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融合网首页 > 工信 > 其他 >

大数据研究要有所为有所不为

来源:人民网 作者:人民网 责任编辑:方向 发表时间:2013-07-22 09:51 
核心提示:大数据中虽然存在非常多的干扰、冗余信息,但大数据激活了每一个人的表达权,使互联网的亚文化正成为主流文化。对于大数据,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陆地简单得概括为,大数据研究要有所为有所不为。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副教授孙少晶表示,大数据至少包括数据

本文原标题:《众学者探讨“新媒体与社会发展” 大数据成论坛热点》

第三届“新媒体与社会发展”全球论坛暨中美“新媒体与社会发展”双边研讨会18日在上海交通大学举行,来自两岸三地高校的专家、学者围绕“新媒体改变了什么”、 “新媒体与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等主题进行了发言和交流,并回答了现场学生的提问。

新媒体带来革命性变化

2012年以来,中国新媒体用户持续增长、普及程度进一步提高,新媒体应用不断推陈出新、产业日趋活跃,新媒体的社会化水平日益提升。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黄金辉传播与信息学院教授郝晓鸣表示,新媒体带来的是革命性的变化,让大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畅所欲言”,他预言新媒体将会扮演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上海交通大学人文艺术学院副院长谢耘耕看来,互联网不仅能促进一些具体事情的解决,而且能促进整个社会的进步。

纽约州立大学终身教授洪浚浩称,新媒体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取决于两个条件,一是,社会的政治体系和社会结构;二是,这个社会当时所处的发展阶段。

香港浸会大学传理学院院长黄煜认为,新媒体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已经发展到第二阶段,社会对新媒体监控的力量越来越强大。台湾辅仁大学传播学院院长、教授吴宜蓁称,新媒体改写了商业模式、知识管理和人际关系。

微博的舆论监督作用无可替代?

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6月联合发布的新媒体蓝皮书《中国新媒体发展报告(2013)》指出,不论是从相对数还是从绝对数上讲,新媒体都是最为主要的反腐倡廉事件的首次曝光媒介类型。

武汉大学教授沈阳更是直言,微博对社会的舆论监督作用是无法替代的。他认为,媒体对社会的作用力越大,社会对媒体的反作用力也就越大。

2012年下半年中国微博总访问次数达到155.56亿次,总页面浏览量达到739.85亿次,总访问时长达到15.18亿小时。但在沈阳教授看来,微信才是百分百的新媒体,相较于微信,微博近来有点疲惫,但是并未衰落,是非常好的品牌平台。

洪浚浩分析了中美网民在使用新媒体方面的不同,他说,大部分美国人使用facebook、twitter等,并不是当做自媒体来发布新闻,而大部分都是转发,中国网民使用微博,很大程度上是作为一种自媒体。

要做耳聪目明的网民

新媒体的发展在为人们的生产生活等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也导致了一些问题的出现,如个人隐私泄露、不良信息传播、谣言层出不穷等。同时,现场也有同学针对新媒体带来的负面影响提出了问题。(责任编辑:方向)

  • “扫一扫”关注融合网微信号

免责声明:我方仅为合法的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所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融合网不对其发布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不保证内容满足您的要求,不保证融合网的服务不会中断。因网络状况、通讯线路、第三方网站或管理部门的要求等任何原因而导致您不能正常使用融合网,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发布的内容(包含但不限于融合网目前各产品功能里的内容)仅表明其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的立场和观点,并不代表融合网的立场或观点。相关各方及作者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分享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更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各方及作者在我方平台上发表、发布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其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交易等方面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并承担相应风险。

根据相关协议内容,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已知悉自身作为内容的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负责,因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等所引发的一切纠纷均由该内容的发布者(即,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相关栏目上所发布的涉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经相关版权方、权利方等提供初步证据,融合网有权先行予以删除,并保留移交司法机关查处的权利。参照相应司法机关的查处结果,融合网对于第三方企业用户所发布内容的处置具有最终决定权。

个人或单位如认为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上发布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存在侵犯自身合法权益的,应准备好具有法律效应的证明材料,及时与融合网取得联系,以便融合网及时协调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并迅速做出相应处理工作。

融合网联系方式:(一)、电话:(010)57722280;(二)、电子邮箱:2029555353@qq.com dwrh@dwrh.net

对免责声明的解释、修改及更新权均属于融合网所有。

新闻关注排行榜

热门推荐 最新推荐

热门关键字

关于我们 - 融合文化 - 媒体报道 - 在线咨询 - 网站地图 - TAG标签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0-2020 融合网|DWRH.net 版权所有 联系邮箱:dwrh@dwrh.net 京公网安备 11011202002094号 京ICP备110145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