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融合网首页 > 终端 > 智能电视 >

解读:智能电视如何把年轻人拉回荧幕

来源:雷锋网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韩杰 发表时间:2013-10-22 10:21 
核心提示:用户既可以通过AppleTV在线收看电视节目,也可以通过Airplay,将iPad、iPhone、iPod和PC中的照片、视频和音乐等传输到电视上进行播放。因此,智能电视运营方式、广告系统都可能转变或重塑。

近日,长虹集团对外表态,计划明年将停产非智能电视。传统电视厂商们加速向智能电视生产转型的同时,互联网公司也纷纷加入搅局,智能电视真是一片蓝海?

根据央视—索福瑞媒介研究有限公司(CSM)的调查显示,近年来各地电视开机率普遍在20%—30%之间。传统电视开机率低下已成诟病,智能电视能否改变这一局面,并能将“电视遥控器掌控在老人和孩子手中”的趋势转变,让年轻人重新回到荧幕前?

笔者对此持肯定态度,但很难一步到位,必须经过三个阶段。

一阶段:传统电视向PC化、智能化过度

2013年全球移动互联大会的展厅,笔者就某品牌智能电视进行了一番体验。从外观上看,这款电视酷似宽屏窄边的显示器,遥控器键位不多很简洁,从操作的手感和便捷度来说,都比传统电视的灵敏。最先体验了影视播放功能,对可视角度内的画面及音频的直观感受与高清LED电视并无差异。

智能电视的硬件配置优势很难通过直观感受反映,通过软件系统内置软件的运行情况可以看出。该款电视系统是基于Android的二次开发,桌面操作界面大致分为电视(TV)、在线影视、游戏中心及应用商店,其中传统的电视板块已经作为整个桌面非常小的功能,大幅被弱化了。

在线影视中整合了来自iCNTV的正版影视,包括其中的3D专区内容都十分有限。游戏中心则以单机竞技类游戏为主,重点推荐的是当前几款热门的游戏,质量也不是很高。应用中心内容也是乏善可陈,在打开每一款运行时,内容缓冲情况和电脑一样。在应用快捷方式中陈列了浏览器、QQ、微博等几款产用软件,体验上网除了能实现多窗口旋转切换外,其操作界面和逻辑与智能手机应用相似。

整体来讲,现阶段多数智能电视处于向PC智能终端的功能过度期间,内置内容有限且粗略,除了培育用户外,很难对用户产生粘性。

二阶段:智能电视“生态系统”构建

该阶段可视为“人有我优”的过程,通过第一阶段和互联网电视盒子的普及,积累了一定用户数后,必须搭建一个满足用户多元化需求的生态系统,第一个方向就是点播内容的丰富。

目前智能电视的在线点播内容主要来自iCNTV,而拥更丰富版权资源的视频网站内容在被智能电视方使用后质疑为侵权行为,由于目前监管和制度的瑕疵,该行为界定不一,正如目前小米遭到优酷土豆的侵权指控。所以要打破这一局面,需建立一个具有法律约束力的版权合作与分发平台,这过程并不难。另外,开通(3D)在线影院后,用户可以低于线下影院的价格享受高质量的内容。

现有智能电视应用大多从智能手机应用商店简单修改移植过来,原有应用设计针对触摸或近距离操控体验,移植到电视上后,使用普通遥控器操作体验差。中国智盟发布的数据显示,目前个人开发者比例已达70%,打破了原来企业开发者垄断的局面。未来除了优化智能电视UI界面外,智能电视应用标准化框架也会趋于成熟,智能电视应用将不再乏善可陈。

像AppleTV已实现的“多屏互动”和“多屏整和”也会成为生态系统中的另一个趋势。用户既可以通过AppleTV在线收看电视节目,也可以通过Airplay,将iPad、iPhone、iPod和PC中的照片、视频和音乐等传输到电视上进行播放。因此,智能电视运营方式、广告系统都可能转变或重塑。

三阶段:告别传统电视的指尖时代

参考以谷歌GoogleNow和苹果Siri为代表的语音识别技术,已将智能手机的功能带入到人机互动时代,通过语音识别功能,手机用户从一定程度上解放了双手。同样这项技术也会运用到智能电视之中,表现在语音搜索、语音控制及其他语音服务。

手势识别技术运用于智能电视当中尤为突出。今年6月份,华盛顿大学的4名研发人员发明了一项WiSee技术,可以通过Wi-Fi来识别人的手势。此外,微软更新版的KinectSDKforWindows1.7中添加了手势识别和实时3D建模技术,画面更真实、懂人。

谷歌已有雏形的面部表情识别技术同样不可忽视,将这些尖端技术同时融入未来智能电视当中,告别电视“遥控器时代”的同时,可实现人机互动和双人交互等功能。同时容纳多用户、身体多部位一起“秀”,将客厅游戏、娱乐彻底释放。

或许现在某一款智能电视已经具备以上某种或多种功能,然而脱离“生态圈”,并不代表它就有着足够的吸引力,这三个环节彼此紧密循环。当移动端夺走了多数年轻人的碎片化时间,没有移动化特点的智能电视,会少了LBS这样的开发应用,而以游戏、娱乐、视频(社交)及购物为核心的纵向整合,同样能将年轻人拉回荧幕面前。

(责任编辑:韩杰)
    • “扫一扫”关注融合网微信号

    免责声明:我方仅为合法的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所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融合网不对其发布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不保证内容满足您的要求,不保证融合网的服务不会中断。因网络状况、通讯线路、第三方网站或管理部门的要求等任何原因而导致您不能正常使用融合网,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发布的内容(包含但不限于融合网目前各产品功能里的内容)仅表明其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的立场和观点,并不代表融合网的立场或观点。相关各方及作者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分享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更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各方及作者在我方平台上发表、发布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其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交易等方面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并承担相应风险。

    根据相关协议内容,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已知悉自身作为内容的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负责,因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等所引发的一切纠纷均由该内容的发布者(即,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相关栏目上所发布的涉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经相关版权方、权利方等提供初步证据,融合网有权先行予以删除,并保留移交司法机关查处的权利。参照相应司法机关的查处结果,融合网对于第三方企业用户所发布内容的处置具有最终决定权。

    个人或单位如认为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上发布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存在侵犯自身合法权益的,应准备好具有法律效应的证明材料,及时与融合网取得联系,以便融合网及时协调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并迅速做出相应处理工作。

    融合网联系方式:(一)、电话:(010)57722280;(二)、电子邮箱:2029555353@qq.com dwrh@dwrh.net

    对免责声明的解释、修改及更新权均属于融合网所有。

    今日头条

    更多>>
    关于我们 - 融合文化 - 媒体报道 - 在线咨询 - 网站地图 - TAG标签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0-2020 融合网|DWRH.net 版权所有 联系邮箱:dwrh@dwrh.net 京公网安备 11011202002094号 京ICP备110145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