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来调和微信与运营商的危险关系(2)
危险关系
对于广大手机用户来说,通过免费WiFi网络或者包月数据流量套餐来使用微信业务,可以减少大量的短信及语音通话费。而对于电信运营商而言,微信所带来的,似乎将是传统通信时代的结束。
以用户规模最为庞大、所受冲击也最明显的中国移动为例,来看看微信对电信运营商造成了怎样的冲击。中国移动近日公布的2012年财报显示,虽然该公司凭借其庞大的用户基数再次实现了营收及净利润的双增长,但其营收增幅已经滑落到了近六年来的最低值,净利润也只是小幅增长了2.7%。
这份财报所反映出来的,并不仅仅是中国移动受内外夹击而进入“微增长”阶段的尴尬,更是微信等OTT业务对传统通信业务的挑战、替代甚至是颠覆。
财报数据显示,目前仍为中国移动最大收入来源的语音业务,已经逐步进入了增长放缓的阶段——2012年语音通话分钟数的增长幅度同比减小,MOU(平均每月每户通话分钟数)也比上年有所减少。不仅如此,中国移动数据业务中的重要部分——短信使用量的增量也大幅减少。
更能反映走势的一项数据是ARPU(平均每月每户收入)。虽然中国移动的用户规模还在不断增长,但其用户的平均消费量正在持续走低,2012年的ARPU值已经降至68元。
与以上数据形成反差的是,中国移动在2012年的无线上网业务流量同比增长187.6%,收入比上年增长53.6%,成为收入增长的主要驱动力。需要强调的是,这个“无线上网业务流量”的增长,正是由微信等移动互联网业务所驱动的。
这似乎有点讽刺——运营商的语音、短信业务正在遭受微信的替代,但同时,运营商的数据流量增长又得益于微信的迅猛发展。
也正是这种危险而又微妙的关系,让电信运营商与微信的亲疏远近难以界定。目前,电信运营商正在一边享受着无线上网业务流量的增长,一边抱怨着促进这一增长的微信对其传统业务造成了冲击。
实际上,国内运营商曾经有机会像欧洲运营商一样,推出自有品牌的OTT业务与互联网公司争夺用户——它们曾分别推出了各自的移动IM业务“飞聊”、“翼聊”和“沃友”,希望能够应对微信对于运营商短信及语音业务的蚕食,但遗憾的是,三家运营商都没能有效阻挡行业外竞争对手的侵袭,自有业务形同鸡肋。
这恰好印证了一个事实:虽然国内电信运营商谈了那么多年的“去电信化”,但固有的机制、体制决定了它们不可能打破束缚,也不太可能创造出一款像微信那样具有强大竞争力的产品。从“飞信”到“飞聊”的失败过渡,就是运营商无力创新的例证。(责任编辑:admin)
- “扫一扫”关注融合网微信号
免责声明:我方仅为合法的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所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融合网不对其发布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不保证内容满足您的要求,不保证融合网的服务不会中断。因网络状况、通讯线路、第三方网站或管理部门的要求等任何原因而导致您不能正常使用融合网,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发布的内容(包含但不限于融合网目前各产品功能里的内容)仅表明其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的立场和观点,并不代表融合网的立场或观点。相关各方及作者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分享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更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各方及作者在我方平台上发表、发布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其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交易等方面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并承担相应风险。
根据相关协议内容,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已知悉自身作为内容的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负责,因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等所引发的一切纠纷均由该内容的发布者(即,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相关栏目上所发布的涉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经相关版权方、权利方等提供初步证据,融合网有权先行予以删除,并保留移交司法机关查处的权利。参照相应司法机关的查处结果,融合网对于第三方企业用户所发布内容的处置具有最终决定权。
个人或单位如认为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上发布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存在侵犯自身合法权益的,应准备好具有法律效应的证明材料,及时与融合网取得联系,以便融合网及时协调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并迅速做出相应处理工作。
融合网联系方式:(一)、电话:(010)57722280;(二)、电子邮箱:2029555353@qq.com dwrh@dwrh.net
对免责声明的解释、修改及更新权均属于融合网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