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融合网首页 > 终端 > 智能电视 >

智能电视大潮汹涌袭来 圈外企业争相加入新战役(2)

来源:《IT时代周刊》 作者:余骅 责任编辑:admin 发表时间:2012-05-30 09:51 
核心提示:新秀VS老将 根据中国平板电视智商评价的相关标准,智能电视需具备五项基本要求,即:具有中文语音智能;拥有开放式应用平台;具备双系统配置,可以实现多屏互动;硬件配置不低于PC主机配置;能够实现全语音识别和体

新秀VS老将

根据中国平板电视智商评价的相关标准,智能电视需具备五项基本要求,即:具有中文语音智能;拥有开放式应用平台;具备双系统配置,可以实现多屏互动;硬件配置不低于PC主机配置;能够实现全语音识别和体感识别,同时可对电视进行操控。

为此,业内观点指出,电视的“智能化”应建立在软硬件高度整合的系统工程之上,而从这个角度来看,作为闯入电视领域的新秀,IT企业或许更具有优势。因为丰富的软件应用才是吸引用户的一大关键,相比传统彩电企业薄弱的应用开发能力和几为空白的产业生态环境,苹果、谷歌、联想等IT企业具明显优势。

但也有业内人士对IT企业进军智能电视领域持保留态度,他们认为电视和PC在研发、生产、设计以及原料采购、渠道、消费者定位等各方面都大不相同。

家电行业观察人士梁振鹏指出,多数IT企业对于上游液晶面板资源的控制基本处于空白,“恐暂难改写电视业格局”。中国电子商会副秘书长陆刃波也表示,“作为电视领域的新秀,联想智能电视若要有长足发展,在时间、资金、产品方面还要继续加大投入。”

而更熟悉电视市场行情和消费者心理的传统彩电厂商也不见得没有优势。陆刃波认为,传统彩电厂商目前已经掌握了智能电视的技术,并且它们对于中国彩电的渠道销售、消费者诉求有很透彻的研究。但他同时也指出,智能电视给传统电视产业带来的不只是新概念、新产品、新技术,可能将是整个电视产业商业模式的转变。

“传统电视厂商要脚踏实地做好业务转型升级,而不是炒作概念,才有望在智能电视市场获取份额。”陆刃波说。

当前瓶颈与未来趋势

根据全球知名市场调研公司GfK近日发布的中国大中城市彩电零售监测数据,2012年2月,智能电视的市场份额为28%,而去年同期仅为8%。中国电子商会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中国平板电视市场需求总量将达4200万台,其中智能电视需求量将达800万台,占需求总量的20%。

业内人士指出,智能电视的发展速度大有超越3D电视发展速度之势,它或将成为包括IT企业在内的业界下一个核心战场。

据本刊记者了解,国内智能电视市场已经具备一定的产业链基础,而随着智能化概念的普及,它将可能成为IT企业和传统家电企业利润及市场机会的新增长点。

“从长远看,未来智能电视肯定要取代一般的功能电视。”陆刃波表示这是产业发展的大方向,但是就目前的发展现状而言,尚有许多瓶颈有待突破。

如互联网的各种内容如何顺利地通过电视输出,如何解决各种内容播放的牌照问题等都摆在各大厂商面前。此外,国内智能电视的平台滞后也是产业发展的一大难题。“缺乏独立开放的操作系统,各种软件应用市场也不成熟,内容瓶颈短期内难以突破。”陆刃波指出。

显然,陆刃波指出的这些问题不仅存在于中国的传统彩电企业,也是联想要着力解决的重要课题。
 

(责任编辑:admin)
  • “扫一扫”关注融合网微信号

免责声明:我方仅为合法的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所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融合网不对其发布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不保证内容满足您的要求,不保证融合网的服务不会中断。因网络状况、通讯线路、第三方网站或管理部门的要求等任何原因而导致您不能正常使用融合网,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发布的内容(包含但不限于融合网目前各产品功能里的内容)仅表明其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的立场和观点,并不代表融合网的立场或观点。相关各方及作者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分享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更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各方及作者在我方平台上发表、发布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其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交易等方面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并承担相应风险。

根据相关协议内容,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已知悉自身作为内容的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负责,因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等所引发的一切纠纷均由该内容的发布者(即,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相关栏目上所发布的涉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经相关版权方、权利方等提供初步证据,融合网有权先行予以删除,并保留移交司法机关查处的权利。参照相应司法机关的查处结果,融合网对于第三方企业用户所发布内容的处置具有最终决定权。

个人或单位如认为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上发布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存在侵犯自身合法权益的,应准备好具有法律效应的证明材料,及时与融合网取得联系,以便融合网及时协调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并迅速做出相应处理工作。

融合网联系方式:(一)、电话:(010)57722280;(二)、电子邮箱:2029555353@qq.com dwrh@dwrh.net

对免责声明的解释、修改及更新权均属于融合网所有。

今日头条

更多>>
关于我们 - 融合文化 - 媒体报道 - 在线咨询 - 网站地图 - TAG标签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0-2020 融合网|DWRH.net 版权所有 联系邮箱:dwrh@dwrh.net 京公网安备 11011202002094号 京ICP备110145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