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融合网首页 > 工信 > 其他 >

工信部发预警:印度成智能终端专利风险聚集地(2)

来源:法治周末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韩杰 发表时间:2014-11-21 10:19 
核心提示:2011年年初,诺基亚对基伍提起了外观专利侵权诉讼,最终导致基伍产品被海关查封,约有半个月基伍的产品无法入关,当时业界估计损失高达数千万元。 尽管印度高等法院随后解除了这一禁令,但是这场官司大大影响了基伍

2011年年初,诺基亚对基伍提起了外观专利侵权诉讼,最终导致基伍产品被海关查封,约有半个月基伍的产品无法入关,当时业界估计损失高达数千万元。

尽管印度高等法院随后解除了这一禁令,但是这场官司大大影响了基伍,其赴美上市计划也被搁置。周洁介绍,受专利诉讼影响,基伍的产品深受打击,几乎退出了印度市场。

在孙文平看来,基伍之所以在印度市场落败,固然原因之一在于其同诺基亚一样,没有跟上功能机向智能机转换的节奏,但这场专利侵权诉讼,无疑严重地拖累了基伍的步伐。

随着印度智能机时代的到来,面对中国智能手机厂商凭借价格优势在印度市场的快速崛起,一些专利储备丰厚的传统通信业的巨头也是虎视眈眈,此外一些专利运营机构(又称NPE Non-practising entities,非专利实施主体,其本身不生产任何产品,而以专利许可运营谋利)也在不断探寻商机,如去年中兴在印度就被专利运营机构Vringo提起了专利侵权诉讼。

在酷派集团法务部部长任才博看来,专利运营机构的“觊觎”,将是中国智能手机厂商在印度面临的特别棘手的事情。

“如果对手同样拥有实体业务,那么拥有一定专利储备的中国企业还可以与其就专利交叉许可进行谈判,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对其漫天要价进行制衡,而当对手是NPE后,由于其不生产任何产品,中国企业也就缺失了与其进行专利交叉许可的筹码。”任才博对法治周末记者说。

任才博对记者表示,由于智能手机必须用到2G时代的很多标准专利,而这些专利掌握在像摩托罗拉、诺基亚、爱立信等手机厂商手中,中国企业使用这些专利必须获得专利许可,但是像诺基亚、爱立信这两个手握大量标准专利的厂商已经将实体企业转售他人,只保留了专利业务,变身成为了NPE。

中国企业已着手应对

孙文平对记者介绍,目前印度本土的手机生产企业研发能力还较低,专利储备较少,很多都通过深圳手机厂商以OEM的形式生产,因此印度本土手机厂商对中国手机厂商提起专利诉讼的风险较低。

不过孙文平表示,三星、苹果、诺基亚等公司在印度市场深耕多年,随着中国手机厂商的不断涌入,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不排除这些专利储备丰厚的公司会通过专利等手段遏制中国企业。

中国政法大学知识产权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李俊慧认为,国产手机在印度市场的会否遭遇专利风险,要考量三点:本土是否有强劲的竞争对手;主要竞争对手是否也已进入该市场;国产手机厂商在当地的专利保护申请和布局等。

中国智能手机厂商的大量涌入,无疑加剧了印度市场的竞争态势,不过李俊慧表示,有风险不代表有现实危害。他认为,小米等后起之秀会否遭遇竞争对手攻击,除去小米自己的专利壁垒构筑实力外,更重要的是,还在于未来他们能在当地的市场做多大。

“专利维权或侵权纠纷的成本很高,如果只是小打小闹的公司或产品,拥有核心专利的厂商未必会出手。”李俊慧对法治周末记者说。

尽管目前专利侵权诉讼尚未大规模地爆发出来,但任才博表示,不排除一些手握专利武器的企业等到中国智能手机厂商成长为“大肥羊”时,再提出侵权赔偿要求。

“届时,中国企业不仅要就特定制式的手机在印度的历史销售额进行补偿,也要就未来的销售额商定专利许可费率,如果没有一些专利储备进行制衡的话,那么中国企业将会面临着非常大的风险。”任才博说。

其实,为了避免海外高企的专利壁垒成为中国智能手机厂商“走出去”的软肋,像华为、中兴、酷派等一些品牌厂商已经在专利上投入重金,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主研发能力。

其他厂商也开始加大专利储备步伐。现已进入印度市场的联想于2014年10月完成了对摩托罗拉移动的收购;出货量位居全球前十的小米手机也于今年正式进入印度市场,为了弥补自己的专利短板,近日也通过相关公司出资1亿元收购了联发科芯片研发专利。

鉴于印度市场存在的知识产权风险,周洁提醒,中国智能手机厂商进入印度市场前,需对该市场的经济、政治、移动通信市场状况等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从而评估进入该市场面临的风险有多大,从而避免或者恰当地应对纠纷。

(责任编辑:韩杰)
  • “扫一扫”关注融合网微信号

免责声明:我方仅为合法的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所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融合网不对其发布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不保证内容满足您的要求,不保证融合网的服务不会中断。因网络状况、通讯线路、第三方网站或管理部门的要求等任何原因而导致您不能正常使用融合网,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发布的内容(包含但不限于融合网目前各产品功能里的内容)仅表明其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的立场和观点,并不代表融合网的立场或观点。相关各方及作者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分享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更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各方及作者在我方平台上发表、发布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其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交易等方面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并承担相应风险。

根据相关协议内容,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已知悉自身作为内容的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负责,因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等所引发的一切纠纷均由该内容的发布者(即,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相关栏目上所发布的涉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经相关版权方、权利方等提供初步证据,融合网有权先行予以删除,并保留移交司法机关查处的权利。参照相应司法机关的查处结果,融合网对于第三方企业用户所发布内容的处置具有最终决定权。

个人或单位如认为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上发布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存在侵犯自身合法权益的,应准备好具有法律效应的证明材料,及时与融合网取得联系,以便融合网及时协调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并迅速做出相应处理工作。

融合网联系方式:(一)、电话:(010)57722280;(二)、电子邮箱:2029555353@qq.com dwrh@dwrh.net

对免责声明的解释、修改及更新权均属于融合网所有。

新闻关注排行榜

热门推荐 最新推荐

热门关键字

关于我们 - 融合文化 - 媒体报道 - 在线咨询 - 网站地图 - TAG标签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0-2020 融合网|DWRH.net 版权所有 联系邮箱:dwrh@dwrh.net 京公网安备 11011202002094号 京ICP备110145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