”的雏形,但能有多少用户买账依然是个未知数,毕竟“线上销售、线下体验”的模式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而小米以“科技界的无印良品”做标杆最终能否取胜,还要看小米的产品策略和品牌宣传。

而此时小米又大肆开发芯片,可谓是给自己小米手机拓展又增添了不安定的因素,一来是众多手机品牌都在抢攻线下渠道,小米能不能占有绝对的先机还是一个未知数,二来手机芯片的稳定性可谓是对手机性能的稳定性起着很大的作用,而此时小米将小米芯片运用在小米手机上,明显给小米手机在渠道拓展上增添了不安定因素,这种激进的做法,明显对于目前的小米来说有些冒失。

战线太长,拖垮小米

对于手机企业来说都知道芯片对于手机的重要性,但为什么在众多手机企业中,国内目前仅有华为一家在做呢?

因为自主研发芯片是人才密集和资金密集的“双密”产业。自研芯片的费用非常高。雇佣SoC设计团队,购买ARM公版设计内核,这些都得砸钱。

而且,自研芯片的试错成本也非常高。根据业内人士透露,芯片设计方案的一次流片实验的成本大概在1000万左右。出现哪怕一点错误,1000万就打水漂了,得从头再来。

但就小米现在的现状来看,产品种类太多,手机销量下滑已经让小米品牌出现疲惫,此时又安放了一个耗资巨大的芯片产业,明显是给自己的产品又安放了一个定时炸弹,况且芯片的良好适应性和收支平衡需要企业在好几个产品版本上逐步推进,而且是市场反应良好的情况下。

以国内先行者华为为例,2004年华为公司创始人任正非就着手布局自主研发芯片,2009年研发出第一颗K3芯片试水智能手机。公开资料显示,2012年,华为推出号称全球最小的四核A9架构处理器K3V2芯片,但在运用中存在发热和GPU兼容问题,未得到大规模应用。之后又经历了多次实验,直到2014年麒麟芯片研发成功,并在华为Mate7和P8手机中应用,才稳稳跻身高端智能手机芯片市场。前后历经十余年,砸进去数百亿研发经费,才奠定了华为如今的地位。

不过,雷军告诉记者,在造芯之前小米曾专门研究过华为的海思芯片案例,小米在这个时间点切入,从基础技术的成熟度来看比15年前华为最早做芯片时高不少,相比之下小米有一定的后发优势。不过,过去华为曾经踏过的坑,搞不好小米可能也会掉进去。

当然了,小米做芯片我想不单单是想应运于小米手机,更是在为未来的物联网趋势做铺垫,因为随着智能互联网的驱动,我们现在的很多家居产品已经在嫁接互联网的基因,开始转型做智能家居,从而逐步构建理想的物联网构架,而且很多智能产品的实行最终都要以芯片作为基础,很显然雷军是在为小米的未来智能家居领域的扩张做铺垫,但是对于小米来说,物联网的普及还是一个漫长的过场,小米此时做的更应该是做好当下的产品,获得用户对于品牌的认可。

洗牌当下,刺激用户

对于小米这个品牌,我们都知道是以手机这个产品作为基础的,而如今在手机格局中,小米手机却屡陷下滑趋势,对于用户来说小米品牌的影响力也在逐渐下滑。(责任编辑:方向)

  • “扫一扫”关注融合网微信号

免责声明:我方仅为合法的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所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融合网不对其发布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不保证内容满足您的要求,不保证融合网的服务不会中断。因网络状况、通讯线路、第三方网站或管理部门的要求等任何原因而导致您不能正常使用融合网,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发布的内容(包含但不限于融合网目前各产品功能里的内容)仅表明其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的立场和观点,并不代表融合网的立场或观点。相关各方及作者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分享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更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各方及作者在我方平台上发表、发布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其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交易等方面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并承担相应风险。

根据相关协议内容,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已知悉自身作为内容的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负责,因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等所引发的一切纠纷均由该内容的发布者(即,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相关栏目上所发布的涉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经相关版权方、权利方等提供初步证据,融合网有权先行予以删除,并保留移交司法机关查处的权利。参照相应司法机关的查处结果,融合网对于第三方企业用户所发布内容的处置具有最终决定权。

个人或单位如认为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上发布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存在侵犯自身合法权益的,应准备好具有法律效应的证明材料,及时与融合网取得联系,以便融合网及时协调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并迅速做出相应处理工作。

融合网联系方式:(一)、电话:(010)57722280;(二)、电子邮箱:2029555353@qq.com dwrh@dwrh.net

对免责声明的解释、修改及更新权均属于融合网所有。

新闻关注排行榜

热门推荐 最新推荐

热门关键字

关于我们 - 融合文化 - 媒体报道 - 在线咨询 - 网站地图 - TAG标签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0-2020 融合网|DWRH.net 版权所有 联系邮箱:dwrh@dwrh.net 京公网安备 11011202002094号 京ICP备110145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