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融合网首页 > 工信 > 其他 >

微博的反击(2)

来源:环球企业家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admin 发表时间:2013-08-29 11:04 
核心提示:社交玩法 信用支付的核心在于授予个人货币信用。经过四年积累,新浪微博通过人们的社交关系网络、日常移动端数据采集,可以大致还原一个人的社会角色和生活消 费习惯等信息,在安全的前提下,为其提供授信模型和相

社交玩法

信用支付的核心在于授予个人货币信用。经过四年积累,新浪微博通过人们的社交关系网络、日常移动端数据采集,可以大致还原一个人的社会角色和生活消 费习惯等信息,在安全的前提下,为其提供授信模型和相应信用。例如,每人每月捐出一块钱的微公益模式,以前用户往往因为受限于繁琐的支付过程而放弃。如果 通过信用支付体系,授予用户信用额度,会使用户付款变得快捷。

尽管掌握海量信息,但在庞杂的体系中形成系统化的授信标准并非易事。2012年,新浪成立大数据研究中心,由新浪CTO兼联席总裁许良杰亲自带队研 究。一方面,由微博内容、地理位置、粉丝结构等组成的社交网络传递出大量信息成为信用等级评定的因素;另一方面,捐款记录、网上购物记录以及信用卡还款记 录等,形成数据非格式化的模型。例如,用户拥有300个粉丝,其中100个为新浪员工,则可初步判定用户为新浪员工,进而授予特殊信用。

在传统银行授信体系中,最大瓶颈是动态信用管理。例如,申请信用卡时,申请人身份是公司高管,但拿到卡后职位变动,信用度可能已达不到最初评级,但信用卡仍按照原来评级操作。而微博、微信等社会化平台则可以通过数据抓取不断更新。

新浪微博在金融领域最大的创新基于互联网的“去中心化”体系架构。传统模式中,个人信用由银行授予,银行处于商户和持卡人两端的模型中心。而“去中 心化”理念驱动金融机构对自身的业务流程进行再造。未来,授信主体可能为不同商户,信息扁平化使建立相异授信标准成为可能。这种做法的好处显而易见,譬 如,微公益主体可以面向有意愿募捐人群,而游戏则面向有付费意愿的资深玩家。在新浪设想中,这种模式在初期由新浪与商户共同决定,未来则逐渐变成自动化工 具。

艾瑞咨询互联网金融分析师王维东认为,互联网金融的未来发展趋势和创新模式分为两种:一是传统银行服务方式的互联网化,即第三方支付涉及的支付结 算、基金等理财产品的线上销售;二是信贷产品,如P2P在线小额信贷、网上众筹融资,以及互联网衍生的金融搜索等。“两者都是互联网在泛金融领域的创 新。” 王告诉《环球企业 家》。

信用支付的创新在于社会化金融。“新兴的金融创新关键是锁住用户的平台,比如支付宝锁住了交易类型、支付类型的用户。而微信锁住了强关系,微博锁住 弱关系。”戴庚说,“如果姚晨振臂高呼准备拍穿越剧,就可以把粉丝发展成股东;郭敬明的粉丝则可以筹款推动《小时代》的续集。这正是社会化金融。”

招商银行前行长马蔚华曾坦言,银行未来的竞争来自社交网络。事实上,人与人之间的金融关系一旦转化,未来传统的中介机构有着消失的可能,这正如对P2P的信贷模式的探讨。(责任编辑:admin)

  • “扫一扫”关注融合网微信号

免责声明:我方仅为合法的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所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融合网不对其发布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不保证内容满足您的要求,不保证融合网的服务不会中断。因网络状况、通讯线路、第三方网站或管理部门的要求等任何原因而导致您不能正常使用融合网,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发布的内容(包含但不限于融合网目前各产品功能里的内容)仅表明其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的立场和观点,并不代表融合网的立场或观点。相关各方及作者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分享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更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各方及作者在我方平台上发表、发布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其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交易等方面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并承担相应风险。

根据相关协议内容,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已知悉自身作为内容的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负责,因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等所引发的一切纠纷均由该内容的发布者(即,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相关栏目上所发布的涉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经相关版权方、权利方等提供初步证据,融合网有权先行予以删除,并保留移交司法机关查处的权利。参照相应司法机关的查处结果,融合网对于第三方企业用户所发布内容的处置具有最终决定权。

个人或单位如认为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上发布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存在侵犯自身合法权益的,应准备好具有法律效应的证明材料,及时与融合网取得联系,以便融合网及时协调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并迅速做出相应处理工作。

融合网联系方式:(一)、电话:(010)57722280;(二)、电子邮箱:2029555353@qq.com dwrh@dwrh.net

对免责声明的解释、修改及更新权均属于融合网所有。

新闻关注排行榜

热门推荐 最新推荐

热门关键字

关于我们 - 融合文化 - 媒体报道 - 在线咨询 - 网站地图 - TAG标签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0-2020 融合网|DWRH.net 版权所有 联系邮箱:dwrh@dwrh.net 京公网安备 11011202002094号 京ICP备110145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