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融合网首页 > 工信 > 其他 >

中国手机厂家正在误入歧途(2)

来源:IT商业新闻网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admin 发表时间:2013-01-25 13:42 
核心提示:这测试结论说明了什么问题呢? 许多奔着四核CPU而购机的用户,其手机80%的时间工作在单核模式下,四核手机只是一个名词而已。这就是许多人在使用单核CPU的手机和四核CPU的手机时,在用户体验上,感觉不出来多少差别

这测试结论说明了什么问题呢?

许多奔着四核CPU而购机的用户,其手机80%的时间工作在单核模式下,四核手机只是一个名词而已。这就是许多人在使用单核CPU的手机和四核CPU的手机时,在用户体验上,感觉不出来多少差别的深层原因。

而对手机屏幕更大的追逐,更是一场步入歧途的闹剧。国产手机的屏幕从2012年初的3.5英寸,经过一年时间,现在主流产品已全部集中在了4.7英寸左右,5寸以上的显示屏也不在少数,而华为的AscendMate6.1和中兴NubiaZ7 6.3英寸,似乎又在把这个“军备竞赛”推向了6寸以上的战场。

尽管三星的GALAXYNote5.5寸的屏幕打破了当年乔布斯认为的手握最佳尺寸3.5的定律,但用过三星GALAXYNote的人应该都会有同样的感受,5.5英寸在阅读、看视频等方面比4寸屏有很大的优势,但在使用电话等基础功能时,5.5英寸屏幕还是太大了,一是不好把握,二是单手操作没有可能,尽管三星GALAXY Note II优化了外形,手握感有所提高,但在以正常通讯为主的使用条件下,还是太大了。

而现在的6寸以上屏幕,这种界到平板和手机之间以通讯为主的产品,让消费者一头雾水,在如此大的屏下,加上边框,这手机怎么拿,又怎么用呢?放在随身口袋里也有难度,这种以牺牲用户体验的个性化“创造”,很难与创新挂上关系。

一方面,通过不断爬升的CPU核心数量来吸引眼球,一方面又通过巨屏来制造噱头,而这两项的提升,直接的结果是你手机的电池越做越大,待机时间越来越短,而用户体验越来越差,国产手机在这条歧途上一路狂奔。

国际手机品牌在工业设计和用户体验上不断在提高,而国产手机品牌却在配件参数上越走越高,究其原因,是中国手机厂家在创新和提高用户体验的缺失,在这点上,雷军开了个很不好的头,也给国产手机厂家挖了个大坑。

2011年底,在明知要在诸侯林立的手机市场打开通路不太容易,雷军推出了“未来手机会替代PC,手机的CPU、内存、存储等将赶上和超越PC”的“雷人”理论,在中国手机行业和媒体行业向来缺乏深入研究的传统,靠雷人观点吸引眼球的大环境中,少有人研究这种“理论”的科学性和应用价值,一哄而起,媒体热炒,厂家跟风,最终雷军成功地将所有中国手机厂家拉到了“军备竞赛”的陷阱,而小米手机在这个竞赛中成功胜出。

而这一趋势正在加剧,在拚性能拚屏幕大的路上,国产手机厂商正在误入歧途。

PC行业经过前一轮的“军备竞赛”终于回归应用的根本,国产手机如果要有发展,也同样重归手机本身的功能及发展规律。

手机终归是要让人用的,拚性能拚屏幕,终究不是手机的根本用途。大屏幕和高性能并没有给用户带来太多的便捷和上佳的用户体验,这种依靠“外力”很容易实现的个性化产品,也会因为没有自身真正有价值的个性化迅速走向平庸。

我们无需举太多的例子来说明手机应该向那个方向前进,但综观市场上受到用户热捧的机型,无一例外的并非靠这些硬件性能取胜,更多的来此于产品对用户需求的准确把握及用户体验的进一步完善,苹果如此、三星GALAXYIII如此,Lumia920依然如此,而对于小众化的产品,索尼是一个很好的样本,其产品性能基本上属于上代产品规格,但产品设计及制造工艺无疑是最好的,LT18i及LT26i良好的市场表现也说明这一问题。

无论是用户体验的提高和工艺设计的提高,都是国产手机目前最为迫切要解决的问题,而这正需要手机厂家平心静气的来完善自己的产品,拼性能拼屏幕很容易吸引眼球,但未来能动摇消费者的腰包,而拚完性能和屏幕后,又能怎么样呢?

三星挖了个大坑,跳进去了中国大多的手机厂商,但爬出来,需要国产手机厂商回到手机的根本。

(责任编辑:admin)
  • “扫一扫”关注融合网微信号

免责声明:我方仅为合法的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所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融合网不对其发布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不保证内容满足您的要求,不保证融合网的服务不会中断。因网络状况、通讯线路、第三方网站或管理部门的要求等任何原因而导致您不能正常使用融合网,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发布的内容(包含但不限于融合网目前各产品功能里的内容)仅表明其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的立场和观点,并不代表融合网的立场或观点。相关各方及作者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分享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更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各方及作者在我方平台上发表、发布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其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交易等方面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并承担相应风险。

根据相关协议内容,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已知悉自身作为内容的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负责,因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等所引发的一切纠纷均由该内容的发布者(即,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相关栏目上所发布的涉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经相关版权方、权利方等提供初步证据,融合网有权先行予以删除,并保留移交司法机关查处的权利。参照相应司法机关的查处结果,融合网对于第三方企业用户所发布内容的处置具有最终决定权。

个人或单位如认为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上发布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存在侵犯自身合法权益的,应准备好具有法律效应的证明材料,及时与融合网取得联系,以便融合网及时协调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并迅速做出相应处理工作。

融合网联系方式:(一)、电话:(010)57722280;(二)、电子邮箱:2029555353@qq.com dwrh@dwrh.net

对免责声明的解释、修改及更新权均属于融合网所有。

新闻关注排行榜

热门推荐 最新推荐

热门关键字

关于我们 - 融合文化 - 媒体报道 - 在线咨询 - 网站地图 - TAG标签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0-2020 融合网|DWRH.net 版权所有 联系邮箱:dwrh@dwrh.net 京公网安备 11011202002094号 京ICP备110145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