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融合网首页 > 工信 > 其他 >

抢夺用户 三大运营商发力信息消费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张京玉 罗小清 责任编辑:韩杰 发表时间:2013-09-23 09:38 
核心提示:以微信为代表的OTT(原意为“过顶传球”)服务商,利用运营商的宽带网络向用户提供各种应用服务,并越过运营商直接面向用户收费。运营商沦为单纯的“传输管道”,根本无法触及管道中传输的巨大价值。

9月开学季,在北京多家高校里,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的服务站鳞次栉比,“夹道欢迎”新同学。林荫道上铺满了联通“充100免费用一年”和移动“充100得360”的黄“地毯”。中国联通“微信玩得爽”,中国移动腾讯手机管家“玩得酷”;联通称自己的沃派(3G)是“校园帝王控”,移动则拿出自己“快人一步,体验4G,未来已来”的必杀技。

这些随处可见的宣传标语无不昭示着一场争夺用户的战争已然开始。而早在2013年度互联网大会上,三大运营商均表示要发力“信息消费”。

加速度:4G加紧布局

随着网络宽带化的发展,基础运营商传统业务纷纷步入下降通道,移动数据业务则强劲扩张。

三大运营商2013年中期财报显示,上半年,中国移动语音收入首次迎来1.2%的下滑,彩信业务收入同比下降5.5%,无线上网业务收入则同比增加超过六成。中国联通的手机上网收入增长近1倍,3G营收同比增长52.3%。中国电信固网语音收入同比下降了10.7%,3G用户数却同比增加了71.4%。

互联网已经明显地对基础运营商的传统业务产生了替代和分流,三大运营商不得不考虑由语音业务向流量业务转型。

中国电信集团董事长王晓初指出,当前,中国移动市场正处于向3G加速转移的快速成长期,下半年,公司将牢牢抓住当前的黄金时间窗口,重点加快3G和有线宽带这两项战略性业务的规模发展,逐步实现业务结构的根本性优化。

3G方兴未艾,4G烽烟又起。随着“宽带中国”战略上升至国家层面以及国家今年内发放4G牌照的表态,三大运营商都表示,将加紧布局4G网络。

LTE(4G主导的通用移动通信系统技术的长期演进)网络也被运营商视为新的业务增长点。如果4G是一条高速公路,LTE就是上面的跑车。据测试,移动研制的TD-LTE,它的传输速度可以达到每秒100兆,是3G网络的10倍至20倍。

虽然4G牌照尚未发放,但运营商已经开始布局LTE。

据悉,中国移动已经完成TD-LTE的2万个基站的建设,计划到年底完成基站超过20万个;并于近期启动了投资额超过200亿元的中国移动TD-LTE网络主设备一期招标。

此外,中国电信也计划在多个城市上马FDD-LTE制式的4G网络,此举是为年底获得FDD-LTE牌照争取主动。中国联通也正在进行FDDLTE/TD-LTE混合组网测试工作。

业内人士预测,未来三年内,三大运营商在4G建设和运营等方面的累计投资额有望突破3000亿元。

中国移动数据部副总经理刘昕表示,“今天4G来了,4G这个蛋糕会更大,技术进步决定了速度要比3G快10倍。消费者会用得更爽、用得更方便。在这种前提下,我们为整个信息消费提供的不仅仅是一个平台,同时也是一个促进的作用。我们需要把更好的服务送到用户手中。”

创新品:拼抢终端用户

以微信为代表的OTT(原意为“过顶传球”)服务商,利用运营商的宽带网络向用户提供各种应用服务,并越过运营商直接面向用户收费。运营商沦为单纯的“传输管道”,根本无法触及管道中传输的巨大价值。

早在今年2月,中国移动董事长奚国华就发出警告,认为微信等OTT业务是中国移动作为传统运营商所要面对的最重要的挑战之一。他说:“比如微信替代我们的短信了,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替代我们的语音了,这就是最大的威胁。”

工信部一季度的统计验证了奚国华的担心:今年一季度,全国点对点短信业务量同比下降10.9%,同时,移动互联网接入流量则连续三个月增长率超过50%,显示出微信对短信有明显的替代作用。

因为不甘心做廉价管道商,中国移动于2007年开发即时通讯软件“飞信”,并试图把它作为移动用户进入移动互联网的一个“入口”。然而,易观智库最新数据显示,“飞信”原本占到即时通信市场的两成份额,在今年一季度被腾讯公司2011年推出的“微信”超越。目前在即时通信市场,前三大即时通信应用——手机QQ、微信、手机飞信的份额比大约为4:3:2。

中国移动2011年9月为狙击“微信”而推出的手机通信软件“飞聊”,上线两年用户不足300万,而“微信”用户已超过4亿。日前,中国移动暂停发展“飞聊”新用户,宣告对微信的狙击失败。

“运营商与微信之争谁胜谁负并不重要,消费者在乎的是如何得到优质和划算的网络服务,而运营商与微信的合作正可以满足消费者。”北京邮电大学信息经济与竞争力研究中心主任曾剑秋表示。(责任编辑:韩杰)

  • “扫一扫”关注融合网微信号

免责声明:我方仅为合法的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所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融合网不对其发布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不保证内容满足您的要求,不保证融合网的服务不会中断。因网络状况、通讯线路、第三方网站或管理部门的要求等任何原因而导致您不能正常使用融合网,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发布的内容(包含但不限于融合网目前各产品功能里的内容)仅表明其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的立场和观点,并不代表融合网的立场或观点。相关各方及作者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分享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更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各方及作者在我方平台上发表、发布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其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交易等方面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并承担相应风险。

根据相关协议内容,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已知悉自身作为内容的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负责,因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等所引发的一切纠纷均由该内容的发布者(即,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相关栏目上所发布的涉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经相关版权方、权利方等提供初步证据,融合网有权先行予以删除,并保留移交司法机关查处的权利。参照相应司法机关的查处结果,融合网对于第三方企业用户所发布内容的处置具有最终决定权。

个人或单位如认为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上发布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存在侵犯自身合法权益的,应准备好具有法律效应的证明材料,及时与融合网取得联系,以便融合网及时协调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并迅速做出相应处理工作。

融合网联系方式:(一)、电话:(010)57722280;(二)、电子邮箱:2029555353@qq.com dwrh@dwrh.net

对免责声明的解释、修改及更新权均属于融合网所有。

新闻关注排行榜

热门推荐 最新推荐
关于我们 - 融合文化 - 媒体报道 - 在线咨询 - 网站地图 - TAG标签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0-2020 融合网|DWRH.net 版权所有 联系邮箱:dwrh@dwrh.net 京公网安备 11011202002094号 京ICP备110145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