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融合网首页 > 终端 > 智能电视 >

同一个智能电视,同一张互联网

来源:虎嗅网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韩杰 发表时间:2014-03-17 10:41 
核心提示:信息鸿沟便是说的这个问题。如果一种新技术,一款流行设备,让人们获取信息的效率倍速增长,但又不是所有人都有机会使用时,信息鸿沟会变大。因为,一部分人原地踏步,另一部分人在加速。

首先它应该是一台能满足观看直播节目的电视,然后才是扩展丰富的家庭应用和获取互联网内容。它有不同的形式,独立电视机、互联网电视盒子、智能机顶盒、影棒,甚至将来出现一机多屏的产品,让你可以在客厅、厨房、浴室和卧室共享一台电视。

智能电视是内容显示屏幕,然后才是应用获取设备,最后它才是一台计算机,它有机会成为智能家居的计算和存储中心,但它更应该是家庭公共的娱乐和信息消费中心。

就跟安卓、iOS生态一样,智能电视能完成什么任务由开发者决定,现在他们刚出发。电视浏览器、电视游戏公司、电视互联网教育,甚至电视购物网站,都会逐步兴起。智能电视应用分发市场也会配套出现。

不管怎么说,它应该是一台电视,然后才是电脑。而看回电视机的发展历史,它更多的是在升级硬件,给我们更加愉悦的视听享受。例如更大的、更高清的屏幕,更好的音响,更酷的外形,等等。智能电视依然需要继续升级这些硬的东西,软的配套服务的提升则交给操作系统厂商、互联网服务公司和智能电视应用开发者。

智能电视渗透更多人群

关于中国的智能电视产业,此前我已有数篇文章了,简单地归纳一下便是,智能电视已过引爆点处于上升期,今年一超多强局面将形成,出现第一家突破百万出货量的互联网电视,更多互联网企业加入,国外玩家没戏,垂直细分开始。

目前智能电视的目标用户还是圈在了智能手机这样的用户上,他们已经习惯用不同的智能设备去获取内容和应用。他们将越来越多的时间花在手机,平板甚至可穿戴设备上。与之形成对比的是,还有一群人留守在电视机前,他们不知道App是什么,没听说过微信,也可能没有智能手机。

智能电视是家庭共用设备。老人和孩子常驻客厅,电视节目给他们带来许多欢乐。还有未能用上智能手机的人也依靠电视获取信息,例如一些偏远农村,例如一些文化水平较低人士。数据表明,个人电脑和智能手机在中国的渗透率只有50%左右,但电视机在家庭的渗透率却超过90%,有接近一半的人通过功能电视来娱乐和获取信息。

远离智能手机和电脑的这波人,智能电视需要考虑他们的需求,为什么不去解放就在电视机前的他们呢?

智能电视弥补信息鸿沟

电视机遥控器本身很复杂,但如果掌握几个关键按钮,操控电视并非什么难事。不过,现在的智能电视却让这一切变得复杂起来,不论是独立智能电视,还是外围产品,都有新的遥控板或者需要安装遥控App,有新的交互菜单,新的节目点选方式,新的设备连接方式。这一切还不够简单,对于我这样的重度互联网用户来说都是糟糕的体验,对老人、小孩以及一些离互联网较远的人来说,更是望而生畏。

信息鸿沟便是说的这个问题。如果一种新技术,一款流行设备,让人们获取信息的效率倍速增长,但又不是所有人都有机会使用时,信息鸿沟会变大。因为,一部分人原地踏步,另一部分人在加速。

互联网、搜索引擎、移动通信、智能手机、电子商务的发展,都让更多的人可以平等地获取信息。也就是说,这些技术弥补了信息鸿沟。

这是智能电视的机会。老人可以不用微信,小孩可能没有手机,农村可能没有互联网,但是,接触电视对他们并不是难事。智能电视可以提高他们的信息获取能力。因为他们已经习惯了电视,现在还需要将智能电视进行更好地设计,他们可以平滑过渡为智能电视的用户。

五管齐下,平等的智能电视

1、在产品设计上,简单才会普及。

在智能化的同时满足核心需求,即观看电视节目。获取应用、点播节目、个性设置需要设计得足够简单但又不损害功能丰富性。

iPhone是标杆,WindowsMobile/WindowsPhone和Android则是反面教材。因为iOS足够简单,将细节进行了很好的隐藏,小孩和老人拿到都会用,而其他人也可以通过安装App和个性化设置获得更丰富的功能。iTV出现或许会给我们塑造全新的智能电视的形象。

智能电视厂商和应用开发者则需根据不同的目标受众开发不同的电视和应用,儿童、学生、老人、残障人士以及文化水平较低者。

2、在技术支持上,多媒体交互和云端操作系统。

智能电视的交互操控将更加人性化,应用语音识别、手势控制这样的遥控技术。家庭拥有稳定的高速网络和安静的声音环境,有利于语音、手势识别这样的技术应用。这可以一定程度解决交互复杂性的问题。

对云端的依赖、实时在线的能力、跨平台的特征,使得智能电视在未来会拥有特有的操作系统,更像是ChromeOS这样的云端操作系统,它对本地计算要求更低,对网络要求更高,本地设备更多是一个输入和输出设备,计算、数据、应用都在云端,市面上没有什么比智能电视更适合云端操作系统了。(责任编辑:韩杰)

  • “扫一扫”关注融合网微信号

免责声明:我方仅为合法的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所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融合网不对其发布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不保证内容满足您的要求,不保证融合网的服务不会中断。因网络状况、通讯线路、第三方网站或管理部门的要求等任何原因而导致您不能正常使用融合网,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发布的内容(包含但不限于融合网目前各产品功能里的内容)仅表明其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的立场和观点,并不代表融合网的立场或观点。相关各方及作者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分享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更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各方及作者在我方平台上发表、发布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其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交易等方面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并承担相应风险。

根据相关协议内容,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已知悉自身作为内容的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负责,因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等所引发的一切纠纷均由该内容的发布者(即,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相关栏目上所发布的涉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经相关版权方、权利方等提供初步证据,融合网有权先行予以删除,并保留移交司法机关查处的权利。参照相应司法机关的查处结果,融合网对于第三方企业用户所发布内容的处置具有最终决定权。

个人或单位如认为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上发布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存在侵犯自身合法权益的,应准备好具有法律效应的证明材料,及时与融合网取得联系,以便融合网及时协调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并迅速做出相应处理工作。

融合网联系方式:(一)、电话:(010)57722280;(二)、电子邮箱:2029555353@qq.com dwrh@dwrh.net

对免责声明的解释、修改及更新权均属于融合网所有。

今日头条

更多>>
关于我们 - 融合文化 - 媒体报道 - 在线咨询 - 网站地图 - TAG标签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0-2020 融合网|DWRH.net 版权所有 联系邮箱:dwrh@dwrh.net 京公网安备 11011202002094号 京ICP备110145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