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移动手机吸费再添新例 监管部门需反思
据媒体报道,有来自微博的消息称,在不知情条件下部分用户被中国移动定制了相关业务。对此,中移动昨日予以回应称,有些业务是包含在定制套餐或由运营商免费赠送的,并不另行收费。
《新京报》报道称,6月7日,@王巍w在新浪微博上表示,他在查询移动增值业务时发现,几项套餐外的收费项目并非自己所订。“编辑短信0000发至10086,可以看到你所有套餐外的收费项目,你都不知道你有的,回复短信就可以立即取消,1分钟不用。”王巍的这条微博引发广泛转载。
中移动相关负责人回应称,有些业务包含在定制套餐中或由运营商免费赠送,并不另行收费。客户编辑短信0000发送到10086,即可查询本机截至目前订购的包月类梦网/集团增值业务。“这个目录只是让客户知晓自己手机上的所有业务,实际收费以每月账单为准。”上述负责人称,如果客户对某个业务办理半年或一年套餐资费优惠包,并且优惠包在有效期内不再另行收费,但会在目录中列出。
一直以来,除了吸费陷阱外,各大运营商复杂的资费套餐和繁琐的办理、查询、退订手续也是我国手机客户反映较多的问题。为此,据媒体报道,中移动自2010年初就开始着手“透明消费”服务专项行动。除了推出扣费提醒外,中移动曾同步推出优化后的增值业务查询与退订方式。
但最近,审计署发布了中国移动集团公司及其下属10家子公司的审计报告,曝光了一些侵害消费者的案例。尽管经过多年的整改,通信行业运营商的很多痼疾依然存在,消费者安全难言保障。上述网民的曝光,只是其中又一新例。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刘俊海表示,移动、联通等运营商是大型国企,本应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如果不遵守行业规范、违反商业诚信原则,不仅违法违规,而且丢人。监管部门也应反思,为何一些企业屡屡监管屡屡再犯,是不是监管力度太小,缺乏威慑力。
刘俊海表示,根据《合同法》有关规定,擅自扣费的行为涉嫌侵犯消费者的知情权、自主选择权和公平交易权,且涉嫌消费欺诈。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49条规定,违反消费者的意愿提供订制消费服务,则涉嫌欺诈。“根据相关法律,消费者不仅可要求运营商退款,还可要求加倍赔偿”。
有专家也表示,有必要通过整个行业各环节的协力,共同制定应对手机吸费现象的有效对策。
(责任编辑:admin)- “扫一扫”关注融合网微信号
免责声明:我方仅为合法的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所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融合网不对其发布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不保证内容满足您的要求,不保证融合网的服务不会中断。因网络状况、通讯线路、第三方网站或管理部门的要求等任何原因而导致您不能正常使用融合网,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发布的内容(包含但不限于融合网目前各产品功能里的内容)仅表明其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的立场和观点,并不代表融合网的立场或观点。相关各方及作者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分享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更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各方及作者在我方平台上发表、发布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其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交易等方面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并承担相应风险。
根据相关协议内容,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已知悉自身作为内容的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负责,因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等所引发的一切纠纷均由该内容的发布者(即,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相关栏目上所发布的涉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经相关版权方、权利方等提供初步证据,融合网有权先行予以删除,并保留移交司法机关查处的权利。参照相应司法机关的查处结果,融合网对于第三方企业用户所发布内容的处置具有最终决定权。
个人或单位如认为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上发布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存在侵犯自身合法权益的,应准备好具有法律效应的证明材料,及时与融合网取得联系,以便融合网及时协调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并迅速做出相应处理工作。
融合网联系方式:(一)、电话:(010)57722280;(二)、电子邮箱:2029555353@qq.com dwrh@dwrh.net
对免责声明的解释、修改及更新权均属于融合网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