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融合网首页 > 终端 > 消费类电子产品 >

国产手机销量统计差750万谁说谎?(2)

来源:孙永杰 作者:孙永杰 责任编辑:方向 发表时间:2016-05-03 11:15 
核心提示:为了佐证IDC和TrendForce对于OPPO和VIVO的出货量统计谁更靠谱,我们引入以实际销量为标准的Counterpoint Research和HIS的统计,其中Counterpoint Research统计的OPPO的实际销量为1330万部,VIVO并未出现在此统计中

为了佐证IDC和TrendForce对于OPPO和VIVO的出货量统计谁更靠谱,我们引入以实际销量为标准的Counterpoint Research和HIS的统计,其中Counterpoint Research统计的OPPO的实际销量为1330万部,VIVO并未出现在此统计中(也就是说VIVO的实际销量肯定低于1330万部),为了计算方便,我们在此假定VIVO的销量等同于OPPO的1330万部,那么实际销量与出货量的差距在100万部,由于IDC是按照出货量的统计,所以与实际销量100万部的差距应该在合理的范畴(例如压货在渠道、分销商处等原因),至少与前述的330万部的差距相比。当然这个合理是建立在参照了Counterpoint Research的实际销量,且是假设VIVO最大销量基础上的。

既然如此,Counterpoint Research对于其他厂商的统计就不得不引入和考虑,例如小米在其统计中的实际销量为1450万部,已经超出了IDC对于VIVO的1430万出货量的统计,加之HIS发布的1480万部小米手机的实际销量以及与IDC一样以出货量为标准的TrendForce对于小米和联想出货分别为1600万部和1700万部的这些数据,4家统计公司中,有3家统计的(小米、联想)或出货量或实际销量均超过了IDC对于VIVO 1430万部的统计,这不得不让我们产生疑惑,即IDC是否在其统计中刻意压低联想和小米的出货量,以至于其没有出现在排名前5的榜单中。

至于OPPO,前面我们已经提到,在同样以出货量为标准的IDC和TrendForce的统计中,二者相差竟然达到了750万部。为此,我们与分析VIVO一样,同样引人以实际销量为标准的Counterpoint Research的统计,而按照Counterpoint Research的统计,第一季度OPPO的销量为1330万部,与IDC对于OPPO出货量1850万部的统计相比,二者相差520万部。虽然这个差距和IDC与TrendForce的750万部的差距相比有所缩小,但520万部依旧占据了IDC对于OPPO 1850万部出货量的28%。

值得一提的是,在Counterpoint Research的销量统计中,小米为1450万部,超过了OPPO的1330万部。也就是说,如果按照真正反映实际市场表现的销售量,小米应排在OPPO的前面。那么我们疑惑的是,为何在实际销量中,OPPO与小米相比还相差120万部,怎么到了按照出货量计算时,OPPO反而领先了小米420万部?那么只有两种解释:一种就是IDC夸大了OPPO的出货量,还有一种可能就是OPPO有压货,且压货的比例不低。但随之而来的是,如果是IDC夸大OPPO的销量,究竟夸大了多少?

因为按照TrendForce的出货量统计,当季联想的出货量在1700万部,与IDC统计的OPPO的销量只有150万部的差距。在此,还有一个要考虑的因素是,从去年全年看,IDC的统计显示:OOPO与VIVO全年出货量的差距仅在50万部左右(OPPO出货量为5000万部,VIVO出货量为4500万部),而到了今年的第一季度,二者季度的差距就达到了420万部,这种可能性有多大?这里我们是想借助另外一个比较来推断如果IDC夸大OPPO的出货量,到底夸大了多少?因为这极可能会影响到TrendForce统计的1600万部和1700万部的小米和联想的排名。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鉴于4家业内均知名的市场统计公司已发布的2016年第一季度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或实际销量的统计,其最大的统计差距竟然在30—750万部左右,按照统计概率,如果30万部与均是千万级销量相比,还是误差的话,那么750万部,这个数字已经占到中国5大智能手机厂商当季出货量最低26%(与华为2800万部相比)和最高68%左右(与VIVO的1100万部相比)的比例,不得不让我们对市场调查公司对于本季度中国前5大(其中有3大进入全球智能手机排名前5)的华为、OPPO、VIVO、小米和联想的出货量和实际销量统计的客观性和真实性产生疑惑,究竟谁在偏袒谁?谁又在打压谁?我们希望相关市场统计公司,包括相关的企业能够站出来给业内一个科学及合理的解释,因为这影响的可能不仅是厂商最后的排名,更重要的是,当业内依旧以此作为参考和决策的时候,客观性和公正性的丧失将是致命的。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融合网立场。)

(责任编辑:方向)
  • “扫一扫”关注融合网微信号

免责声明:我方仅为合法的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所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融合网不对其发布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不保证内容满足您的要求,不保证融合网的服务不会中断。因网络状况、通讯线路、第三方网站或管理部门的要求等任何原因而导致您不能正常使用融合网,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发布的内容(包含但不限于融合网目前各产品功能里的内容)仅表明其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的立场和观点,并不代表融合网的立场或观点。相关各方及作者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分享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更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各方及作者在我方平台上发表、发布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其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交易等方面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并承担相应风险。

根据相关协议内容,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已知悉自身作为内容的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负责,因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等所引发的一切纠纷均由该内容的发布者(即,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相关栏目上所发布的涉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经相关版权方、权利方等提供初步证据,融合网有权先行予以删除,并保留移交司法机关查处的权利。参照相应司法机关的查处结果,融合网对于第三方企业用户所发布内容的处置具有最终决定权。

个人或单位如认为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上发布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存在侵犯自身合法权益的,应准备好具有法律效应的证明材料,及时与融合网取得联系,以便融合网及时协调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并迅速做出相应处理工作。

融合网联系方式:(一)、电话:(010)57722280;(二)、电子邮箱:2029555353@qq.com dwrh@dwrh.net

对免责声明的解释、修改及更新权均属于融合网所有。

热门关键字

关于我们 - 融合文化 - 媒体报道 - 在线咨询 - 网站地图 - TAG标签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0-2020 融合网|DWRH.net 版权所有 联系邮箱:dwrh@dwrh.net 京公网安备 11011202002094号 京ICP备110145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