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融合网首页 > 工信 > 其他 >

三大运营商IPv6布署策略各异 产业进程缓慢

来源:通信世界网 作者:通信世界网 责任编辑:admin 发表时间:2011-04-18 15:33 
核心提示:相比中国联通的地方试点、中国电信的IPv6研发跟进,中国移动因正在大力实施TD-LTE这一新网络的部署,给部署IPv6全新网络带来一个前所未有的机会。

尽管产业链提出了众多的IPv4向IPv6的过渡技术、迁移方案、安全策略,但部署IPv6这一个复杂的工程,对运营商来说还依然是“想说爱你不容易”。

相比中国联通的地方试点、中国电信的IPv6研发跟进,中国移动因正在大力实施TD-LTE这一新网络的部署,给部署IPv6全新网络带来一个前所未有的机会。

中国移动:欲推动同步引入IPv6

对于中国移动近期IPv6过渡规划,中国移动技术部副总经理魏冰称,中国移动依托于CNGI(中国下一代互联网示范工程)项目在进行众多IPv6项目开发、试验、网络试点,此前还打通基于IPv6的IMS互通电话,并且对骨干网、移动接入网、家庭移动网等网络进行了局部升级。

本届峰会上提及最多的过渡方案是IPv6“三步走”:第一步,部署一个真正的IPv6网络;第二对IPv4与IPv6长期共存情况提供支持和保障,第三,加速将IPv4流量向IPv6迁移。

借助筹备经验,中国移动正在制定IPv6过渡计划,为大规模引入IPv6做好准备,具体也包括三步。

首先是通过试点落实过渡计划。中国移动计划在今年启动一个现网的IPv6大规模实验,以现网试点为龙头,建设IPv6实验与示范基地。其次是将借助LTE发展契机,推动同步引入IPv6,未来的目标是LTE用户开机后,不论是否使用业务都将自动获得一个IP地址,直到用户关机。再次,中国移动将弥补移动终端短板,支持IPv6移动终端行业标准的制定,并加速物联网IPv6部署。

中国电信:过渡技术试点IPv6迁移

中国电信这几年一直在下一代互联网的探索上表现积极,并且提出了一个新兴过渡技术LAFT6。中国电信北京研究院副院长赵慧玲解释,运营商还面临一个问题是如何将ISP、IDC内容业务应用向IPv6迁移,网络部署中部署一个共享转换网关将能够引导流量迁移,LAFT6技术具有可扩展性,可在解决过渡问题同时解决地址格式受限问题。在湖南等地,该技术已经以试验网形式建设上线,包括湖南信息岗等门户网络已经实现IPv6迁移。

除了终端特别是手机支持IPv6还需要大力推进和完善之外,中国电信提出,在运营支撑方面将重点突破用户管理溯源计费,完善认证配套设施,因双栈技术不能根本解决地址短缺的问题,同时还需要结合其他的地址转换技术共同使用,解决IPv6、IPv4互通问题。

此前中国电信和清华大学达成了合作,去年3月成立了下一代互联网技术和应用联合实验室,并于2010年研发了核心技术、标准业务应用等4方面内容,以及IPv6新型业务应用等。在对下一代互联网演进目标架构和过渡策略提出建议的同时,中国电信已经初步形成一些知识产权。

中国联通:公众互联网是主战场

中国联通研究院副总工程师唐雄燕给出的数据显示,联通各省公司IPv4地址的平均使用率达80%,3G网络使用的私网地址也基本分配完毕。目前只有6000多万地址可短暂延缓地址紧缺问题。在如此急迫的形势下,唐雄燕还是建议“要因地制宜选择双栈、翻译、隧道技术等过渡技术或者技术组合。”但他同时也坦言:“目前还不存在理想的IPv4向IPv6平滑演进的方案。”

IPv6演进涉及到终端应用、IT支撑等方方面面,整体改造复杂性难以估量,各个环节都要进行IPv6化,用户终端要支持IPv6,家庭网关也许通过改造支持IPv6。

唐雄燕称,相比运营商自身的承载网,公众互联网是地址重要消耗地,因承载网承载2G/3G或者NGN业务,进入IPv6难度比较小,但过渡意义不大,改造动力不足,所以联通将更多的精力投放于公众网络这一主战场。

据称,尽管联通还没有正式出台关于IPv6发展具体路线图,但一些IPv6工作已经开展,包括IPv4向IPv6过渡技术验证、IPv6发展策略研究等,并依托CNGI项目进行了多个实验项目,在一部分地址上开展了IPv6试点。(责任编辑:admin)

  • “扫一扫”关注融合网微信号

免责声明:我方仅为合法的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所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融合网不对其发布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不保证内容满足您的要求,不保证融合网的服务不会中断。因网络状况、通讯线路、第三方网站或管理部门的要求等任何原因而导致您不能正常使用融合网,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发布的内容(包含但不限于融合网目前各产品功能里的内容)仅表明其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的立场和观点,并不代表融合网的立场或观点。相关各方及作者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分享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更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各方及作者在我方平台上发表、发布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其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交易等方面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并承担相应风险。

根据相关协议内容,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已知悉自身作为内容的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负责,因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等所引发的一切纠纷均由该内容的发布者(即,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相关栏目上所发布的涉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经相关版权方、权利方等提供初步证据,融合网有权先行予以删除,并保留移交司法机关查处的权利。参照相应司法机关的查处结果,融合网对于第三方企业用户所发布内容的处置具有最终决定权。

个人或单位如认为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上发布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存在侵犯自身合法权益的,应准备好具有法律效应的证明材料,及时与融合网取得联系,以便融合网及时协调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并迅速做出相应处理工作。

融合网联系方式:(一)、电话:(010)57722280;(二)、电子邮箱:2029555353@qq.com dwrh@dwrh.net

对免责声明的解释、修改及更新权均属于融合网所有。

新闻关注排行榜

热门推荐 最新推荐
关于我们 - 融合文化 - 媒体报道 - 在线咨询 - 网站地图 - TAG标签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0-2020 融合网|DWRH.net 版权所有 联系邮箱:dwrh@dwrh.net 京公网安备 11011202002094号 京ICP备110145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