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融合网首页 > 工信 > 中国移动 >

中移动与银联合推手机钱包 全年将销售千万级NFC终端

来源:飞象网 作者:计育青 责任编辑:admin 发表时间:2013-06-13 11:01 
核心提示:“中国移动选择国际领先的NFC技术,采用NFC-SWP全球统一标准,目前全球已经有超过45家主流运营商,覆盖90%的用户采用此标准。2012年6月,中国移动与中国银联签署战略协议,标准完全与金融行业达成共识。”中国移动数据部相关负责人介绍。

6月9日消息,近年来,移动支付前景被广泛看好。有数据显示,2014年全球移动支付交易规模达到9840亿美元,2014年全球NFC手机出货量将达到5亿。据预计,2014年中国的移动支付客户数将超过4亿。

就在今天,中国移动与中国银联移动支付平台正式上线。同时,中移动与中国银联共同开发的移动支付联合产品——手机钱包也正式推出。

据悉,中国移动与中国银联的合作始于一年前,去年6月双方在上海签署了《关于移动支付业务合作框架协议》,就采取NFC-SWP技术标准达成一致意见。经过一年的产品准备,实现双方TSM平台(多应用管理平台)的对接上线和手机钱包客户端的推出。截至目前,双方已经通过TSM平台联合推出9家银行的13个电子卡应用。

“中国移动选择国际领先的NFC技术,采用NFC-SWP全球统一标准,目前全球已经有超过45家主流运营商,覆盖90%的用户采用此标准。2012年6月,中国移动与中国银联签署战略协议,标准完全与金融行业达成共识。”中国移动数据部相关负责人介绍。

据悉,用户使用中国移动认证的NFC手机和NFC专属的橙色SIM卡,每张SIM卡都有500K可用空间,可同时存储十余个应用。此外,用户可使用NFC手机中预置的“手机钱包”客户端或通过MM等渠道进行下载,通过客户端实现各行业电子卡引用的空中下载、开通、更新和删除等;手机钱包客户端中还专门设立了银联专区,可下载各类银行卡应用。

“截至目前,双方已经通过TSM平台联合推出9家银行的13个电子卡应用。同时,约20个城市左右的公交市政类电子卡应用正在合作推进。”该负责人表示。

据记者了解,中移动将优先在14个重点城市进行推广,包括北京、上海、广州、深圳、苏州等,并逐步推广至全国;重点应用将放在银行卡、市政卡公交卡、校园卡企业卡以及会员卡优惠券上。

移动支付的规模应用离不开基于NFC终端的普及和推广。据中国移动终端公司总经理助理唐剑峰介绍,中国移动的NFC终端率先实现终端和SIM卡之间的多逻辑通道标准,可以支持空中下载和更新多种支付类应用,让银行发卡更方便,让用户使用更安全和便捷。

“中国移动终端公司已经发布了‘NFC终端卡开发指南’,帮助产业链快速完成NFC终端开发。”唐剑峰说。

在芯片方面,据唐剑锋介绍,目前,在NFC控制芯片上,恩智浦、博通已经推出了与TD基带芯片配套的NFC商用产品;在基带芯片上,主流TD基带芯片公司高通、展讯、MTK对NFC支持的产品已开展规模商用,Marvell、联芯将在本月内推出支持NFC的商用产品;在终端方面,三星、HTC、中兴、华为、索尼、LG、酷派、联想、天宇、海信、海尔等十多个主流手机品牌已经推出或即将推出NFC产品。

“预计到9月底,将有超过20款TD-SCDMANFC手机上市,有数款TD-LTE手机上市,并涵盖国内外主要手机品牌,价位全面覆盖从500元到5000元各个档位,同时支持最新版本的Android系统和WindowsPhone系统。我们预计全年将实现千万级的NFC终端销售。”唐剑峰表示。

(责任编辑:admin)
    • “扫一扫”关注融合网微信号

    免责声明:我方仅为合法的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所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融合网不对其发布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不保证内容满足您的要求,不保证融合网的服务不会中断。因网络状况、通讯线路、第三方网站或管理部门的要求等任何原因而导致您不能正常使用融合网,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发布的内容(包含但不限于融合网目前各产品功能里的内容)仅表明其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的立场和观点,并不代表融合网的立场或观点。相关各方及作者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分享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更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各方及作者在我方平台上发表、发布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其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交易等方面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并承担相应风险。

    根据相关协议内容,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已知悉自身作为内容的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负责,因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等所引发的一切纠纷均由该内容的发布者(即,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相关栏目上所发布的涉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经相关版权方、权利方等提供初步证据,融合网有权先行予以删除,并保留移交司法机关查处的权利。参照相应司法机关的查处结果,融合网对于第三方企业用户所发布内容的处置具有最终决定权。

    个人或单位如认为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上发布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存在侵犯自身合法权益的,应准备好具有法律效应的证明材料,及时与融合网取得联系,以便融合网及时协调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并迅速做出相应处理工作。

    融合网联系方式:(一)、电话:(010)57722280;(二)、电子邮箱:2029555353@qq.com dwrh@dwrh.net

    对免责声明的解释、修改及更新权均属于融合网所有。

    新闻关注排行榜

    热门推荐 最新推荐
    关于我们 - 融合文化 - 媒体报道 - 在线咨询 - 网站地图 - TAG标签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0-2020 融合网|DWRH.net 版权所有 联系邮箱:dwrh@dwrh.net 京公网安备 11011202002094号 京ICP备110145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