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融合网首页 > 工信 > 其他 >

2017年靠折叠屏洗牌手机市场很难(2)

来源:老铁 作者:老铁 责任编辑:方向 发表时间:2017-01-24 12:01 
核心提示:而以小米MIX为代表的全面屏手机,则是无边框概念的继续延伸,成功带动了市场对于这一类手机的关注度。虽然受限于内部设计、良品率等诸多因素,小米MIX只能称为是全面屏的初级阶段而已,但是这样的一款手机相对于越

而以小米MIX为代表的全面屏手机,则是无边框概念的继续延伸,成功带动了市场对于这一类手机的关注度。虽然受限于内部设计、良品率等诸多因素,小米MIX只能称为是全面屏的初级阶段而已,但是这样的一款手机相对于越来越同质化的外观设计,已经足够惊艳。

所以与其说消费者期待可折叠屏幕手机的到来,不如说是手机厂商更需要折叠屏幕手机来增强行业的造血能力。

2017年可折叠屏幕手机离我们还有多远

以上两种屏幕概念相对于可折叠屏幕而言,在技术难度和创新等级上不可同日而语。可即便如此,尚且存在如此多的问题,就更不要提更复杂的可折叠屏幕手机了。可以说,起码在2017年,真正属于可折叠屏幕手机的时代还不能到来。

首先,目前大部分的电子元器件本身并不具备可折叠的特性,所以屏幕可折叠意味着手机必须要为可折叠的部分让出空间,而在无法避免的柔性材料上,必须要可以经受大量的弯曲和非弯曲的循环,如何保证电路的稳定性是一个非常大的挑战。

其次,安全因素也是不能忽略的问题。柔性屏的技术是否已经成熟到可以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正常使用,甚至在损坏的情况下不会造成人身安全事故。因为一旦发生这样的安全事故,对于厂商而言后果是难以估量的。

第三,元器件成本和维修成本是否在消费者可承受的范围内。比如三星S7 edge的一块屏幕价格大概在1600元左右,大概是iPhone 7屏幕价格的两倍,对三星这样的全供应链企业尚且如此,国内厂商成本势必会更高了。而且现在可折叠屏幕手机的竞争已经进入白热化的阶段,谁能先人一步可能就意味着巨大的市场空间。如何保证厂商们能抵住诱惑,在优化和试错上做到尽善尽美呢?如果不能,将给可折叠屏幕手机的实际使用带来更多的不稳定因素,一旦未来可折叠屏幕手机发生损坏,维修的费用可能也会让人望而却步。

最后,即便是能赶在2017年出现可折叠式屏幕手机,可能效果上也没法让人满意。韩国科隆工业公司是全球唯一一家能大规模量产无色聚酰亚胺的公司,这种材料正是可折叠设备的关键部分。此前其高管认为首款登陆市场的可折叠设备,出于安全问题的考虑,其弯曲半径可能为5mm,而不是此前一些人预计的1mm。如此一来,手机的厚度不可避免的会大大增加,对于用户体验而言,一款超厚的折叠手机势必会大打折扣。

消费者对于新奇的追求永不止步,这也是驱动厂家不断创新的重要动力。但是从另外一个角度讲,一件事物的需求在它真正出现之前其实并不存在。智能手机行业也是一样,从来都是厂商引导消费者的需求,在现在这样一个全球智能手机行业都陷入增长停滞的状态下,厂商们才是更需求一款颠覆性产品来刺激消费市场的一方,这也是为什么大家不约而同投入到可折叠手机研发竞争中的主要原因。虽然现在还无法准确预测它会在什么时候到来,但是从各方面考虑,2017年恐怕还不是时候。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融合网立场。如对本文有异议,请及时与融合网值班编辑联系与沟通。)

(责任编辑:方向)
  • “扫一扫”关注融合网微信号

免责声明:我方仅为合法的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所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融合网不对其发布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不保证内容满足您的要求,不保证融合网的服务不会中断。因网络状况、通讯线路、第三方网站或管理部门的要求等任何原因而导致您不能正常使用融合网,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发布的内容(包含但不限于融合网目前各产品功能里的内容)仅表明其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的立场和观点,并不代表融合网的立场或观点。相关各方及作者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分享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更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各方及作者在我方平台上发表、发布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其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交易等方面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并承担相应风险。

根据相关协议内容,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已知悉自身作为内容的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负责,因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等所引发的一切纠纷均由该内容的发布者(即,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相关栏目上所发布的涉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经相关版权方、权利方等提供初步证据,融合网有权先行予以删除,并保留移交司法机关查处的权利。参照相应司法机关的查处结果,融合网对于第三方企业用户所发布内容的处置具有最终决定权。

个人或单位如认为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上发布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存在侵犯自身合法权益的,应准备好具有法律效应的证明材料,及时与融合网取得联系,以便融合网及时协调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并迅速做出相应处理工作。

融合网联系方式:(一)、电话:(010)57722280;(二)、电子邮箱:2029555353@qq.com dwrh@dwrh.net

对免责声明的解释、修改及更新权均属于融合网所有。

新闻关注排行榜

热门推荐 最新推荐

热门关键字

关于我们 - 融合文化 - 媒体报道 - 在线咨询 - 网站地图 - TAG标签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0-2020 融合网|DWRH.net 版权所有 联系邮箱:dwrh@dwrh.net 京公网安备 11011202002094号 京ICP备110145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