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融合网首页 > 工信 > 中国移动 >

腾讯微信称中移动3G用户比例低 导致网络负载高

来源:新京报 作者: 刘兰兰 责任编辑:admin 发表时间:2013-04-11 15:59 
核心提示:运营商对微信收费一事闹得沸沸扬扬,原因在于运营商认为微信占用过大的信令资源,给网络带来压力,运营商需要额外收费来平衡网络成本。

运营商和腾讯的微信收费之争进入新阶段。腾讯微信团队4月9日晚间发布声明称,信令问题是运营商网络不能支持智能机时代APP长期联网特性而产生的。中国移动2.5G网络对信令处理能力比较弱。微信已启动针对2.5G网络的产品优化计划,正在和运营商运维部门共同探讨信令解决方案。国内三大运营商未对此发表意见。

“无线城市可解决信令问题”

运营商对微信收费一事闹得沸沸扬扬,原因在于运营商认为微信占用过大的信令资源,给网络带来压力,运营商需要额外收费来平衡网络成本。

微信在昨日的声明中则将信令问题的根源归结于运营商网络,“从本质上说,信令问题是上一代的2G网络不能支持智能手机时代的APP长期联网特性而产生的。”

微信称,如今智能机普遍要求“保持在线”,如日本东京、韩国首尔、中国香港地区通过扩建3G/4G网络以及WiFi,实现真正的“无线城市”,从而解决了信令问题。

据了解,中国移动网络基本上已从2G升级到了2.5G。微信认为,问题主要集中在2.5G网络上。“特别是中国移动,用户从2.5G迁移到3G的比例还比较低。2.5G网络对信令处理能力较弱,在高信令负载时会比较吃力。而对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而言,因3G用户比例高,处理信令能力轻松许多。”

微信已经采取优化设计兼顾2.5G

微信表示,微信团队在产品设计上做了优化设计,比如对语音留言信息和朋友圈中的社交照片采用深度压缩技术。“为了解决2.5G网络的信令压力问题,微信技术团队正在和运营商运维部门共同探讨解决方案。”对于微信团队的声明,三大运营商集体沉默。联通相关负责人表示并不知情。移动和电信未予回复。

此前,移动高管曾不止一次指责腾讯软件占用信令资源过多。原中国移动董事长王建宙在日前的博鳌亚洲论坛上也表示,微信等OTT(互联网公司越过运营商提供的应用)服务确实造成了运营商的网络负担加重,而运营商从最终用户那收来的流量费无法平衡网络成本。

■ 观点

“3G网络不能根除信令问题”

独立电信分析师付亮表示,目前的2G和3G网络都不太适合实时在线的应用,相对而言,2G网络压力更大一些。目前中国移动7亿用户中绝大部分都是用的2G网络。

“3G网络能解决一部分问题,但不能根除问题,如果用户同时在线过多,也会出现问题。日本NTTDocomo的3G网络也曾因为类微信软件出现过瘫痪。”付亮表示。“要解决信令问题,真正有效的是双方共同做一些技术上的事情,而不是其中一方。”付亮称。

中国移动研究院首席科学家杨景也表示,双方合作展开技术优化,是在网络技术层面突破OTT、网络运营商和设备制造商相互独立的格局、协同创新的重要一步。

(责任编辑:admin)
    • “扫一扫”关注融合网微信号

    免责声明:我方仅为合法的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所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融合网不对其发布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不保证内容满足您的要求,不保证融合网的服务不会中断。因网络状况、通讯线路、第三方网站或管理部门的要求等任何原因而导致您不能正常使用融合网,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发布的内容(包含但不限于融合网目前各产品功能里的内容)仅表明其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的立场和观点,并不代表融合网的立场或观点。相关各方及作者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分享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更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各方及作者在我方平台上发表、发布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其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交易等方面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并承担相应风险。

    根据相关协议内容,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已知悉自身作为内容的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负责,因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等所引发的一切纠纷均由该内容的发布者(即,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相关栏目上所发布的涉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经相关版权方、权利方等提供初步证据,融合网有权先行予以删除,并保留移交司法机关查处的权利。参照相应司法机关的查处结果,融合网对于第三方企业用户所发布内容的处置具有最终决定权。

    个人或单位如认为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上发布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存在侵犯自身合法权益的,应准备好具有法律效应的证明材料,及时与融合网取得联系,以便融合网及时协调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并迅速做出相应处理工作。

    融合网联系方式:(一)、电话:(010)57722280;(二)、电子邮箱:2029555353@qq.com dwrh@dwrh.net

    对免责声明的解释、修改及更新权均属于融合网所有。

    新闻关注排行榜

    热门推荐 最新推荐
    关于我们 - 融合文化 - 媒体报道 - 在线咨询 - 网站地图 - TAG标签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0-2020 融合网|DWRH.net 版权所有 联系邮箱:dwrh@dwrh.net 京公网安备 11011202002094号 京ICP备110145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