携号转网将不能撼动中移动的强势领先地位
2010年11月22日,由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以下简称为工信部)发起组织的携号转网业务在海南和天津两地同时试点实施。所谓携号转网,就是用户在不更改现有号码的情况下,可以随意更换运营商,这不仅可以为消费者节省转网成本,还可以节约号码资源。目前此政策已经在全世界包括新加波、美国、韩国在内的60多个国家和地区实施。如果这一业务试点效果理想,即各运营商客户之间能够顺利转网,且转网态势基本按照工信部的预期发展,则携号转网业务在试点结束后将有可能在全国范围内全面实施。
携号转网业务的试点实施对广大客户来说,意味着其自主选择权利的进一步提高,对各运营商来讲,则意味着新一轮竞争风潮的涌起,对大多数人都比较关心的问题:这场由政府介入的竞争是否会改变目前行业的竞争格局?慧聪邓白氏认为,短期来看,携号转网政策有利于联通大量发展新用户,侧面削弱移动的竞争优势,但是从长远来看,携号转网政策并不能改变中移动在三大运营商中的强势领先地位。(本文所指强势领先包括客户规模和客户满意度)。
工信部颁发携号转网政策的背景是三大运营商用户数量的分布很不均衡。据工信部的数据和三大运营商三季度报告显示,截至2010年9月30日,中国移动用户数为5.69亿,占据了70%的市场份额,中国联通用户数为1.72亿,占据20%的市场,中国电信用户数为8298万,仅占据10%的市场份额。在竞争极度不平衡的态势下,工信部决定依靠政府的力量,实施携号转网政策,通过这种政策对市场竞争进行调节,促使电信市场的竞争更加充分,全面提升运营商的整体形象。
但是工信部颁发的携号转网政策明确表示出对移动TD用户的支持,此政策规定,在试点区天津和海南,携号转网业务只适用于除移动TD用户之外的其他用户。3G时代,争夺3G用户成为赢得市场的唯一手段。而移动TD用户在数量上本来就一家独大,截至2010年7月底,我国3G用户累计达到2808万户,其中,中国移动TD用户达1183万户,基本占据全部3G用户市场的半壁江山。携号转网政策对TD用户的倾斜,更有助于TD用户数量的增长,对中移动来讲是保证甚至增加竞争优势的有利举措。实际情况正是如此,根据中移动提供的数据,11月,TD用户数新增185.4万,居于三大运营商之首。慧聪邓白氏认为携号转网政策对移动TD用户的增长不会造成影响,并且有利于移动竞争优势的保持。
从目前的试点情况看,客户转网热情并没有预期中的高涨,成功转网客户数量与其他国家初期数据相比,也远远落后,基本没有对目前各运营商的市场占有率造成影响。携号转网业务实施前,曾有网站对用户进行转网倾向性调查,调查结果显示,有81.69%的受访者有转网意向,有61.25%的移动用户有考虑转向其他两家运营商的意向,广大用户对携号转网业务有极大的热情和期望。但是试点两个月后,消费者的实际转网情况却与前期有明显的差距,天津电信研究院的一位研究员反映,携号转网两个月来,消费者的反映经历了从“天热海冷”到“天冷海冷”,截至今年1月初,成功进行携号转网的手机用户数超过了2万人,这一数据与国外相同政策实施时的转网用户数相比明显逊色。造成消费者这一明显态度变化的原因是办理转网的门槛重重,在天津和海南公布的实施细则中,用户有6种情况不能携号转网,包括非实名制移动用户、用户与携出方有欠费或账务不清等话费纠纷、用户与携出方签订过在网协议且时间未满、申请号码已停机、SIM卡丢失,以及携出方有网络故障。慧聪邓白氏认为转网门槛高造成用户离网成本的提升,降低了用户的转网预期,后果是直接导致用户的转网热情下降。
3G时代,终端是保证各项业务得以顺利使用的重要因素,但绝不是唯一和不可取代的因素,从短期数据看,办理携号转网客户中,半数以上选择了联通,但是联通的服务质量不高和应用产品种类不丰富、功能不完善将严重阻碍用户数量的增长。截至到今年1月初,成功进行携号转网的用户数中有70%的用户转入联通,联通成为携号转网的最大赢家。慧聪邓白氏认为,联通占据优势的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联通的WCDMA网络是三大运营商中最成熟、最先进的,二是联通拥有唯一的3G网络手机定制终端,如果要更好的体验3G业务,必须使用相配套的手机终端,第三个方面是联通的资费更优惠。联通实际成为携号转网占据优势的一方与不少人的预测一致。但是,在3G时代,仅仅拥有“终端”并不能保证运营商具有核心竞争力,重要的是吸引客户使用3G业务,并努力让自身的3G业务成为用户的必需品。慧聪邓白氏认为,依靠终端拓展用户仅是“治标”,随着终端布局逐步完善,通信运营商今后的发展重点必将发生转变:3G应用产品将成为竞争的主要内容。然而在业务研发方面,联通并不具备优势,其竞争对手移动的业务研发能力更强大,这也是移动保卫其自身优势地位的重要筹码。
(责任编辑:admin)- “扫一扫”关注融合网微信号
免责声明:我方仅为合法的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所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融合网不对其发布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不保证内容满足您的要求,不保证融合网的服务不会中断。因网络状况、通讯线路、第三方网站或管理部门的要求等任何原因而导致您不能正常使用融合网,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发布的内容(包含但不限于融合网目前各产品功能里的内容)仅表明其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的立场和观点,并不代表融合网的立场或观点。相关各方及作者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分享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更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各方及作者在我方平台上发表、发布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其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交易等方面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并承担相应风险。
根据相关协议内容,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已知悉自身作为内容的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负责,因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等所引发的一切纠纷均由该内容的发布者(即,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相关栏目上所发布的涉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经相关版权方、权利方等提供初步证据,融合网有权先行予以删除,并保留移交司法机关查处的权利。参照相应司法机关的查处结果,融合网对于第三方企业用户所发布内容的处置具有最终决定权。
个人或单位如认为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上发布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存在侵犯自身合法权益的,应准备好具有法律效应的证明材料,及时与融合网取得联系,以便融合网及时协调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并迅速做出相应处理工作。
融合网联系方式:(一)、电话:(010)57722280;(二)、电子邮箱:2029555353@qq.com dwrh@dwrh.net
对免责声明的解释、修改及更新权均属于融合网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