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融合网首页 > 工信 > 中国移动 >

中移动携TD制式欲谋全球地位

来源:IT时代周刊 作者:秩名 责任编辑:admin 发表时间:2011-03-30 16:45 
核心提示:从3G标准推出到3G正式商用,中间相隔了10年,而如今,4G走完这段历程的时间差正在大幅缩短。 3月4日,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移动董事长王建宙向全国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提交了《在发展新一代移动通信中扩大我国自主创新技术的国际影响力》的提案。 王建宙表示,

从3G标准推出到3G正式商用,中间相隔了10年,而如今,4G走完这段历程的时间差正在大幅缩短。

3月4日,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移动董事长王建宙向全国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提交了《在发展新一代移动通信中扩大我国自主创新技术的国际影响力》的提案。

王建宙表示,我国主导的新一代移动通信技术TD-LTE已经入选4G国际标准,应抢抓机遇,尽早规划布局,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搞好7城市规模试验,实现产业聚集效应,扩大和提升自主创新技术的国际影响力,实现TD-LTE全球应用推广。

这是第一次将TD-LTE写入政协提案。同时,这也预示着,作为TD-LTE主推者的中国移动战略重心的转移。

TD-LTE是在中国TD-SCDMA3G标准的基础上,提出向LTE(也有人称为3.9G)演进的新标准。早在2007年,以中国移动为主,联合了27家企业向3GPP(3G合作伙伴计划)组织提交了融合后的TD-LTE标准,并被接纳,从而进一步奠定了中国在TDD演进技术上的主导地位。

2008年,中国移动获得3G牌照TD-SCDMA,并同时表示TD将沿着TD-LTE的方向演进,随后中国移动进入了3G与准4G并举的年代。

事实上,中国移动的这种双重策略反映了全球通信业新的变革。2G时代无疑已经远去,当今无论是10年前就已经开始商用3G的国家,还是迈进3G不久的中国、印度等,都在朝着一个新的目标——4G进军。

移动数据“元年”

2010年初,美国运营商ATT获得的恶评突然间多了起来。iPhone用户对其频繁的掉话率和无线网络慢速表示了强烈的不满。调查显示,招致用户恶评的原因并不是ATT的网络质量差,而是因为iPhone用户消耗了其近40%的网络资源。当时一位电信咨询人士表示,ATT并没有预料到如此庞大的数据需求,它提升网络的速度没有跟上用户对数据需求的激增,于是问题便爆发了。

此时,人们才真正了解移动设备如智能手机等对数据的“求网若渴”,3G网络已不能满足用户对数据流量的需求。而一份报告也证明,2010年是移动数据大消耗的元年。思科近日公布了《全球移动流量预测》,数据显示,2010年,全球移动设备发送的移动数据较2009年增长了2.9倍。到2015年,受消费者在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上观看视频的推动,全球移动设备发送的移动数据将较2010年增长26倍以上,届时全球每年的移动数据流量将达到75EB(1EB=10亿GB)。而从2010至2015年,移动数据流量的年复合增长率将达92%。思科全球服务提供商营销市场副总裁苏拉贾·谢蒂表示,这相当于每月发送6.3EB,等同于地球上所有人每秒种发送1000条短信。思科表示,三分之二的数据流将来自移动视频,因为更多的人开始使用移动设备拨打视频电话,发送录音内容,以及通过手机和平板电脑观看电视和电影。

思科还指出,为适应这一需求,移动网络连接速度较2010年增长10倍。谢蒂说,“消费者期望更多的带宽,因为新应用将会占用更多的带宽。”据悉,2010年,全球移动网络的平均下载速度仅为215K,到2015年,平均下载速度将达到2.2M,年增长率达60%。

面对移动数据狂热的消费浪潮,运营商已有所部署。2010年8月,有消息称,Verizon公司正在加速4GLTE服务推广,预计到2012年将完成其在美国75%的网络覆盖。而Verizon之前透露,在2010年已在30个市场部署LTE网络。据测试,LTE网络下行速度为9308Kbps,而上行速度达到了4778Kbps,相比之下,3G网络环境下速度一般只有2000Kbps。

(责任编辑:admin)

  • “扫一扫”关注融合网微信号

免责声明:我方仅为合法的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所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融合网不对其发布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不保证内容满足您的要求,不保证融合网的服务不会中断。因网络状况、通讯线路、第三方网站或管理部门的要求等任何原因而导致您不能正常使用融合网,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发布的内容(包含但不限于融合网目前各产品功能里的内容)仅表明其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的立场和观点,并不代表融合网的立场或观点。相关各方及作者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分享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更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各方及作者在我方平台上发表、发布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其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交易等方面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并承担相应风险。

根据相关协议内容,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已知悉自身作为内容的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负责,因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等所引发的一切纠纷均由该内容的发布者(即,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相关栏目上所发布的涉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经相关版权方、权利方等提供初步证据,融合网有权先行予以删除,并保留移交司法机关查处的权利。参照相应司法机关的查处结果,融合网对于第三方企业用户所发布内容的处置具有最终决定权。

个人或单位如认为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上发布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存在侵犯自身合法权益的,应准备好具有法律效应的证明材料,及时与融合网取得联系,以便融合网及时协调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并迅速做出相应处理工作。

融合网联系方式:(一)、电话:(010)57722280;(二)、电子邮箱:2029555353@qq.com dwrh@dwrh.net

对免责声明的解释、修改及更新权均属于融合网所有。

新闻关注排行榜

热门推荐 最新推荐

热门关键字

关于我们 - 融合文化 - 媒体报道 - 在线咨询 - 网站地图 - TAG标签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0-2020 融合网|DWRH.net 版权所有 联系邮箱:dwrh@dwrh.net 京公网安备 11011202002094号 京ICP备110145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