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融合网首页 > 工信 > 其他 >

电信运营商短信模式谋变求生

来源:北京商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韩杰 发表时间:2014-03-12 10:41 
核心提示:事实上,短信业务的萎缩是3G网络普及的必然结果。短信是基于运营商信令传输的通信,3G网络以及4G网络带宽大,传输下载速率高,由此通过移动网络资源传输渐渐居于主流。

近日,中国移动发布了《下一代融合通信白皮书》,提出将传统的短信入口与移动互联网整合,打造“新消息”。这预示着,在手机短信受微信等OTT应用冲击持续萎缩的情况下,电信运营商的短信业务走到了转折点,业务模式亟待创新改变。

据了解,中国移动计划将把短信这一入口从运营商层面与手机整合,用户不需要单独安装其他任何应用,就可以像苹果iMessage、微信等一样发送文字、图片、位置等。它不仅能够兼容传统的短信彩信功能,还能利用手机固有的消息界面,支持多种媒体格式的消息交互和群组通信。

除了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也在寻求传统短信业务模式的“变”法,较早地向移动互联网布局,甚至与OTT企业合作。如中国联通与微信合作在多个城市推出了定向流量包的“微信沃卡”,中国电信则与网易合作推出了即时通讯应用“易信”。

三大电信运营商之所以推动短信业务的转型,主要是出于手机短信使用量的下滑态势,最明显的表现就是农历春节除夕拜年短信发送量的锐减。工信部最新数据显示,除夕当日(2014年1月30日)手机短信发送量为110.4亿条,相比去年同期下降了8%。更令电信运营商着急的是,短信业务量的下滑已成为常态。

部分业内人士将短信业务的萎靡归咎于微信等OTT应用的冲击,微信等即时通讯软件能够减少发送短消息的成本,同时可发送图片、声音、视频等多媒体文件,这在很大程度上替代了单一文字样式、且受制于70字限制的手机短信。正因此,电信运营商与OTT企业之间曾一度处于剑拔弩张的对峙状态。

事实上,短信业务的萎缩是3G网络普及的必然结果。短信是基于运营商信令传输的通信,3G网络以及4G网络带宽大,传输下载速率高,由此通过移动网络资源传输渐渐居于主流。

目前还无法判定电信运营商的短信业务模式转型能否实现对OTT的逆袭,这要看电信运营商能否转变传统思维,将既有业务置于移动互联网时代的环境中,加快向流量经营转变。

独立电信分析师付亮指出,包括中国移动提出的“融合通信”是电信运营商避免沦为移动应用的“管道”的自救之举。相比于微信等,手机短信仍有自己的优势,如对网络环境要求低,可离线发送接收消息。此外,一些对安全性较高的网银、团购等业务验证身份时往往是采用手机号码与短信的方式,这意味着手机短信自身还存在OTT无法可取代的优势。

因此,运营商需将既有的手机号码、离线收发短信等优势融合至移动互联网应用,以中国移动为例,其拥有7亿用户,旗下还拥有飞信、Jego国际漫游通讯移动应用,如何整合成为摆在中国移动面前的一道重要难关。而在这一过程中,短信这种电信业务的形态及模式均会随之改变。

(责任编辑:韩杰)
    • “扫一扫”关注融合网微信号

    免责声明:我方仅为合法的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所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融合网不对其发布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不保证内容满足您的要求,不保证融合网的服务不会中断。因网络状况、通讯线路、第三方网站或管理部门的要求等任何原因而导致您不能正常使用融合网,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发布的内容(包含但不限于融合网目前各产品功能里的内容)仅表明其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的立场和观点,并不代表融合网的立场或观点。相关各方及作者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分享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更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各方及作者在我方平台上发表、发布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其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交易等方面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并承担相应风险。

    根据相关协议内容,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已知悉自身作为内容的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负责,因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等所引发的一切纠纷均由该内容的发布者(即,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相关栏目上所发布的涉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经相关版权方、权利方等提供初步证据,融合网有权先行予以删除,并保留移交司法机关查处的权利。参照相应司法机关的查处结果,融合网对于第三方企业用户所发布内容的处置具有最终决定权。

    个人或单位如认为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上发布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存在侵犯自身合法权益的,应准备好具有法律效应的证明材料,及时与融合网取得联系,以便融合网及时协调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并迅速做出相应处理工作。

    融合网联系方式:(一)、电话:(010)57722280;(二)、电子邮箱:2029555353@qq.com dwrh@dwrh.net

    对免责声明的解释、修改及更新权均属于融合网所有。

    新闻关注排行榜

    热门推荐 最新推荐
    关于我们 - 融合文化 - 媒体报道 - 在线咨询 - 网站地图 - TAG标签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0-2020 融合网|DWRH.net 版权所有 联系邮箱:dwrh@dwrh.net 京公网安备 11011202002094号 京ICP备110145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