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带中国”加速信息产业基建投资(2)
采访中,中国电信北京研究院副院长赵慧玲告诉《中国投资》,2005年左右,中国电信开始正式启动集采,由于集采对于企业的综合实力以及全国布局能力要求极高,宽带产业迎来了洗礼,大浪淘沙之后仅存数家精锐,这几家厂商也凭借日后蓬勃的宽带市场而逐步壮大,形成了今天宽带产业的四大龙头:华为、中兴、上海贝尔、烽火。
目前,宽带建设的主流技术已经发展为PON(无源光网络)。根据Ovum2011年底统计数据显示的全球PON市场份额中(分别按OLT、ONU统计),上述四大企业均位列全球前5位。由此也证实了中国宽带产业链的实力。
与产业链实力相匹配的是我国清晰的技术路线选择。早在2006-2007年间,中国电信、中国联通开始选用EPON技术,通过FTTB模式建设宽带。由于FTTB模式在光纤进入楼道之后可以沿用原有的DSL线路,其建设难度小,改造成本低,FTTB跃居主流,EPON也顺势发展壮大。
经历了几年的技术探讨以及产业链的逐步成熟所带来的产品价格大幅下降,赵慧玲告诉记者:“在人口密集的城市地区,考虑到初期实装率,FTTH的初期投入成本已经与FTTB相当,而且FTTB后续改造难度大,故障率以及维护成本都要高于FTTH”。
正是因此,在今天的宽带普及提速工程中,中国电信已经在大部分中部地区以及全部东部沿海省份停止了FTTB的新建,全部采用FTTH模式;中国联通在北京、天津等大型城市也开始选择FTTH模式作为宽带提速的手段。
据统计,2011年底,中国电信FTTH实装用户数超过500万,赵慧玲表示,2012年中国电信的FTTH用户可超过日本并实现全球第一。
利益主体纷争
随着“宽带中国”建设加速,围绕宽带建设以及宽带市场竞争的多方主体正在摩拳擦掌。市场上除了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中国铁通三大骨干网运营商外,包括中国移动、广电宽带以及一直在宽带市场潜行的国家电网(电力宽带)开始浮出水面。此外,工信部《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一步进入电信业的实施意见》提出宽带接入业务和驻地网将向民营资本开放,这意味着未来宽带市场的竞争不单单有国字号,还有民营资本。各方在市场,在固网牌照上的博弈正逐渐趋于明朗化。
目前中国移动已向工信部递交了申请,希望工信部能够取消限制中国移动业务范围的“686号文件”,从而获得固网运营牌照。
随着智能电网建设的实施,国家电网事实上已经在推动电力宽带业务的发展,并且逐步扩大规模。业内人士认为,国家电网具有布线施工上的优势,“电线里面包着光纤,几乎没有进不去的小区”。因此,相比中国移动,国家电网的加入更加引起了现有固网运营商的忧虑。
广电方面则在进一步加快整合步伐,有分析认为广电系统将成为此次“宽带中国”战略的最大受益方,不仅将因获得中央财政的资金支持,而且还将获得固网宽带的运营牌照。
据透露,政府对广电网络的投资将主要用于宽带网络建设,而未来主要负责广电宽带业务运营的国家级网络公司中国广播电视网络公司也将于2012年年底挂牌成立。(责任编辑:韩杰)
- “扫一扫”关注融合网微信号
免责声明:我方仅为合法的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所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融合网不对其发布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不保证内容满足您的要求,不保证融合网的服务不会中断。因网络状况、通讯线路、第三方网站或管理部门的要求等任何原因而导致您不能正常使用融合网,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发布的内容(包含但不限于融合网目前各产品功能里的内容)仅表明其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的立场和观点,并不代表融合网的立场或观点。相关各方及作者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分享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更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各方及作者在我方平台上发表、发布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其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交易等方面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并承担相应风险。
根据相关协议内容,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已知悉自身作为内容的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负责,因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等所引发的一切纠纷均由该内容的发布者(即,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相关栏目上所发布的涉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经相关版权方、权利方等提供初步证据,融合网有权先行予以删除,并保留移交司法机关查处的权利。参照相应司法机关的查处结果,融合网对于第三方企业用户所发布内容的处置具有最终决定权。
个人或单位如认为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上发布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存在侵犯自身合法权益的,应准备好具有法律效应的证明材料,及时与融合网取得联系,以便融合网及时协调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并迅速做出相应处理工作。
融合网联系方式:(一)、电话:(010)57722280;(二)、电子邮箱:2029555353@qq.com dwrh@dwrh.net
对免责声明的解释、修改及更新权均属于融合网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