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融合网首页 > 工信 > 3G >

专家称3G资费不断下降 触碰行业底线是危险信号

来源:通信信息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admin 发表时间:2012-06-06 14:18 
核心提示:有专家就指出倘若网络运营支撑能力滞后于用户使用峰值的需要,就会影响用户的业务使用体验,从而伤害运营商的3G业务品牌。因此,通过用户规模化发展来提高网络资源利用率,进一步有效降低边际运营成本,这或许对具有网络优势的运营商来说是个利好。

联通“随意打”风波持续发酵,由其引发的运营商之间的价格暗战也不断升级。据报道,尽管面对各级监管部门的阻力,但中联通高层依然在力挺其备受争议的“随意打”业务。中国联通(600050)总经理陆益民近日在股东大会上表示,公司无意停推“随意打”业务。

中国联通新推20元的3G卡和某些地方的2G“随意打”,已在运营市场,尤其是3G运营市场引发关注,价格博弈不断升级将对3G市场竞争带来负面影响。对此,接受本报记者采访的南京邮电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王凯老师表示,随着3G市场的发展,我国电信运营商的实力会发展一些微妙的变化,虽然语音业务收入仍是我国电信运营商的“现金奶牛”,但数据为王和内容为王时代已是移动互联网时代主题。不过在目前竞争手段单一的情况下,语音业务再次成为竞争主战场。

转向“3G业务为主,2G业务为辅”市场定位

浙江联通3月20日推出“随意打”产品,打响了价格战的“第一枪”。随后,广西、湖北、湖南和甘肃等联通省公司相继推出类似的“随意打”产品,大有燎原之势。随之,5月14日,中国联通推出了超低门槛的20元3G卡,又将战火引入3G的战场。

过去电信业掀起价格战的基本都是主导运营企业,而这一次价格战的主角却是中联通。对于从此次价格战所折射出来的运营商竞争之间的微妙变化,王凯预测今年夏季我国电信市场即将硝烟四起。纵观此次风波,可见我国电信市场竞争的些许端倪:

第一,市场竞争从增量市场转入存量市场。1-4月,从总的移动用户数看,中国移动(行情,资讯,评论)为6.72亿户,中国联通为2.12亿户,中国电信(行情,资讯,评论)为1.39亿户。中电信中联通两家用户总数之和仅勉为中移动的一半。由此,竞争从增量市场转入存量市场不可避免且日趋激烈。

第二,市场竞争从2G市场转入3G市场。经过几年的发展,我国移动通信市场初步形成了3G规模化替代2G存量市场的局面,并逐渐进入稳步迁移期。而承载在2G上的语音业务开始被QQ、微信等即时通信手段,以及微博、人人网等移动社交手段所覆盖。面对这种情况,提高2G网络资源利用率和降低3G门槛便成了运营商的不二选择,他们力求通过2G用户转化为3G用户,通过3G所能承载的数据业务绑定语音业务的深度应用,通过3G业务提升用户黏性,做到3G业务为主,2G业务为辅。

第三,市场竞争从语音业务转入数据业务。2011年,中国移动营运收入同比上涨8.8%达到5280亿元人民币,主要靠2G语音和流量经营;中国电信营收达到2450.41亿元,同比增长11.45%,主要增长点是2G+3G的移动语音业务,其次是宽带业务;中国联通增长最快为2091.5亿元,同比增长22.2%,主要增长点在3G和宽带,且以3G为主。可见,语音的未来生存空间,在移动互联网浪潮的冲击下,已变得越来越狭仄。语音业务整体利润的进一步下滑,也将加速运营商3G流量经营的整体步伐,从而向移动互联网盈利模式转型。

3G价格战冲击存量市场,长期来看损人不利己

由于涉及网内网外差别定价,通信业主管部门对联通“随意打”业务并不认可。工信部通信发展司司长张峰和工信部副部长尚冰先后公开表态认为“随意打”业务违规,多省的通信管理局也纷纷下文叫停管区内联通公司推出的类似“随意打”业务。例如,河南省通信管理局近日发文称,严禁运营商未经审批备案擅自推出资费方案,严禁推出涉及差别定价、强制捆绑等限制电信用户选择使用的资费套餐。这被视为意在规范近期推出的联通、移动“随意打”资费套餐。此前,浙江通信管理局和湖北通信管理局也曾直接发函,叫停当地联通公司推出的“随意打”套餐。

联通“随意打”虽然受到监管部门的叫停,但中联通似乎还不想马上“停手”,而竞争对手也相继跟进引发各种竞争乱象。尤其是中联通大举推出20元3G套餐再次让业界震惊,其3G资费降价幅度不断触碰到行业底线,可以想见,这对市场将会有多大的冲击。同时,以2G为主的运营模式的深层危机开始显现,对于这一现象,王凯认为低价格会对电信市场现有的存量业务体系形成冲击,不仅会降低用户APRU,同时也增加网络运营压力,价格战从长期来看损人不利己并不可取。(责任编辑:admin)

  • “扫一扫”关注融合网微信号

免责声明:我方仅为合法的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所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融合网不对其发布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不保证内容满足您的要求,不保证融合网的服务不会中断。因网络状况、通讯线路、第三方网站或管理部门的要求等任何原因而导致您不能正常使用融合网,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发布的内容(包含但不限于融合网目前各产品功能里的内容)仅表明其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的立场和观点,并不代表融合网的立场或观点。相关各方及作者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分享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更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各方及作者在我方平台上发表、发布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其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交易等方面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并承担相应风险。

根据相关协议内容,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已知悉自身作为内容的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负责,因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等所引发的一切纠纷均由该内容的发布者(即,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相关栏目上所发布的涉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经相关版权方、权利方等提供初步证据,融合网有权先行予以删除,并保留移交司法机关查处的权利。参照相应司法机关的查处结果,融合网对于第三方企业用户所发布内容的处置具有最终决定权。

个人或单位如认为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上发布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存在侵犯自身合法权益的,应准备好具有法律效应的证明材料,及时与融合网取得联系,以便融合网及时协调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并迅速做出相应处理工作。

融合网联系方式:(一)、电话:(010)57722280;(二)、电子邮箱:2029555353@qq.com dwrh@dwrh.net

对免责声明的解释、修改及更新权均属于融合网所有。

今日头条

更多>>

热门关键字

关于我们 - 融合文化 - 媒体报道 - 在线咨询 - 网站地图 - TAG标签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0-2020 融合网|DWRH.net 版权所有 联系邮箱:dwrh@dwrh.net 京公网安备 11011202002094号 京ICP备110145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