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融合网首页 > 终端 > 消费类电子产品 >

可穿戴设备引发的科技伦理之争(2)

来源:陈述根本 作者:陈根 责任编辑:方向 发表时间:2015-12-14 12:48 
核心提示:信息投放 如此以来,大数据对个人隐私保护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俨然,传统线下企业的数据保护方式已经失效了,只要用户使用智能手机,他就必须将自己的个人数据所有权转移给服务商。更复杂的是,经过多重交易和多个第

信息投放

如此以来,大数据对个人隐私保护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俨然,传统线下企业的数据保护方式已经失效了,只要用户使用智能手机,他就必须将自己的个人数据所有权转移给服务商。更复杂的是,经过多重交易和多个第三方渠道的介入,个人数据的权利边界消失了。无论是通过微博、微信等社交平台“晒”心情,或是关注、评论他人,都存在泄露个人信息的可能性,还会因此受到推销信息和垃圾短信的骚扰,甚至被伪装成好友的犯罪分子诈骗。

随着互联网、智能手机、传感器、个人穿戴式设备等新技术的不断普及,个人数据的网络化和透明化已经或即将成为不可阻挡的大趋势。在模拟和小数据时代,能够大量掌控公民个人数据的机构只能是持有公权力的政府机构,但现在许多企业和某些个人也能拥有海量数据,甚至在某些方面超过政府机构。面对这样一种趋势,当可穿戴与人体进行深度绑定并大量普及之后,其必然会产生大量的数据。这些数据大部分都是所谓的隐私数据,面对这些数据,其商业化的边界到底应该划在哪里,这已经不是简单的关于隐私权的问题,而是牵涉到用户私生活的一些伦理层面问题。

隐私与伦理之战该如何破解

尽管可穿戴设备时代的到来可以会让用户的一切都暴露在阳光之下,在其趋势不可阻挡,并不会因为我们的愿意与不愿意而影响这个时代的到来。当网络生活方式成为社会普遍的生活方式后,尤其是伴随着可穿戴设备的应用,当我们进入物联网时期之后,个人数据的流动性与暴露风险大大增加了,同时大数据则可能将可穿戴设备的数据潜在风险加大到极致。为应对前所未有的新风险,最重要的不是排斥,而是以开放的心态来迎接,并探索新的监管办法。在我看来主要有以下三方面:

首先是关于数据采集、传输、存储等环节的软硬件安全技术要不断进行提升,从源头上尽可能地堵住漏洞;

其次是行业的自律,尤其对于将商业模式设置在大数据商业化基础上的商家而言,需要更多的道德自律;

最后则需要借助于法律法规的手段,完善个人数据保护的法律体系,以及数据商业化的法律法规,包括明确的数据挖掘边界。

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加强网络信息保护的决定》规定:“国家保护能够识别公民个人身份和涉及公民个人隐私的电子信息,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窃取或者以其他非法方式获取公民个人电子信息,不得出售或者非法向他人提供公民个人电子信息。”尤其,在用户提交个人数据并接受约定服务后,服务商和运营商即负有保护个人数据的法定责任。在用户与服务商关系方面,用户一般处于信息不对称的弱势一方,因此,保护用户个人数据安全,既是服务商不可推卸的法律责任,也是企业的重要社会责任。在权利受侵害后,有效实施权利救济是现代法治社会的标志之一。(责任编辑:方向)

  • “扫一扫”关注融合网微信号

免责声明:我方仅为合法的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所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融合网不对其发布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不保证内容满足您的要求,不保证融合网的服务不会中断。因网络状况、通讯线路、第三方网站或管理部门的要求等任何原因而导致您不能正常使用融合网,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发布的内容(包含但不限于融合网目前各产品功能里的内容)仅表明其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的立场和观点,并不代表融合网的立场或观点。相关各方及作者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分享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更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各方及作者在我方平台上发表、发布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其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交易等方面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并承担相应风险。

根据相关协议内容,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已知悉自身作为内容的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负责,因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等所引发的一切纠纷均由该内容的发布者(即,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相关栏目上所发布的涉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经相关版权方、权利方等提供初步证据,融合网有权先行予以删除,并保留移交司法机关查处的权利。参照相应司法机关的查处结果,融合网对于第三方企业用户所发布内容的处置具有最终决定权。

个人或单位如认为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上发布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存在侵犯自身合法权益的,应准备好具有法律效应的证明材料,及时与融合网取得联系,以便融合网及时协调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并迅速做出相应处理工作。

融合网联系方式:(一)、电话:(010)57722280;(二)、电子邮箱:2029555353@qq.com dwrh@dwrh.net

对免责声明的解释、修改及更新权均属于融合网所有。

热门关键字

关于我们 - 融合文化 - 媒体报道 - 在线咨询 - 网站地图 - TAG标签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0-2020 融合网|DWRH.net 版权所有 联系邮箱:dwrh@dwrh.net 京公网安备 11011202002094号 京ICP备11014553号