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融合网首页 > 工信 > 中国移动 >

中国移动明年在7个城市开展TD-LTE商业预测试

来源:飞象网 作者:计育青 责任编辑:admin 发表时间:2011-07-12 11:55 
核心提示:由中国主导的TD-LTE技术标准,得到了国际市场的大力追捧。来自全球著名投行高盛的一份研究报告显示,全球运营商正在加速采用TD-LTE技术,该技术正在成为非对称频谱方面的全球性解决方案。 TD-LTE牵动全球运营商注意力 与主要在中国使用的TD-SCDMA不同,TD-LT

由中国主导的TD-LTE技术标准,得到了国际市场的大力追捧。来自全球著名投行高盛的一份研究报告显示,全球运营商正在加速采用TD-LTE技术,该技术正在成为非对称频谱方面的全球性解决方案。

TD-LTE牵动全球运营商注意力

与主要在中国使用的TD-SCDMA不同,TD-LTE正吸引着全球运营商的注意力。实际上,近几个月,由于LTE在美国获得了成功,促使TD-LTE迅速发展成为非成对频谱的全球解决方案。

尽管中国台湾一直极力推崇WiMAX,但台湾第三大运营商远传电信建起了一个TD-LTE实验室,并已经从WiMAX向TD-LTE转移。与此同时,另一 家台湾WiMAX运营商全球移动(GlobalMobileCorp)最近也表示,将在3到5年内向TD-LTE迁移。

今年6月19日,Omantel加入了GTI(全球TD-LTE倡议),成为中东第一家加入TD-LTE阵营的运营商;信实工业、巴蒂电信、 Aircel、Tikona计划在2012年中期推出TD-LTE;软银这家日本唯一采用TD-LTE的运营商表示,将会于2012财年底或2013年开 始推出相关业务。

据高盛统计,到目前为止,已有12家运营商致力于部署TD-LTE,世界上共有17个TD-LTE的试运行正在进行。

为什么TD-LTE会受到国际市场的如此推崇?美国高通公司认为,TD-LTE使运营商得以开发非对称频谱的商业价值。TD相比FDD拥有更高的频谱效 率,而频谱是全球稀缺资源。很多运营商已经获得了非对称的、不支持FDD-LTE的WiMAX或PHS频谱,不过WiMAX产业链的支持和规模都在减少, 而TD-LTE因为可以与3G形成互补,从而推动数据容量、提供无缝的3G互操作性及利用FDD-LTE和巨大的3G产业链。

正因为如此,相对于TD-SCDMA而言,TD-LTE技术的进展比期待的要来得快。当前全球有18家半导体企业和设备厂商对TD-LTE半导体进行了投 资,远远超过了目前只有6家半导体厂商支持的TD-SCDMA。从技术的角度出发,高盛预计TD-LTE将会在2013年早期实现商用。

“中国移动、印度Bharti、日本软银这三家运营商准备在2012年末或2013年推出一些TD-LTE业务,他们覆盖了全球39%的人口。我们相信, 这些会为TD-LTE成为全球标准添加足够的临界规模和发展动力,这些市场的巨大潜力会进一步吸引更多的研发投资进入TD-LTE领域。”高盛在报告中称。

谁的强力筹码

在中国,中国移动是2G时代的主导运营商。在2009年之前,中国移动拥有中国无线服务增量收入的85%。然而3G时代的到来,却让中国移动经历着阵痛。

由于TD-SCDMA起步较晚,市场又局限在中国,使得其面临着终端和网络质量等诸多挑战。此时,中国移动迫切需要一个成功的TD-LTE推广来保住其在高ARPU值用户中的市场份额。

高盛预计,若中国移动在2013年能成功推出TD-LTE、iPhone及其他优秀智能手机,则2013-2015年中国移动TD-SCDMA与TD-LTE的新增用户将分别达到3100万和3700万,中国通信市场的份额将因此发生转折性改变。中国移动在2013年会从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手中重新夺回高ARPU值用户的市场份额,到2016年达到53%。

实际上,相比中国联通与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依然拥有巨大的资源与网络覆盖优势。例如,中国移动拥有530000个营业网点/窗口,大大超过中国联通与中国 电信的190000个和170000个。“这会特别对中国联通在2014至2015年3G用户规模达到1亿从而具备长期运营优势的故事带来负面影响。”高 盛在报告中称。在这种情况下,高盛更倾向于看好中国移动。

政府与产业链大力布局TD-LTE

作为推出自主创新的重要举措,中国政府对TD技术的创新和发展高度重视,在政府的主导下,中国移动一直在不遗余力地推进TD-SCDMA和TD-LTE技术。

(责任编辑:admin)

  • “扫一扫”关注融合网微信号

免责声明:我方仅为合法的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所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融合网不对其发布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不保证内容满足您的要求,不保证融合网的服务不会中断。因网络状况、通讯线路、第三方网站或管理部门的要求等任何原因而导致您不能正常使用融合网,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发布的内容(包含但不限于融合网目前各产品功能里的内容)仅表明其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的立场和观点,并不代表融合网的立场或观点。相关各方及作者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分享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更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各方及作者在我方平台上发表、发布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其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交易等方面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并承担相应风险。

根据相关协议内容,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已知悉自身作为内容的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负责,因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等所引发的一切纠纷均由该内容的发布者(即,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相关栏目上所发布的涉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经相关版权方、权利方等提供初步证据,融合网有权先行予以删除,并保留移交司法机关查处的权利。参照相应司法机关的查处结果,融合网对于第三方企业用户所发布内容的处置具有最终决定权。

个人或单位如认为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上发布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存在侵犯自身合法权益的,应准备好具有法律效应的证明材料,及时与融合网取得联系,以便融合网及时协调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并迅速做出相应处理工作。

融合网联系方式:(一)、电话:(010)57722280;(二)、电子邮箱:2029555353@qq.com dwrh@dwrh.net

对免责声明的解释、修改及更新权均属于融合网所有。

新闻关注排行榜

热门推荐 最新推荐

热门关键字

关于我们 - 融合文化 - 媒体报道 - 在线咨询 - 网站地图 - TAG标签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0-2020 融合网|DWRH.net 版权所有 联系邮箱:dwrh@dwrh.net 京公网安备 11011202002094号 京ICP备110145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