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融合网首页 > 工信 > 其他 >

广东移动“收购”出口带宽流产 中移动加快IDC“补课”

来源:通信产业报 作者:陈宝亮 责任编辑:admin 发表时间:2013-04-09 17:15 
核心提示:2011年底“宽带反垄断”事件中,国家发改委人士在接受央视采访时表示:“互联网企业的接入成本是双份的。”随着中移动数据中心业务崛起,如果互联互通的问题依旧得不得解决,互联网企业的接入成本将变成“三份”。

据《通信产业报》(网)了解,广东移动计划在今年扩容800G互联网出口带宽,为正在进行的4G扩大用户体验提供更快的应用接入,截至目前,大部分应用服务器仍掌握在电信联通手中,移动自己的IDC暂时还无法满足网民对4G的互联网需求。

按照现行的网间结算办法,广东移动需要为这800G带宽付出每月约8亿元的成本,而其他的小服务商则只需要支付10%的价格。广东移动于是计划向这些服务商“收购”电信联通端口,分批次实现800G的目标。

3月22日上午,广东移动首次80G带宽招标开始,然而当日下午,收到消息的广东电信就启动应对策略,紧急 杀了所有广东境内有可能流入移动的“民间端口”,总量约150G。翌日,广东联通也采取应对措施。广东移动此次招标因“无货”告吹。

隐匿的“地下带宽”

实际上,广东移动并非是首吃螃蟹者,2008年三大运营商重组之后,“基本上所有移动省分公司都走过这条捷径”,只不过此次广东移动的规模比较大,而电信联通的反应也相对激进。

众所周知,历史积累不足造成了中国移动互联网资源的匮乏,大部分互联网企业均把内容资源部署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的IDC中。

据相关资料显示:2010年中电信、中联通IDC用户数分别为30000、20000,而中国移动IDC用户数则只有1600,TOP200互联网服务商引入不足20个。很多情况下,移动用户都必须访问电信、联通网内的资源。而要保证用户的访问体验,移动必须要与电信、联通开通足够的互联互通端口。

一直以来只有两个途径实现不同运营商网络资源的互联互通:第一种是各运营商都连接到国家互联网交换中心,在此互联互通;第二种是直连方式,运营商直接开放省内端口,提供给所需运营商。

一资深业内人士张朋(化名)向记者介绍:“采用第一种方式连接,需要向中电信、中联通缴付端口费110万元/G/月,第二种一般为10万元/G/月。”

根据中电信、中联通明文规定:中国移动只能通过国家互联网交换中心与己方互联互通。“第二种方式是运营商‘施舍’民营运营商的,随时可能被收回。”张朋介绍。

巨大的“交易差”产生了代购市场:一些服务商通过直联方式采购了带宽端口并转售给中国移动,帮移动大幅节省开支的同时,为自身牟差价。“宽带地下市场”逐渐成型。

随着中移动挺进宽带、部署4G,互联互通的需求也水涨船高。广东移动网内互联网资源在移动内部几乎垫底,2010年统计,广东移动IDC用户数只1户,多年来用户访问资源完全来自互联互通。

2010年,为了在端口上遏制中国移动大幅进军宽带的步伐,电信、联通对民营运营商、服务商进行大清洗。“当时受影响的用户高达1100万,大部分是移动、铁通用户。”

在话音为王时代,这种互联互通对中移动的影响还不明显。随着4G时代的到来和话音的没落,中移动无疑急需补上出口带宽这一课。业内人士分析,广东移动此次收购受阻后,就算高价也会继续扩容带宽的目标。(责任编辑:admin)

  • “扫一扫”关注融合网微信号

免责声明:我方仅为合法的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所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融合网不对其发布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不保证内容满足您的要求,不保证融合网的服务不会中断。因网络状况、通讯线路、第三方网站或管理部门的要求等任何原因而导致您不能正常使用融合网,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发布的内容(包含但不限于融合网目前各产品功能里的内容)仅表明其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的立场和观点,并不代表融合网的立场或观点。相关各方及作者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分享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更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各方及作者在我方平台上发表、发布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其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交易等方面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并承担相应风险。

根据相关协议内容,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已知悉自身作为内容的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负责,因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等所引发的一切纠纷均由该内容的发布者(即,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相关栏目上所发布的涉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经相关版权方、权利方等提供初步证据,融合网有权先行予以删除,并保留移交司法机关查处的权利。参照相应司法机关的查处结果,融合网对于第三方企业用户所发布内容的处置具有最终决定权。

个人或单位如认为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上发布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存在侵犯自身合法权益的,应准备好具有法律效应的证明材料,及时与融合网取得联系,以便融合网及时协调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并迅速做出相应处理工作。

融合网联系方式:(一)、电话:(010)57722280;(二)、电子邮箱:2029555353@qq.com dwrh@dwrh.net

对免责声明的解释、修改及更新权均属于融合网所有。

新闻关注排行榜

热门推荐 最新推荐
关于我们 - 融合文化 - 媒体报道 - 在线咨询 - 网站地图 - TAG标签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0-2020 融合网|DWRH.net 版权所有 联系邮箱:dwrh@dwrh.net 京公网安备 11011202002094号 京ICP备110145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