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融合网首页 > 工信 > 其他 >

“宽带中国”遭遇“现实网关”(2)

来源:中国商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admin 发表时间:2013-01-09 15:40 
核心提示:宽带中国遭遇瓶颈 利益博弈影响推广进程 宽带战略颁布后,三大电信运营商接连启动了宽带提速工程。统计显示,今年,中国电信、中国联通和中国移动均计划新增光纤到户覆盖家庭2500万户、1000万户和180万户。此外,三

“宽带中国”遭遇瓶颈 利益博弈影响推广进程

宽带战略颁布后,三大电信运营商接连启动了宽带提速工程。统计显示,今年,中国电信、中国联通和中国移动均计划新增光纤到户覆盖家庭2500万户、1000万户和180万户。此外,三大电信运营商预计投资3700亿元用于提高光纤入户数量,光纤招标规模将达9400万公里。中国联通还表示今年要将北方10个省(区、市)的光纤通达率提升至72%。

然而,在“宽带中国”战略指导下的光纤入户工程,却并不如预期的那样“风雨无阻”。相反,来自各方的压力和利益博弈使得光纤宽带无法真正得到有效的普及。

实际上,经过几年的努力,光纤基本已覆盖大多数居民小区,但与之相对的是较低的实装率。由于对光纤宽带的认知不清、安装价格的高昂以及需求导向不足等原因,用户更偏向于使用普通宽带,而不是光纤宽带。

据我国第三大通信企业烽火科技集团技术总监李汉兵介绍,光纤宽带成本比一般宽带要高,在资费上不占优势。以武汉电信宽带为例,普通4M宽带资费为999元/年,12M光纤宽带资费为2年2000元,费用须一次性付清,且要捆绑每月最低消费49元的电信手机一部。

如此算来,光纤宽带表面上收费与普通宽带相差不大,但却存在强制消费的规定,用户实际每年要多消费将近600元。而对于大部分宽带用户来说,平时上网主要是聊天、浏览网页、玩游戏等,这些基本的需求一般带宽就能满足,因此居民更倾向于低价的传统宽带,而对光纤宽带这样的“高级”技术“不买账”,对光纤宽带接入积极性不高。

专家指出,在光纤通信行业,网络投资建设与市场之间往往存在一定滞后性,从而导致前期投入大,市场回报又不能及时弥补投资缺口。李汉兵说,虽然国家把光纤宽带作为战略提出,但是并未出台实质性的措施给予优惠补贴,许多运营商因担心投入过大而始终不敢放开投入。

另一方面,电信运营主体的多元化使得小区光纤设施设备维修、养护工作的主体无法明确。为了抢占市场,同一小区往往有多家运营商铺设光纤设施,导致大量的重复建设。部分开发商在施工中不为光纤接入预留通道、接入设施等,物业公司还强行收取“施工配合费”等额外费用,导致小区不能实现光纤业务的公平接入。用户的利益受到损害,也是“有苦说不出”。

光迅科技公司产品开发管理部经理郑彦升坦言,利益纠葛使得各方无法就光纤接入达成统一意见,这个通信系统运行多年所产生的弊病亟待解决,为光纤接入工程大规模铺开扫清路障。(责任编辑:admin)

  • “扫一扫”关注融合网微信号

免责声明:我方仅为合法的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所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融合网不对其发布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不保证内容满足您的要求,不保证融合网的服务不会中断。因网络状况、通讯线路、第三方网站或管理部门的要求等任何原因而导致您不能正常使用融合网,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发布的内容(包含但不限于融合网目前各产品功能里的内容)仅表明其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的立场和观点,并不代表融合网的立场或观点。相关各方及作者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分享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更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各方及作者在我方平台上发表、发布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其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交易等方面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并承担相应风险。

根据相关协议内容,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已知悉自身作为内容的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负责,因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等所引发的一切纠纷均由该内容的发布者(即,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相关栏目上所发布的涉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经相关版权方、权利方等提供初步证据,融合网有权先行予以删除,并保留移交司法机关查处的权利。参照相应司法机关的查处结果,融合网对于第三方企业用户所发布内容的处置具有最终决定权。

个人或单位如认为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上发布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存在侵犯自身合法权益的,应准备好具有法律效应的证明材料,及时与融合网取得联系,以便融合网及时协调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并迅速做出相应处理工作。

融合网联系方式:(一)、电话:(010)57722280;(二)、电子邮箱:2029555353@qq.com dwrh@dwrh.net

对免责声明的解释、修改及更新权均属于融合网所有。

新闻关注排行榜

热门推荐 最新推荐

热门关键字

关于我们 - 融合文化 - 媒体报道 - 在线咨询 - 网站地图 - TAG标签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0-2020 融合网|DWRH.net 版权所有 联系邮箱:dwrh@dwrh.net 京公网安备 11011202002094号 京ICP备110145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