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移动TD-LTE有望全球落地 多国明确部署计划
2G起步时代,中国通信设备全部购自国外,“七国八制”充斥机房;3G时代,中国上马自主创新的TD-SCDMA,但终未走出国门;4G时代,中国主导的TD-LTE有望全球开花。
如能实现这个目标,中国通信业将完成从“跟随”、“突破”到“引领”的重要跨越。
中国移动副总经理李正茂接受采访时表示,2011年,沙特和日本开通了TD-LTE商用网络。而到了2012年6月,已经有日本、巴西、瑞典、英国等9个国家开通TD-LTE网络商用,另有16个国家公布了明确的计划,全球已开通的TD-LTE实验网有36个。
在中国杭州的公交车上,用户使用手里的数据卡上网最高速率达到每秒80M,这意味着下载1G的视频仅需十几秒,远远快于家庭里普遍使用的2M或4M固定宽带。中国移动进行的TD-LTE友好用户测试的还包括广州、北京、深圳、南京等地。
李正茂介绍,作为TD-SCDMA的后续演进技术,TD-LTE相比LTEFDD的优势显而易见:全球FDD频谱资源已经较为稀缺,而TDD频谱资源尚有富余,使用TDD频率的TD-LTE能够更为充分、更为高效地利用频谱资源。
有关专家介绍,国际运营商将在2012年到2013年集中进行宽带技术的选择和部署,所以TD-LTE争取国际运营商选择,今明两年最为关键。
今年来,中国官方多次表示加快TD-LTE的部署。工信部部长苗圩表示,支持TD-LTE在全球占有一席之地。国家层面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也将TD-LTE作为下一代通信网络的内容加以支持。
与发展TD-SCDMA时的境遇不同,TD-LTE产业链已经吸引到更多国际厂商的参与,包括高通、三星、爱立信、诺西、英飞凌等,甚至苹果这样的超级品牌,也打算在TD-LTE方面有所准备。国际厂商的参与,有利于TD-LTE的全球化发展。
更为重要的是,TD-LTE的身后也站立着华为、中兴、展讯等众多国内企业。在17家芯片厂商中,中国企业占到9家,在10家系统厂商中,中国企业占到7家。中国厂商生产的TD-LTE数据卡已经被多个国际运营商选用。
李正茂说,到2012年5月,中国移动组织厂商在6个城市进行的规模测试显示,产业链基本成熟,预计到今年底,基站将超过30000个。到2013年,TD-LTE扩大规模试验成功后,可以通过新建和TD-SCDMA平滑升级的方式,使基站规模超过20万个。
为了全球推广TD-LTE,去年,中国移动联合其他国家6家电信运营商成立全球TD-LTE发展倡议组织(GTI),仅用一年时间就发展了48个国际运营商成员,这在中国的通信史上前所未有。
李正茂说,“GTI的发展目标是,到2014年,使全球TD-LTE基站达到50万个,终端超过100款,覆盖人口超过20亿”。
鉴于中国移动拥有超过6.3亿用户,全球设备商都不免看中国移动“脸色”行事,因此,GTI的目标能否实现,中国移动的技术选择至关重要。
(责任编辑:admin)- “扫一扫”关注融合网微信号
免责声明:我方仅为合法的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所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融合网不对其发布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不保证内容满足您的要求,不保证融合网的服务不会中断。因网络状况、通讯线路、第三方网站或管理部门的要求等任何原因而导致您不能正常使用融合网,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发布的内容(包含但不限于融合网目前各产品功能里的内容)仅表明其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的立场和观点,并不代表融合网的立场或观点。相关各方及作者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分享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更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各方及作者在我方平台上发表、发布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其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交易等方面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并承担相应风险。
根据相关协议内容,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已知悉自身作为内容的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负责,因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等所引发的一切纠纷均由该内容的发布者(即,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相关栏目上所发布的涉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经相关版权方、权利方等提供初步证据,融合网有权先行予以删除,并保留移交司法机关查处的权利。参照相应司法机关的查处结果,融合网对于第三方企业用户所发布内容的处置具有最终决定权。
个人或单位如认为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上发布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存在侵犯自身合法权益的,应准备好具有法律效应的证明材料,及时与融合网取得联系,以便融合网及时协调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并迅速做出相应处理工作。
融合网联系方式:(一)、电话:(010)57722280;(二)、电子邮箱:2029555353@qq.com dwrh@dwrh.net
对免责声明的解释、修改及更新权均属于融合网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