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融合网首页 > 工信 > 中国移动 >

中国移动或借助4G网络跳出TD-SCDMA泥潭

来源:新浪科技 作者:书聿 责任编辑:admin 发表时间:2011-07-12 11:57 
核心提示:导语:,虽然中国移动采用的TD-SCDMA技术并未得到国际市场的广泛认可,但该公司却从中吸取了教训,并有望在新一代4G TD-LTE技术上获得更好的发展。 以下为文章全文: 3G受阻 由于使用了自主研发的3G网络,中国移动已经错过了苹果iPhone和其他热门智能手机。

导语:,虽然中国移动采用的TD-SCDMA技术并未得到国际市场的广泛认可,但该公司却从中吸取了教训,并有望在新一代4G TD-LTE技术上获得更好的发展。

以下为文章全文:

3G受阻

由于使用了自主研发的3G网络,中国移动已经错过了苹果iPhone和其他热门智能手机。如今,这家拥有6.11亿用户的全球最大移动运营商希望通过4G网络的推出改善这种状况。

为了推动自主研发的TD-SCDMA技术发展,中国政府将该技术分配给了中国移动。而另外两家规模较小的运营商则采用了国外开发的3G协议。

如今,移动行业已经开始向4G网络过渡,从而提供速度更快、价格更高的数据服务。中国移动已经支持了一项名为TD-LTE的技术。分析师认为,中国移动有望借此扭转命运,主要原因在于该公司正在努力赢取这项技术在国际市场的支持。

“TD-SCDMA的主要教训是,尽管中国移动实力强大,但却无法凭借一己之力创建一个全球化的生态系统。”汇丰银行亚洲通信研究主管图克·格林南(Tucker Grinnan)说,“TD-LTE通过有效的全球生态系统为一个全球规模的技术创造了发展潜力。”

在这一长串神秘的字符背后其实是技术影响力和利润的斗争。当一家企业获得了关键蜂窝技术的专利,并且被大量企业广泛使用后,便可以收取数十亿美元的专利费。

中国一直以来都希望通过支持TD-SCDMA技术来降低对国外技术的依赖。目前全球最普及的3G技术是WCDMA,而CDMA 2000也被美国和韩国的一些运营商采用。

中国2009年初向三大移动运营商颁发了3G牌照。中国联通获得WCDMA牌照,而中国电信则获得了CDMA 2000牌照。这就意味着这两家公司可以出售大量使用这类技术开发的智能手机。例如,中国联通于2009年开始销售iPhone,去年不到两月就卖出了60万部iPhone 4。

但除了中国移动外,TD-SCDMA并未被全球任何大型运营商采用。这就使得那些想要与中国移动合作的智能手机厂商必须要提升成本。厂商不仅需要更换芯片组和天线等零部件,甚至有可能要对电路板进行重新设计。美国市场研究公司Gartner分析师菲尔·雷德曼(Phil Redman)表示,与标准版本的手机相比,一款针对TD-SCDMA网络重新设计的手机可能要多花15%至25%的成本。

诺基亚等手机厂商在支持中国移动的3G标准时进展缓慢,苹果则从未推出这类产品,尽管多年来一直有消息称,中国移动正在与苹果就引进iPhone进行谈判。

中国移动的3G用户位居国内首位,截至今年5月底,全国共有7400万3G用户,其中43%来自中国移动。但仍然远逊于2G市场的占有率:在8.22亿2G用户中,中国移动占据70%的份额。

4G前景

具体到4G领域,多数运营商都使用了不同于中国移动的另外一项技术,也就是FDD-LTE。在美国,Verizon无线去年已经采用这一标准推出了4G服务,AT&T今年夏天也将面向部分城市推出这一服务。

但仍然有部分大型运营商对TD-LTE很有兴趣。印度用户数最多的移动运营商巴蒂电信(Bharti Airtel)就曾经表示将采用这一协议。美国移动运营商Clearwire去年也表示,将对这两个版本的LTE技术进行测试。而在日本,软银的一个部门今年也计划推出一款与TD-LTE兼容的服务。

中国移动已经鼓励供应商和其他移动运营商支持这项技术。分析师表示,中国电信设备制造商华为也已经成为该技术的主要倡导者。

(责任编辑:admin)

  • “扫一扫”关注融合网微信号

免责声明:我方仅为合法的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所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融合网不对其发布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不保证内容满足您的要求,不保证融合网的服务不会中断。因网络状况、通讯线路、第三方网站或管理部门的要求等任何原因而导致您不能正常使用融合网,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发布的内容(包含但不限于融合网目前各产品功能里的内容)仅表明其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的立场和观点,并不代表融合网的立场或观点。相关各方及作者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分享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更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各方及作者在我方平台上发表、发布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其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交易等方面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并承担相应风险。

根据相关协议内容,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已知悉自身作为内容的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负责,因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等所引发的一切纠纷均由该内容的发布者(即,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相关栏目上所发布的涉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经相关版权方、权利方等提供初步证据,融合网有权先行予以删除,并保留移交司法机关查处的权利。参照相应司法机关的查处结果,融合网对于第三方企业用户所发布内容的处置具有最终决定权。

个人或单位如认为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上发布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存在侵犯自身合法权益的,应准备好具有法律效应的证明材料,及时与融合网取得联系,以便融合网及时协调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并迅速做出相应处理工作。

融合网联系方式:(一)、电话:(010)57722280;(二)、电子邮箱:2029555353@qq.com dwrh@dwrh.net

对免责声明的解释、修改及更新权均属于融合网所有。

新闻关注排行榜

热门推荐 最新推荐

热门关键字

关于我们 - 融合文化 - 媒体报道 - 在线咨询 - 网站地图 - TAG标签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0-2020 融合网|DWRH.net 版权所有 联系邮箱:dwrh@dwrh.net 京公网安备 11011202002094号 京ICP备110145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