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运营商时代的转型路径探索(2)
根据平台的特点,运营商完全可以有策略、有节奏、有重点地推进平台运营。
初期阶段,我们可以重点推进以MM为代表的平台业务,一方面是在原有产品运营基础上优化、创新;另外一方面是及时归纳、总结平台运营的经验、方法。
第二阶段,“稳、准、狠、短、平、快”地推出战略平台级产品,如智能通讯录等,需要关注的是,在推广这类产品时,一定要有“猛料”,也就是产品的卖点要足够吸引人,且核心部分不容易在短期内被复制,否则在高度同质化的今天,我们的产品很可能成了别人的试金石。
第三阶段,稳步开放基础能力,为大数据经营奠定坚实基础。这里的基础能力主要是指:网络能力、位置能力、计费能力、支付能力等。搭建开放的基础平台,在海量数据挖掘、用户行为分析、业务产品适配等方面积极尝试,将会为大数据时代的新营销带来重大的机遇。
第四阶段,也是最让人激动的阶段,就是在平台运营的体系中,运用大数据的思维、方法、工具和技术。当建立一套比用户都要了解他自己的营销服务体系,打通网管、经分的数据脉络,真正把平台做大、做强、做活、做新,让平台的流量转换为交易,最终实现平台、用户和服务商的多方共赢。
五、转方式:做新模式
今年“5•17”,工信部正式公布了《移动通信转售业务试点方案》。虚拟运营商的进场被视为进一步激活电信市场竞争、打破垄断的一个重要举措,不管是否能够成为“鲶鱼”,虚拟运营商正在倒逼传统运营商转型。而转型必须要面对的问题就是:对“黄金万两”的B2C旧模式的继承与创新。
智能管道技术的成熟让后向收费成为可能,其实后向收费仅仅是“新模式”中相对简单的一种,将面向用户收费的行为变成面向服务提供方收费。一种形象的说法是,运营商是高速公路收费站,不再向客车内的乘客收费而转向客运公司收费。
其实,运营商有着天然的电商优势,可观的用户基础,雄厚的网络资源、品牌资源及渠道资源等,我们几乎具备着所有电商梦寐以求的土壤和条件。
从不同定位及角度出发,我认为现阶段的运营商至少有两种电商模式可供选择:
一是打造产品分发中心,提供信息服务。在B2B、B2C模式中,我们为集团客户、公众客户提供解决方案或应用产品。我们的任务是为用户提供优质产品、精品网络、舒心服务,我们是产品中心,所有的经营策略都围绕着用户需求、围绕着产品供给。
二是打造渠道运营中心,提供销售平台。在C2C、O2O模式中,我们则转变为商家及顾客的渠道或平台。拥有丰富的用户资源的运营商同样可以成为“别人的”渠道或平台,提供一种现实或虚拟交易的空间,促成双方或多方客户之间的交易,并收取恰当的费用而获得收益。
其实,新模式无非就是将客户变为用户,将注意力从向客户收费转为为客户服务,再通过交叉补贴等方式留住用户,从而获得盈利的基础条件——用户规模。
六、新组织:做新架构
公司现有的运营、支撑和管理架构是在以语音为主、业务结构较为单一的时代逐步建立起来的,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旧时的组织架构、管理模式和机制体制已无法满足多样化、层次化的用户需求,无法适应瞬息万变的市场变化了。
面对新的环境,“转基因”是中国移动的必由之路,其中一条路就是——组织“云”化。
“云”是一种开放能力、资源共享、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的方法论,为企业成员内部之间和企业之间的合作和共享提供了突破时间和空间局限的信息技术手段。
技术层面:“网络资源云+业务支撑云”打造优质、高效、完善、精确的一体化综合网络优势。网络的复杂度越来越高,客户需求的多变使得支撑压力越来越大,摸清家底、快速调动、自由配置的网络和支撑能力成为在运营商基础能力,建立起网络资源和业务支撑的“云”,从而达到高效、灵活的业务配置和支撑目的。
市场层面:“业务分析云+渠道资源云+信息情报云”提升企业高效协同、精确营销能力。
针对需求及业务的细分、适配变得尤为重要,业务分析云可以通过整合经营分析系统、计费系统、网管系统等客户消费行为数据,最终达到“细分+适配”的功能;渠道之间的协同配合问题一直没有得到有效解决,如何扬长避短、因地制宜,充分发挥各种渠道优势,快速占领市场成为非常现实而又迫切的问题。通过“云计算”理念,充分整合各方资源、形成合力,变“单兵种”为“集团军”,统一部署、联合行动,在有效发展业务的同时,积极推进渠道从“号卡销售、话费充值”等低级业务模式向“打造提供综合服务的利润中心”转型;利用多方资源获取商业信息,巧妙借助“云”思想将商机转化为可迅速推广的产品,借助渠道“云”进行及时的推广、宣传,从而达到售前、售中、售后全过程高效的信息传递和执行落地。
管理层面:“知识云+制度云+人才云”充分激发组织效能和员工潜力。(责任编辑:韩杰)
- “扫一扫”关注融合网微信号
免责声明:我方仅为合法的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所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融合网不对其发布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不保证内容满足您的要求,不保证融合网的服务不会中断。因网络状况、通讯线路、第三方网站或管理部门的要求等任何原因而导致您不能正常使用融合网,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发布的内容(包含但不限于融合网目前各产品功能里的内容)仅表明其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的立场和观点,并不代表融合网的立场或观点。相关各方及作者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分享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更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各方及作者在我方平台上发表、发布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其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交易等方面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并承担相应风险。
根据相关协议内容,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已知悉自身作为内容的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负责,因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等所引发的一切纠纷均由该内容的发布者(即,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相关栏目上所发布的涉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经相关版权方、权利方等提供初步证据,融合网有权先行予以删除,并保留移交司法机关查处的权利。参照相应司法机关的查处结果,融合网对于第三方企业用户所发布内容的处置具有最终决定权。
个人或单位如认为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上发布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存在侵犯自身合法权益的,应准备好具有法律效应的证明材料,及时与融合网取得联系,以便融合网及时协调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并迅速做出相应处理工作。
融合网联系方式:(一)、电话:(010)57722280;(二)、电子邮箱:2029555353@qq.com dwrh@dwrh.net
对免责声明的解释、修改及更新权均属于融合网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